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失衡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12-11冯远贞庞丹丹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护理人员心理

冯远贞 庞丹丹 陈 兴

广东省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广东阳江 529500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在我国具有较高的病发率,该疾病主要的特点就是病程较长、容易传染、反复发作等,大多数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常会发展成为肝硬化、肝功能衰退、肝癌等疾病[1]。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由于其容易受到社会、家庭、自身机体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这就会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相应的心理失衡,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因此,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院选取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43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与43例实施心理失衡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23~62岁,平均(42.5±19.5)岁,病程2~19年,平均(10.5±8.5)年;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2~63岁,平均(42.5±20.5)岁,病程1~20年,平均(10.5±9.5)年。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失衡状态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失衡状态比较(± s,分)

组别 n SDS评分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对照组 43 68.6±5.5 52.9±4.8 14.103 0.000 63.4±5.3 54.8±3.7 8.725 0.000观察组 43 67.1±4.8 32.4±3.2 39.443 0.000 62.5±4.2 31.2±3.6 37.104 0.000 t 1.347 23.302 0.873 29.978 P 0.181 0.000 0.385 0.000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失衡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评估患者状况:通过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出现心理失衡的原因进行了解与分析,主要来源于社会压力、家庭压力、患者自身压力三方面[3]。(2)制定对应护理措施: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身压力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将临床中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案例,及其自身经验讲解给患者,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促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面对疾病[4]。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将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让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到该疾病的发展以及演变状况,以此促使患者能够充分的了解到慢性乙型肝炎病症[5]。护理人员需要时刻提醒患者注重自身的卫生习惯,确保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性。②家庭压力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组织患者家属,对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有关知识进行学习,让患者家属能够充分了解到乙型肝炎的具体传播途径,以此缓解家属对疾病传染的恐惧感,鼓励家属更加积极的面对疾病,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关心。③社会压力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走向社会,通过不同形式将乙型肝炎的有关预防知识向群众进行宣讲,例如,开展讲座、咨询会、健康宣讲手册等,从而使乙型肝炎的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力度得以有效提高,并使人们能够有效充分到乙型肝炎,使其对乙型肝炎患者所具有的恐惧感得以有效缓解。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止焦虑以及不良反应的改善状况进行观察,其中,不良症状包括:乏力、纳差、肝区疼痛等症状。

焦虑状况评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6]和抑郁自评量表(SDS)[7],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SAS和SDS评分表中,正向评分和反向评分各10个,每项都通过4级评分,评分越高,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以过SPSS20.0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样本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失衡状态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SAS评分进行比较,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乏力、纳差、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比较[n(%)]

3 讨论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而言,由于其根治时间比较长,且治疗进程比较慢。再加上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现象,预后效果较差,这就会使乙型肝炎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失去治疗信心,并对治疗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乙型肝炎患者当中,约90%的患者均会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使患者出现心理失衡,这就会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8]。根据临床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心理失衡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如果患者是未婚未育、学生的青年,其就会对自身的就业、升学、婚育等各个方面产生相应的担忧[9];如果患者是已婚青年,就会担心将自身的疾病传染给亲人,患者通常会展现出烦躁焦虑、情绪低落、优柔寡断等不良情绪,甚至会使患者出现自杀念头[10]。(2)对于健康人群而言,由于其害怕被传染乙型肝炎疾病,通常会疏远患者,甚至会表现出厌恶情绪,这就会使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压力被无形增加,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1]。(3)患者对乙型肝炎的有关知识缺乏充分的了解,经常会受到一些虚假广告的影响,并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增加其自身的心理压力[12]。以上因素都会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并出现焦虑、抑郁心理,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13]。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失衡状态,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到该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了解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使患者能够养成良好的卫生以及生活习惯[14],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宣教,缓解患者家属对该疾病的恐惧感,缓解患者的家庭压力,并通过社会宣教,获取社会大众的支持,缓解患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最终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以有效减轻,使患者的不良症状得以有效改善[15-16]。

本次研究表明,实施心理失衡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通过心理失衡护理,可以使患者所承受的第三方压力得以有效缓解,通过与患者积极沟通,抚慰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不仅可以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而且可以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与疾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心理失衡护理,可以促使患者对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并对其自身的不良情绪进行控制,从而使其自身免疫功能得以有效提高,从而使患者的不良症状得以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心理失衡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使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得以改善,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护理人员心理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理小测试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心理感受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