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气管插管对新生儿急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观察

2018-12-11范倩倩吴秀霞陈玉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插管气管新生儿

范倩倩 吴秀霞 陈玉霞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 518110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该病的发生与产前因素、产时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产前因素主要包括如脐带打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痉挛出血、产妇产前贫血、妊高症等,产时因素主要包括产钳助产、多胎、肩难产、臀助产等。部分新生儿在出生时由于循环障碍、呼吸障碍等而无法及时、有效建立自主呼吸,发生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急救复苏的有效性、及时性、安全性是目前临床高度关注的热点[1-2]。鉴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为了分析早期气管插管对新生儿急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特选定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60例研究,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本研究,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60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5月~2018年5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女13例,男17例,胎龄38~42周,平均(40.06±1.21)周;出生体重2516~3989g,平均(3252.14±69.17)g;阿氏评分4.8~5.9分,平均(5.32±0.26)分。对照组女12例,男18例,胎龄在37~43周,平均(40.01±1.17)周;出生体重2504~ 4004g,平均(3254.25±68.27)g;阿氏评分4.9~5.7分,平均(5.29±0.21)分。基线资料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纳入标准:(1)均为本院接生的窒息新生儿。(2)所有研究对象家属于研究前均知情,并对“知情同意书”阅读签字。(3)出生后体重在2500g以上者。(4)胎龄在37周以上者(包括37周)。

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神经肌肉疾病者,例如膈疝、先天性心脏病等。(2)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3)孕产妇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使用过大剂量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品、麻醉镇痛药、硫酸镁等可能引起胎儿药物中毒的药物等。(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5)家属不支持、不同意本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儿呼吸道进行持续吸引,同时刺激患儿足部,配合呼吸囊、面罩吸氧等进行加压通气1~2min,以缓解患者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仍旧处于窒息且无哭声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

1.2.2 研究组 新生儿娩出后将其置于红外线的保温床中,摆好体位,确保气管、喉管、咽喉壁在同一水平线上,将皮肤擦干净后吸引出口腔、鼻腔中的分泌物,同时用手拍打患儿背部或者足底,诱发自主呼吸,上述操作尽可能在20s内完成,评估患儿心率、面色变化,直至出现面色转红、自主呼吸等,并且心率稳定在100次/min左右。对于呼吸仍旧不规则的患者,应行气管插管,完成辅助呼吸,复苏囊的氧流量在6~8L/min,通气频率在40~60次/min,氧浓度在100%,密切监测患儿心率、面色变化[3]。

1.3 观察指标

1.3.1 阿氏评分 包括所有研究对象急救复苏1、5min的阿氏评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0~3分判定为严重窒息;4~7分判定为中度窒息;8~10分判定为正常新生儿[4]。

1.3.2 转ICU率 统计所有研究对象转ICU率。

1.3.3 不良事件发生率 统计所有研究对象脑瘫、气胸、喉头水肿、新生儿肺炎、死亡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软件统计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阿氏评分)用(x±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转ICU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阿氏评分比较

急救复苏1、5min的阿氏评分: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阿氏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阿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急救复苏1min 急救复苏5min研究组(n=30) 6.89±0.98 9.01±1.14对照组(n=30) 4.25±0.41 7.21±0.88 t 13.612 6.846 P 0.000 0.000

2.2 两组转ICU率比较

研究组2例转ICU率,占6.67%(2/30);对照组11例转ICU率,占36.67%(11/30),研究组转ICU率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P=0.005 < 0.05)。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低,两组分别是10.00%、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3 讨论

新生儿复苏主要针对窒息缺氧、呼吸停止的患者,重点是呼吸复苏,部分窒息的新生儿需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治疗[5]。新生儿窒息在临床中极为常见,是指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发生无呼吸症状或者呼吸抑制症状,是围生期导致小儿致残、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及早的纠正患者窒息症状对于提高新生儿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极为重要[6-7]。临床有研究显示,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2/3是宫内窘迫,1/3是出生后因素,新生儿窒息往往会导致各系统器官发生不可逆损害,进而引起原发性或者继发性代谢改变、血液生化改变、呼吸暂停、黄疸、低血糖等,对患者呼吸系统、肾脏系统、肾脏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8-10]。

美国心脏学会规定[11]:新生儿的复苏抢救必须在1min之内完成,分以下三步进行:(1)将新生儿皮肤擦干,避免丧失机体热量,并将其置于红外线的保温床上,及时将口腔、鼻腔中的分泌物清理出,以上步骤应在20s内完成。(2)及时评估患者呼吸状况,此步骤在30s内完成[12-13]。(3)评估患者HR(心率)。传统的复苏抢救方法重在于吸引刺激,以面罩进行辅助吸氧,而对于部分羊水分娩污染、胎粪误吸的患者,胎粪多残留在气管中,如果人工呼吸之前不能将其及时吸除,极易导致胎粪进入患者肺泡以及细支气管中,对于阴道大出血以及存在羊水粪便的患者,在通气之前应先进行吸引气管,胎儿娩出之后,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吸引,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其次及早的进行气管插管,可经气管辅助给药[14-16]。本文研究示:研究组急救复苏1、5min的阿氏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转ICU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证实了早期气管插管在新生儿急救复苏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作为首选的复苏方法,在临床中借鉴、参考价值较高。

结合实践经验对气管插管急救复苏中提出以下注意要点:(1)注意保暖,抢救应该在温度30~32℃的环境下开展,对于患儿复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整个复苏流程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在第一口呼吸之前,必须彻底的对口腔、鼻腔进行清理,切勿未清理干净就急于呼吸,否则极易导致羊水、粪便误吸到患者气道深处,对复苏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呼吸道清理时间不宜太久,过久可引起呼吸抑制,延迟自主呼吸的建立。(3)气管插管操作必须迅速,通常在20s内完成,气管插管的关键是必须清楚的看清患者声带、喉音,迅速、熟练的建立人工气道,尽可能为新生儿急救复苏赢得充足的时间。

但是本文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样本研究容量较小,研究时限过短等,对结果一般性有所影响,因此对于早期气管插管在新生儿窒息患者抢救中的长期疗效,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容量,延长研究时段,开展大量多中心、前瞻性、大规模的随机试验加以验证,为临床评估早期气管插管在新生儿窒息患者抢救中的临床疗效提供更加严谨、科学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患者抢救中行早期气管插管,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转ICU率,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更高,临床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插管气管新生儿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