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成果

2018-12-11

航天器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技部量子纳米

韩国重离子加速器前端超导加速试验取得成功

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3月20日报道,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发布消息称,韩国正在建设的重离子加速器(ROAN)取得突破性进展,其进行的重力束超导加速试验取得成功。超导加速试验是在组成加速装置前端部分的ECR离电子回旋共鸣、RFQ高频四重极子和QWR超导加速模块以及RF高频率电力系统、控制系统、光束检测系统等综合设备系统中测试是否能够提取重离子束的试验,是判断重离子加速器是否正常运转的重要测试。研究组自去年9月开始进行超导加速器试验,通过多次努力,将ECR离电子回旋共鸣中生成的氧离子通过RFQ高频四重极子和QWR超导加速模块,成功提取了700keV/u的氧重离子束,成为开发重离子加速器的重要技术。韩国自2011年起开始研发重离子加速器,计划到2021年完成,建成后光束能将达到200MeV/u,光束输出将达到400kW,有望成为世界基础科学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

美国利用旋转3D打印制造高强度材料

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3月20日报道,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利用旋转3D打印喷头和精确控制的位置移动,使打印出的材料具有木材等自然材料才有的微观纤维结构,从而显著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该项目的3D打印机利用一个高速旋转的喷嘴沉积基于环氧树脂的液体原料,通过精确控制喷嘴的旋转速度和位置,可以有效地控制纤维的排列形态,从而在生成的材料中提供不同的刚度,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中实现不同的微观结构。该方法可以在多种增材制造技术中使用,如熔融沉积成型(FDM)、直接喷墨成型(DIW)、大面积增材制造(BAAM)等,并可应用于多种材料,包括碳纤维与陶瓷。未来旋转3D打印技术有望为增材制造开辟新的空间。

印度开发航天器热障涂层喷涂新技术

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3月16日报道,据印度教徒报消息,位于印度焦代普尔的喷涂设备公司(MEC)首席科学家泰勒团队发明了一种利用等离子脉冲(APS)喷镀钇稳定氧化锆(YSZ)形成含垂直裂纹热障涂层的新技术,该技术较现有技术可节省约50%的成本,目前采用的人工涂层工艺成本很高,裂纹产生于涂层沉积过程,可控性差。新技术在国防和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德国开发高速纳米机器人电驱动新技术

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3月14日报道,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与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纳米机器人电驱动技术,较目前通过加酶和DNA链等生化驱动的方法快10万倍。借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研究人员可通过荧光显微镜的监视器跟踪DNA纳米机器人的运动。普通模式下,被固定在微小DNA纳米机器人手臂尖端的发光分子产生的光点来回摆动,点击鼠标就足以让光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通过施加电场,可在平面上随意旋转机器人手臂。新的控制技术不仅适合来回移动染料或纳米颗粒,微型机器人的手臂也可对分子施力。纳米机器人体积小,价格低廉,可搜索百万计样本中的特定物质,并逐步合成复杂分子,将适用于医学诊断和药物开发。

韩国开发出锂电池用的高性能阳极粘合剂材料

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3月12日报道,韩国研究财团联合忠南大学、金乌工科大学共同开发出具有高电压、高容量的新型粘合剂阳极材料,大幅提高了二次锂电池的能源密度。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上。富锂锰氧化物作为新一代阳极材料,比钴酸锂氧化物能源容量高出2倍,但只有将充电电压提高到4.4 V以上才能获得高容量。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二次电池会发热,从而使粘合剂的粘性减弱,引发电池性能减弱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发的阳极材料是在4.7 V和55 ℃条件下,在极表面形成保护膜,保持界面稳定,不需要额外的电解质添加剂,也可以维持稳定黏性的粘合剂材料,具有超过钴酸锂氧化物2倍以上的容量以及更稳定的充放电性能。该技术可进一步推动二次电池的发展。

