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让同志电影不仅是同志电影

2018-12-10赵金玉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同性恋身份认同电影

赵金玉

【摘 要】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由导演卢卡·瓜达格尼诺根据安德烈·艾席蒙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影片自开拍以来就备受关注,从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开始便口碑爆棚,被多位影评人称赞为2017年最出色的LGBT题材电影,并顺利入围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同志题材电影连续两年入围奥斯卡引起了大众的广泛讨论,也让同志电影再次进入大众视线。实际上,同性恋作为长久以来一直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一直是电影展示和记录的对象。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却突破了以往同性恋电影的塑造,实现了进一步的去标签化。本文通过对电影中人物、氛围、意象等的解读来探讨电影在是实现同性恋身份认同上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同性恋;电影;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110-02

历数电影发展的100年间,屏幕中出现的同性恋形象一般是供人嘲笑的、让人怜悯的、甚至是令人恐惧的,到后来艾滋病风潮时期,同性恋角色被打压、悲剧化处理。再到新世纪以来,同性恋走入人群,从遥远的“他者”变成了身边人,带领观众正视同性恋,甚至走向同性恋的平权运动。

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作为一部LGBT电影,它弱化了LGBT,甚至在甩开这一标签。它的柔和、美感、烂漫和失落都是在爱情中普遍可以探寻到的,而不是只存在于同性情人之间。换句话说,它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目的,没有叫嚷平权的政治正确,也没有故意把它靠向情色,更没有任何猎奇视角。正如安德烈所说“某个意料外的东西似乎从我们之间消失,一瞬间,年龄差距消失了,只是两个接吻的男人。我甚至觉得不是两个男人,而是两个存在。”

一、氛围营造

“普通人”式的爱情发生在两个主人公之间。由蒂莫西饰演的十七岁意大利少年 Elio,正值情窦初开和性意识觉醒的年纪,他随性、浪漫、有才华。而由艾米·汉莫饰演的Oliver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年轻博士生,他高大英俊、富有才情。这里没有“娘娘腔”,没有特殊癖好,他们只是兩个再普通不过的少年。而较于传统同性恋情中来自家庭、外界的阻力,在这里同样毫无踪迹。Elio的父母都是思想开放的知识分子,即便是察觉到了他和Oliver的感情后,他们也只是不经意地表达出他们的支持。近乎完美的情境,在现实世界中当然不存在。然而正如导演自己解释的那样:“我们的主人公们不会凝视外面的世界,从而可以真正审视彼此和自己。” 而对观众而言,这样一个唯美的空间不仅满足了我们全部的审美需求,更让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聚焦在作为主题的“爱情”本身上。

二、意象解读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浓缩性。摒弃了固有的标签和俗套刻板化形象,影片运用大量意向来传递着属于主人公间的微妙爱情。这些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的符号,值得在解读的过程中去探究。

(一)雕塑。本片充满了古希腊和罗马的元素,不论是发生在罗马古城的最后狂欢,还是健美的古典裸体雕像,亦或是那个从水里捞出来的,象征着维纳斯的青铜雕塑。

当Elio的考古学家父亲邀Oliver一起进行幻灯片的分类时,Oliver看着这些身型饱满、笔触细腻、肌肉紧实而富有动感的雕塑,忍不住说了一句:“他们看起来都好性感。”而这也是导演所期望所表达的——一种纯洁且神圣的凡人的欲望。Elio父亲评价这些雕塑时所运用的语言很动人:“这些雕塑都不是僵直的躯干,它们是有曲线的,有着一种漫不经心的随意,并因此模糊了岁月的痕迹,像是在大胆渴望你的垂青。”

电影中,Elio是欲望的主体。无论是和Oliver,或是同Marzia,还是自慰,他所表现出的欲望炽烈而简单,没有一丝杂念。就像未尝禁果前的夏娃那样将情欲表达得干干净净,甚至透着一种纯真。

(二)桃子。从头吃到尾的甜杏和各种水果就是少年欲望的象征,丰满、诱人、甜蜜,弥足珍贵却又赤裸热烈。那场著名的桃子戏拉开了高潮的序幕,性感而又炽烈。桃子粉红的色泽和饱满的形状,暗示着什么不言而喻。它像一个仪式,有点羞耻,沾染着情欲,却令人意外的干净而美好。

(三)晴天。在和Oliver共处的六周里,电影里自始至终都是晴天,空气混合着燥热和清澈。每一个镜头都很静,定在离人物稍远的一处不动,配合着无时无刻不在响着的风和少年们热烈的嬉闹声,静止的画面有了不可思议的轻盈与流动感。在电影的最后时刻,下雪了。冬天来了,屋子里生起了火,火光映着少年的脸。他一会儿落泪,一会儿抿着泪水笑了,一会儿眼睛里又恢复了冷漠,仿佛在短短几分钟内,他把那个夏天又度过了一次,且此生还要度过很多次。

三、价值传达

影片最后的父亲对话,尤其锦上添花。父亲所说的真挚话语,没有一句涉及到真正的LGBT术语,没有一句像传统的LGBT电影一样引领着自己的孩子去身份认同,给自己贴上标签。仅一句“maybe more than friendship”,就隐忍的表达出这部电影所营造的无界感:你所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别样精彩,这里面没有明显的对与错、高与下、黑与白之分,磨砺与成长、旧爱与新欢、男人与女人,这些最后都将是你人生的千万个碎片中的一片,这千万碎片最终成就的是独一无二的你,我们每个人只能活一回,所以遇之安之体验之。

电影摒弃了关于性向的迷茫和讨论,它在无形之中传达了一个新的概念:同性电影不过是一个标签,说到底也只是爱情片中的一个种类而已;同性恋不过是一个称呼,它只是众多爱情种类的一种,只是恰好发生在,一个男孩和一个男人之间,而已。

四、结语

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同性恋始终是一种微妙而特殊的存在。在电影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同性恋”从作为一种素材,到逐渐成为一种类型,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在李银河看来,同性恋影片是同性恋文化的重要特色,除艺术价值外,还兼具社会学价值。“它是社会上的一个被歧视的少数族群,他们在人口中占4%,多数人并不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电影社会学价值就在于让人们知道,有这样一个群体存在。他们是怎么样的?他们遇到哪些困难?他们遇到哪些社会歧视?如果没有这些电影,大家知不知道?”因此,电影创作是有责任的,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表述,更是人们表达情感与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与方式。

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去标签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同性恋群体在社会大众中的身份认同建立,使受众在更理智的去接纳和认识。尽管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同性恋的记录和反映并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但对于相对弱势的同性恋群体和大部分异性恋受众来说,电影是其沟通和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换句话说,影视中的同性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建立在生活方式和性别歧视基础上的思考,从而达到对生存自由的追问以促进同性恋群体在社会上身份认同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407.

[2]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3]安德烈·艾席蒙.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

[4]李二仕.纯艺术:酷儿电影[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

[5](英)B·卢比·里奇.新酷儿电影[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

[6]李彬.公路电影:现代性、类型与文化价值观[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7]杨洁.酷儿理论探析[J].河北学刊,2007.

[8]许娅.克莱夫:福斯特笔下的柏拉图式同性恋——从小说和电影的比较看同性恋身份的不同构建[J].外国文学,2010.

[9]郑宜庸.感伤旅途——西方同性恋电影的发展[J].世界电影,2006.

[10]李银河.酷儿理论画面观[J].国外社会科学,2002.

猜你喜欢

同性恋身份认同电影
高职高专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调查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