刘博闻:将雕漆创新进行到底
2018-12-11
雕漆始于唐代,兴盛于明清,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雕漆的发祥地在四川、云南一带,元代传入北京,技艺逐渐成熟,成为一种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工艺。到了清代,雕漆又有新的发展,纹样严谨细腻,极重刻工,雍容华贵。北京雕漆与湖南湘绣、江西景德镇瓷器并驾齐驱,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三长”。雕漆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受到收藏者们的热爱,还作为国礼频频亮相于各大国际会议及外事活动上。近两年,一系列雕漆文创产品在文玩圈乃至大众中间渐渐流行开来,给这项传统工艺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而推出这一系列雕漆作品的创作者是一位北京的“80后”雕漆技艺传承人——刘博闻。刘博闻生于1982年,是个地道的北京人,现为北京和合雕漆局第六代掌门人。
合雕漆局和他的执掌人
刘博闻的父亲刘忠英1972年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工厂雕漆车间,师从和合雕漆局第四代传人左广兰,雕漆技艺精湛,且对雕漆技术的革新有突出贡献,后成为和合雕漆局第五代传人,和合雕漆局开始进入了工艺革新的时代。刘忠英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前提下大胆创新,研究新材料、新工艺,获得许多奖项和专利,并于1976年发明了“利用模具注漆工艺,促使雕漆成型”的新方法,在保留傳统工艺风格的同时,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被北京雕漆厂引进,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出口创汇立下赫赫战功,刘忠英也被北京雕漆厂聘为技术顾问。
刘忠英为恢复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于2004年建立了北京和合局漆器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总部座落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马道峪村,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共有三处生产基地和一处展馆:和合雕漆局漆器艺术馆。和合雕漆局在工艺传承发展和传承谱系清晰的条件下,2006年获得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合雕漆局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已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传承人才,创造新的雕漆工艺作品,让雕漆工艺开遍地花。同时,和合雕漆局锐意创新、与时俱进,独家的工艺绝技和配方达到十余种,为我国漆器事业的创新提供了不少技术型支持。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合雕漆局逐渐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北京雕漆工艺品厂。
刘博闻6岁跟随父亲刘忠英进入雕漆行业。刘忠英作为技术人员经常去往全国各地,刘博闻便从小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接触了很多地区风格迥异的雕漆工艺。从高中到大学,刘博闻在学业之余也不忘苦练雕漆技艺,同时也会用计算机帮助父亲研究新的雕漆设计与工艺。刘博闻曾在漆艺大师李一之处学习了雕漆技法、雕漆鉴定以及雕漆材料配比,还从工艺美术大师李苍彦处学习了雕漆的理论知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技艺基础。2004年,大学毕业的刘博闻来到怀柔,正式开始继承和发展雕漆事业。
雕漆国礼登上国际舞台
2000年后,和合雕漆局设计、生产的雕漆工艺品多次被国家领导人或知名高校作为最高礼品赠送贵宾,如2002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赠送香港回归5周年的纪念品“北京颐和园风景圆盘”;2003年,北京奥组委赠送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齐的“八达岭长城雕漆盘”;2005年,北京大学赠送国民党原主席连战的“北大未名湖漆雕瓶”等。这让和合雕漆局再度打开知名度,在工艺美术界大放异彩。
正是由于和合雕漆局出色地完成了多次国礼的设计、制作,展现了传统雕漆工艺的精湛与美丽,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奥组委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特别荣誉奖牌”的加工任务交给了和合雕漆局。当时刘博闻接到订单,要在21天内制作出700块高21.6厘米、宽17厘米、雕刻火炬祥云图案、侧面呈梯形的奖牌,而手头只有由中国工艺美术集团设计的图稿,要把图稿转化成实物,并完成这样大批量的订单,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雕漆局连夜设计、制作,并使用了无缝脱模的新工艺,最终按时完成了订单。该奖牌于2008年10月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授予了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申办、筹办工作做出特殊贡献的个人、集团及优秀志愿者们。这次经历足以证明刘博闻和工作人员们的勤勉、努力以及和合雕漆局技术的先进。
在2009年底,和合雕漆局又接到了来自中国工艺美术集团的订单,190套带底盘的“世博会中国馆模型”纪念品和2000件普通型纪念品的生产加工。当时雕漆局只拿到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照片资料,随后从世博会处拿到了多达六七百页的建筑图纸,以此开始了模型图纸的设计工作。从2009年底到2010年4月之间,设计图纸4次改稿才达到世博会方面的要求。工人们用激光打制出木条,一层层拼接出建筑形状,再经过翻模、筑漆等工序,做出了高13.5 cm、长30cm、宽30 cm,以1:350的小例比缩,再现世博会中国馆外形的模型纪念品,在5月份完成了全部的订单。这些纪念品被作为国礼赠予参观世博会中国馆的外国政府要员和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