科学家仿效蝴蝶翅膀结构开发高效太阳能电池

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3月10日报道,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研究人员发现了能高效提升太阳能电池吸光率的新途径,即通过仿效蝴蝶翅膀结构,可开发高效太阳能电池。新型电池的吸光率最高可提升207%。欧洲的气候条件使得太阳光大多被散射,很少垂直照到太阳能电池板上。KIT的研究人员观察一种凤蝶吸光能力很好,尤其是翅膀表面为纳米结构,其微小的空洞结构较平滑表面能显著增大对光的吸收范围。仿效这种纳米结构生产太阳能电池,在光线垂直照射时吸光率可提升97%,而当入射角度为50°时甚至能够达到207%。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蝴蝶纳米结构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来实现的。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海森堡极限的量子精密测量

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3月9日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锋课题组摒弃常规思路,创新性地对标准弱测量方案进行重新设计,把制备混态探针和测量虚部弱值技术相结合,试验中成功达到了海森堡极限精度,并用来测量单个光子在商用光子晶体光纤中引起的克尔效应。研究组在试验中利用了含有约十万个光子的激光脉冲,测量商用光子晶体光纤的单光子克尔系数精度比此前经典方法测量的最高精度提高了两个量级。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际测量任务中达到海森堡极限精度,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韩国团队研究出检测量子计算机运算过程的新方法

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3月9日报道,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院量子计算机研究组与浦项工大研究组共同研究出能够有效检测量子计算机运算过程的新方法。在量子力学里,存在相互对立的观测量,例如无法同时测定粒子的位置和运动量成分,这是因为量子测定的行为会使量子处于崩溃状态,而此次研究,通过弱量子测定方法不让量子形态完全崩溃,同时测出了相对立的观测量。利用这一方法可提高量子验算过程的检验效率,打破了不能同时测定两条相对立观测量的量子物理学固有观念。该研究将有效应用于量子信息技术中,为研发量子计算机提供帮助。

德国成功研发新型量子传感器

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3月6日报道,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IAF)和马普固体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出一种量子传感器,未来可用于测量微磁场,如硬盘磁场和人脑电波。目前一台奔腾处理器可容纳约3000万个晶体管,硬盘的磁性结构可识别的范围仅为10~20 nm,新研发的量子传感器可精确测量这类用在未来硬盘上的微小磁场。新型量子传感器仅有氮原子的大小,作为载体物质的是一种人造金刚石,具有很好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以及超强的导热性能,可通过引入硼、磷等外来原子,将晶体制成半导体,且非常适用于光学电路。这种传感器不仅能准确检测到纳米级的磁场,还能确定其强度,应用潜力惊人。

美国研发无法破解的计算机芯片

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3月2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向密歇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资助360万美元,以研究无法破解的计算机。项目名为MORPHEUS,由该校电子与计算机系专家研制,利用基于硬件的方法来阻止黑客攻击,从而避免软件的安全补丁无法彻底消除系统的安全隐患。运用了新方法来设计硬件,储存保护性信息的固件位置会快速变换,密码也会不断地生成和销毁。专家将这种方法比喻成黑客每隔一秒钟就需要破解一个新魔方,由于黑客需要一定时间去破解每一种既定的系统配置,破解这一不断变化的系统成为不可能的事,从而避免未发现的系统漏洞遭到黑客利用。硬件加密算法已在英特尔公司的V-Pro安全处理器系统中得到应用,而MORPHEUS项目旨在寻求更高级别的硬件安全保护,可以用于战时计算。MORPHEUS项目是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通过硬件与固件集成实现系统安全(SSITH)计划的9个项目之一,通过资助密歇根大学项目团队,力图实现以可控成本进行硬件层次的高级别网络安全保护,最终生产出不可破解的计算机芯片。

猜你喜欢

科技部量子纳米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神奇纳米纸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一图看懂科技部“三定”方案
威力强大的量子“矛”和“盾”
科技部去年"三公"支出1962万元 较预算数减少近半
成语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