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崎三郎:上百次来中国指导栽种苹果
2018-12-11
盐崎三郎(上图):1938年出生于长野县,去中国百余次指导中国农民种植“富士”苹果,帮助中国农民脱贫致富,获得201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1960年,我只身一人前往青森县藤崎町的农林省园艺试验场从事苹果品种改良。此时日本国内市场上的8成苹果都是从美国引进的“国光”和“红玉”,而“富士”作为新品种并不为人所知。1962年,我带着几根“富士”苹果的接穗从东北支场回到了故乡长野县。我把“富士”苹果的接穗嫁接到自家果园的“国光”苹果上,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结出了“富士”苹果。我开始挨家挨户地推广,慢慢地,长野县果农都知道了“富士”苹果,他们开始扩大种植。
苹果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元素。1997年,我在一位长野县日中友好协会朋友的推荐下,加入了日本花甲志愿者协会。这一年4月,我有幸访问中国,来到河南省兰考县给当地果农传授技术。当时兰考县是中国最贫穷的农村,农业技术非常落后,农民贫困程度超出我的想象。后来当我听说兰考县摘掉带了几十年的贫困帽子时,真心感到高兴,我也希望能有机会再去兰考县看看。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1997年8月,我受邀到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石门村指导当地
农民开山拓荒,利用一年时间,在当地建成了20公顷的果园,种植了1.4万棵苹果树,2800棵樱桃树,并修建了灌溉装置。那个过程非常艰辛,最开始当地农民不了解果树种植的技术,不会剪枝。我于是跟当地农民慢慢接触,并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日本种植果园的经历,大家的积极性慢慢被调动起来,都开始认真学习了。经过几年发展,当地作为水果产地不断发展起来。
我第一次去中国时,发现中国的苹果产量很大,但是质量不佳,个头小,口感也不太好。此后,我每年都会去中国五六次,到中国各地指导农民种植苹果。各地农民都非常认真地学习。如今中国超市里面的苹果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从个头上,还是从口感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中国不少地区,果园中苹果树的间距太近,导致它们无法自由生长,结果率不能令人满意。而在我的果园里,大多数苹果树的树龄都有几十年。其实,每棵苹果树只要管理得当,可以一直
结苹果。我给每棵苹果树留下足够大的间距,让它们充分伸展枝头。
前后百余次去中国各地指导农民种植水果,我都是一个人前往。中国人民非常善良淳朴,很多普通中国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玉礼就是其中的一位。1997年,我第一次去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就认识了当地的人事局局长郭玉礼。后来又多次见面,1999年,当我第三次去商河县时,不小心感冒发烧了。他和医生、翻译彻夜陪着我。
最开始去中国时,家人担心我不习惯吃中国菜,给我带了很多方便面,但我每次都会带回来,他们知道我在中国非常适应。现在我的农场已经基本交给儿子经营,我把自己的更多精力用于指导中国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