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沌与清明

2018-12-10林珍香朱其林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美感秩序艺术

林珍香 朱其林

【摘 要】艺术是千变万化的,一切艺术形象必须回归到“美”的层面上,而“美”的定义则因地域文化、时代背景的不同呈现出差异性。传统社会所遵循的秩序,决定了艺术须以理性、秩序的形式进行,呈现出的是一种生动、清明的形象。但是,源自西方抽象画的现代主义艺术形态,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对“真”、“善”、“美”的自然流露,转而以一种混沌、杂乱的视觉拼凑,体现了现代人诉诸视觉感官刺激和发泄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艺术;秩序;美感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146-02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野蛮混沌的原始生活,才逐渐建立起社会秩序,以及清明的世界形象;在清明的世界形象中逐渐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并形成了“艺术”这种脱离原始混沌的文化形态。艺术之美,在于对人类生命进行升华,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社会文化价值,以及无穷无尽的“美”的形象。在人类艺术创作中,通过不同的题材、技法、材料、工艺等艺术语言的灵活应用,展开了千变万化的艺术活动。纵使艺术形态千变万化,一切艺术形象必须回归到“美”的层面上,而“美”的定义,因文化、社会、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一、清明的秩序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往往表现出一种以“清”为美的艺术精神,也就是传统汉文化中的“得气之清”。“清”,是纯净、秀美、高洁、雅致的象征。艺术形象的“清”之美,往往需要通过清晰、明净的结构、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进行表达,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具有幽深、高遠、明亮、淡雅的视觉美感。中国传统艺术对于“清”之美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例如:青绿山水画的清丽秀美,浅绛山水画的清逸出尘,文人水墨画的轻柔飘逸,瓷器彩绘的清新华美,传统雕梁画栋的明净华丽……可以说,中国艺术因“清”而“气韵生动”,这股“清流”源远流长,构成了传统东方艺术的精气神。

对于艺术之“气韵生动”的观照,最早是南朝谢赫在《古品画录》中提到的“六法”之一:“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1]其中,“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境界,指的是绘画的内在神情和韵味。谢赫认为绘画中的气韵生动,可以借助动态和重复的手法来强调形象的神态。这种强调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艺术形象的内在精神、内涵和神韵的笔墨样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批评所遵循的圭臬。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照,自古以来就重视由感官诉诸于心灵,由精神释放到形象上的艺术创作。

中国传统绘画以崇高的内涵写照,使得艺术审美一直以来以“气韵生动”、“清新脱俗”为最高的精神境界。但是,正如徐复观先生所说的,“清”的东西易流于“轻”,轻便易流于“薄”,这就需要由“厚重”、“奥折”的许多方面来加以调剂。[2]因而就有了传统青绿山水画中的描金起线,以及文人水墨画中的“墨分五彩”,这些厚重的金粉和焦浓的笔墨的使用,并没有破坏传统东方艺术清幽的格调,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调和了过于“清轻”所致的“轻薄”之感,促进了“雅”与“俗”的审美交融。这其实也就是中国人对于艺术表现中的质感审美的认知,以及对艺术创作中所呈现出来的形态、材料、工艺的独特理解。

总而言之,传统艺术更多的是诉诸于对人类内在的精神、情感的体验,是对真、善、美的自然流露,并以此得到精神的慰藉,获得对生活、生命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二、抽象的秩序

