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力夯实基层基础 推动部队转型发展

2018-12-11陈良才

政工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重塑部队转型

陈良才

习主席深刻指出,实现强军目标的基础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当前,部队重组重塑已经向纵深全面推进,在转型发展的历史节点上,抓基层打基础既是部队深化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基础工程、重要抓手,必须强化抓建定力、拓展抓建内容、丰富抓建手段,着力把基层建设抓在手上、抓出成效。

一、紧盯形势发展,充分认清抓建基层的重要性紧迫性

这轮军队改革的力度幅度之大在我军历史上前所未有。基层作为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乘势而上、全面加强,为部队起步开局、奠基开拓、转型开新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思想观念新考验,需要基层紧贴实际凝魂聚气。头脑的重塑是最本质的重塑。变革之中,敌对势力“拔根去魂”企图更加急切,各种杂音噪音甚嚣尘上,基层建设“制脑权”的争夺形势严峻;改革大潮中,新理念新思维不断涌现,囿于守旧观念、守成模式、守常思维必被历史淘汰,基层官兵只有向惰性开战、向惯性开火才能换羽新生;随着改革更加深入,部队转隶、两地分居、岗位调整、家庭困难等因素引发的思想波动日渐显现,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严重问题。凡此种种,要求基层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强军思想铸魂育人,紧贴官兵活思想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打牢官兵维护核心、听从指挥,拥护改革、献身改革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是使命任务新拓展,需要基层瞄准打仗练兵备战。目前,很多部队正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基层作为战斗力的基础,必然面临提升作战能力的更高要求;调整移防后,部队驻地发生变更,不仅作战任务、对手、战场变了,有的还将遂行以往很少面临的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任务,使命任务更加复杂多样;部队从三线、二线进入二线、一线,更加抵近战场,意味着作战研究、作战准备、战法打法必须更加逼近实战,等等。要求基层部队必须强化备战导向,找准差距不足,深入练兵备战,努力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胜战尖刀”,不断提高对军事斗争准备的贡献率。

三是编制体制新调整,需要基层积极创新释放优势。军队“脖子以下”改革纵深推进,部队编制实现了精干化、小型化、模块化,但合编容易合力难,新编成下生成巩固战斗力依然任重道远;军旅营体制成为部队结构的基本形态,“小机关带大部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新型作战力量进一步加强,陆航、远火、电抗、网战、信保等新质力量从“视线之外”走入合成营连。这些,迫切要求基层部队着眼释放改革效能,深度开展制度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的“二次创新”,实现人与体制同频共振,把调整改革后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建设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结构优势转化为力量优势。

四是环境条件新变化,需要基层迎难而上强基固本。重组重塑中,不少基层单位从城市搬到了农村,从经营多年的老营区转入了百事待举的新驻地,从熟悉的人文地理环境转向了陌生的地社民情,从“老领导带老部下”变成了“新班子带新部队”,从使用多年的老装备变成了科学含量很高的信息化装备。有的甚至从丘陵山地进入到了沙漠戈壁,从平原盆地进入到了高原雪域。这些必将对基层建设带来全方位、大纵深、长时间的深刻影响,要求各级必须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危机感,紧前抓建、全面抓建、务实抓建,迅速提高建设的质量水平。

二、着眼转型重塑,深入把握抓建基层的新内涵新标准

新时代抓建基层,必须坚持以强军目标为统揽、以“四个坚持扭住”和《纲要》为遵循、以调整改革为动力,推动基层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着力打造具有我军鲜明特色、符合现代化军队建设要求的新型基层。具体突出四个方面“定型”:

一是打造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政治型”基层。政治建军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政治属性是军队基层最核心、最本质、最深刻的根本属性。基层转型无论怎么转,政治建军的方略原则不能变,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不能丢,必须具有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牢固的军魂意识、更加自觉的“四个意识”、更加纯洁的思想道德、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坚强的组织功能,确保基层始终成为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忠实捍卫者和坚定践行者。