在传统艺术中,关于美的东西都有意塑造成一种“清”的形象,具备一定的秩序、韵律、节奏美感。但是,现代艺术创作在表现物理世界时,逐渐显示出一种减少其相貌特征的数目的趋势。当这种趋势发展到顶点的时候,艺术便变成了“抽象”的艺术。[3]以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主义绘画,都极力破坏这种以清明之光照见的形象,转而以一种完全诉诸于视觉感官层面的抽象手法,来体现他们努力摆脱传统、挣脱社会秩序束缚的解构性思维。抽象艺术其实是对具体形象的完全否定,继而自然达到对秩序的完全否定,通过破坏秩序来改变人类认知事物的习惯。这种以形象否定形象,以几何化的形式构造抽象的意境,并不是一般语言所能描述清楚的。因此,甚至有人认为,抽象艺术是毫无秩序可言的。很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构成抽象艺术的形态组织,必定要借助一定的手法,或一定的评判标准,而这些都是有序可循的。可以说,抽象艺术所体现的秩序,是一种反传统的新秩序。

抽象艺术具有秩序感,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这种美感是与“清”相反的,呈现的是一种抽象秩序的世界形象。虽然没有纯净、高雅的崇高感,但是,却也是最贴合当下的社会心态和人文精神背景,这可以说是艺术家对时代、个人的绝望的体会,是把自己与社会绝缘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是个人的虚无意识,通过抽象的秩序,释放出有关于性、欲望、孤独、幽暗的信息,而这些都是现代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三、混沌的秩序

现代主义艺术是一个比较驳杂的概念。它们之所以被认为一个整体,无非是它们的非传统性……以达达主义为例,它以破坏为己任,自然是全盘否定传统,这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等针对传统的某些造型审美观念不同。[4]达达主义的极端状态就是“破布主义”,这是一种彻底反对一切理性、一切秩序的“无意识主义”,它的特点是利用废旧、破烂物品进行拼贴。这种行为与“综合立体主义”或“拼贴立体主义”的出发点是一样的,是艺术发展到山穷水尽地步时的一种探索。现代主义最早是由毕加索发起的,以零碎材料拼贴创作,如《格尔尼卡》《三乐手》《阿维农少女》等名画,都是现代主义感十分鲜明的作品。尽管这些作品都是以油画进行创作,但是画面总是有种像剪纸拼贴的效果,呈现的是一种模糊、杂乱、混的视觉形象,所传达的理念也是混沌不清的。

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到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破布主义、表现主义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普遍以一种不确定、破碎、荒诞、有意制造混乱的形象来呈现,体现了艺术家对时代的焦虑、纠结和混沌的精神状态。这种混沌的视觉形象,正是少数人在精神苦闷、无路可走中的一场探索,但也是新的艺术形态的开始。这种告别西方典雅、优美、和谐的秩序美特征的传统艺术的终结,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形象的看法。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波及世界各国,对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的影响可以说是起到了一种颠覆性的作用。

当代中国绘画作品大多数浸染了西洋画的浊气,以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破碎、凌乱、混沌的风格。因此,当代中国画坛普遍流行以厚重、混沌、杂乱的形象,采用堆积、剪贴、拼凑的手法,所创作的作品往往充满畸形、血腥、黑暗、混乱等极端的视觉画面。这是故意营造一种体现现代人焦虑、混乱的精神世界。这种矫饰、做作的行为,体现了国人对本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不自信,实为中国当代艺术走投无路时盲目、尴尬的行为。

艺术家乃至道德家,都是努力于自己生命中内在世界的开辟;但这种开辟,与自然和社会,是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的。它可以是对自然与社会旧秩序的否定,但绝非对秩序自身的否定。[5]鉴于当代艺术所表现出的是一场毫无秩序美感,缺乏清明之美的视觉“大杂烩”,象征的是没有秩序可言的人生。因此,未来艺术的走向,应当在混乱里建立起新的秩序,重新唤醒人类对艺术秩序美感体验的知觉。

参考文献:

[1]谢赫,姚最.古画品录 续画品录[M].王伯敏译.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

[2]徐复观.徐复观全集 论艺术[M].九州出版社,2014:3.

[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82.

[4]丁宁.西方美术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64.

[5]徐复观.徐复观全集 论艺术[M].九州出版社,2014:142.

猜你喜欢

美感秩序艺术
秩序与自由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纸的艺术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孤独与秩序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