二是打造能打仗、打胜仗的“胜战型”基层。能打胜仗是基层建设的核心使命。仗怎么打,基层就得怎么建,特别是在新编制体制下,基层作为战建合一的末端主体,需要全面落实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更加务实具体地以战领建、以建促战,达成抓建与谋战的有机统一。同时,基层日益合成化、精干化、专业化、模块化,逐步构建小实体、多兵种、全装备的精兵结构,需要深入研究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按照模块组合、灵活高效、即插即用要求,打造强有力的基本作战单元。

三是打造作风好、风气正的“硬实型”基层。作风是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软实力,基层转型既要推进结构重组,也要重视作风重塑。必须基于我军作风优势,持之以恒纯正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战斗作风,保持我军优良传统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基于军人战斗特质,积极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确保基层官兵始终成为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的“小老虎”;基于正风肃纪常态,深入把握转型必须转作风、重塑重在塑作风的内在要求,把正风肃纪贯穿基层建设全过程,对各种“微腐败”和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高压严治态势,做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四是打造行法治、严法度的“法治型”基层。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建设新型基层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维护、保障作用。经过改革重塑,基层建设内涵、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少以往的制度机制已不适应新编制体制,迫切需要强化法治思维、推进法治规范,从法规制度层面明确各层级职能定位、职责权限,理清工作权责、工作流程,使基层依法高效运转。更为现实的是,部队数量规模大幅压减,结构层级更加精简,人少事多节奏快,必须严格依法规范各项工作,坚决防止和克服“五多”问题,切实做到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防止基层忙乱。

三、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升抓建基层的时代性实效性

新时代基层建设形态、发展模式和运转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革,迫切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思维理念、改进方法手段,不断提高抓建基层质量效益。

一是从“粗放式”向“精准化”聚焦。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是新形势下基层部队的鲜明特点,编成更精、力量更全、类型更多,各单位建设特点和基础也各不相同,对精准抓建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把精准抓建理念贯穿基层转型全程,突出精准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基础、不同任务单位实际,细化区分建设标准、实施分层分类指导,防止笼而统之、“一锅煮”;突出精准帮建,精确识别帮建对象、发现矛盾问题,谁弱帮谁、弱啥帮啥,防止无的放矢、广种薄收;突出精准落实,对照《纲要》细化分解工作责任,做到一人一责、一事一责、一物一责,防止工作漂浮、大而化之。

二是从“经验式”向“科学化”升级。当前,基层部队编成、类型划分、力量布局发生巨大变化、更加科学合理,传统经验的“旧船票”已登不上转型后的“新客船”,迫切需要融入现代化科学抓建理念。注重层级负责抓,针对部队编制结构横宽纵浅、小机关大部队的特点,坚持层级负责、按级抓建,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防止越俎代庖、“一竿子捅到底”;注重营连自主抓,充分赋予营连工作安排权、人员使用权、财物支配权,给予充分信任、培养过硬能力,推动基层按纲自建、工作自转、矛盾自解;注重科学管理抓,探索研究精确精细、简约简洁、集约集成等现代管理方法路子,大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基层教、训、管、保综合效益。

三是从“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新型基层编成类型多样、职能分工精细、抓建头绪繁多,突击式、运动式的抓建已很难完成工作任务,必须坚持常态化抓建,一点一滴抓经常、日积月累打基础。坚持常态按纲抓建,像居家过日子一样,日复一日、不厌其烦抓好基层八项经常性主要工作落实,确保基础稳固;坚持常态落实制度,树牢依法治军带兵观念,把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要求贯穿抓建基层全过程,确保部队常态有序运转;坚持常态检查考评,经常深入一线、深入末端督导落实,定期组织“双争”考评,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纠偏正向。

四是从“在营式”向“动散化”拓展。调整改革后基层大面积长时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部署前推部队驻防范围更广、点位更散,未来遂行驻训演习和其它任务动态分散更是成为常态,必须注重将传统的在营抓建向动中散中抓建拓展。从统筹抓建力量、规范抓建内容、形成抓建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动散条件下建组织、抓教育、严管理、搞保障等方法路子,不管部队怎么动、多么散,抓建标准不能动、抓建精力不能散,确保工作在动中坚持、问题在动中解决、安全在动中落实、基础在动中打牢。

猜你喜欢

重塑部队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俄部队军演
重塑未来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儿在部队又立功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老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