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未来而生

2018-12-10刘林祥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个性化人文时代

刘林祥

摘 要:互联网科技正在改变世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使教育的变革已经变得势在必行、不可阻挡。未来的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为载体,正在进行悄无声息的布局,新的学校形态会很快产生。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未来数年,我们的教育将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一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颠覆性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学校发展;教育3.0时代

一、教育3.0时代已经到来

要谈理想中的现代学校,首先必须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有洞察力和预测性。教育是为未来而生的,教育培养的是下一代。总的来说,今天的教育已经或即将进入3.0时代。

教育1.0时代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管理者、官员,“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教育1.0时代主要以政治为核心,以经验为内容。

教育2.0时代是工商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实行的是大众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实施标准化,注重规模,强调统一,一度出现大班额与“超级中学”,以大量培养工商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教育2.0时代主要以经济为核心,以知识为内容。

教育3.0时代是信息时代、智能时代与人道主义时代的产物,实行的是个性化教育,受教育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与中心,教育呈现出私人定制的特点。学校也并非唯一的学习场所,知识教育基本上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来完成,学校教育主要是承担线上教育无法或很难完成的内容。智能化时代,很多工种将会消失,所以个人需要学习与从事的应该是智能机器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同时,知识的加速度爆炸,使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个人的学习速度,我们必须以更精细化的分工与创新才能赶得上时代的步伐,如果学校只教学生知识,那么永远也无法跟上时代,只会越来越落伍。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推进,个人的幸福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个人就是目的,而非像过去那样,个人主要是作为大机器生产中的手段,即劳动力而存在——教育3.0时代主要以人文为核心,以创新为内容。

二、教育3.0时代,新型学校治理体系的显著特点

(1)理念先行化。教育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对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克服落后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科学、严谨,并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未来的学校治理,需要理念先行,学习引领;需要制订方案,有序实施;需要基于问题,强化研究;更需要注重实践,提高实效。教育不再以经验主义为牵引,而是具有定制世界、塑造未来、决定人生的功能。

(2)管理扁平化。传统的金字塔形层级管理模式有其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我希望能建设这么一所新学校,实施现代化的管理,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互相联系呈现网状化、扁平化,学校中心下沉到年级组和教研组,成立年级中心和学科中心等多个分散的灵活的小规模工作团队。学校减少各种中间管理环节与组织,或者转换功能,强调服务属性,原有中层处室如教育处、教科室、教务处、总务处等都可以被调整为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服务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等。管理决策层与基层双向流通,注重反馈,而非单向的层级金字塔形管理格局,年级中心与学科中心以及班主任、教师个人有充分的自主权、灵活度与创造性。

(3)教育个性化。新型学校治理体系,将围绕教育个性化来谋篇布局、开展工作。教育个性化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的人性化,尤其是德育的人性化;二是教学服务的个性化;三是教师发展的个性化。这所新式学校,能以看透未来的眼光看到学校与教师的使命在教育3.0时代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把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学习的中心,让教师真正成为自我发展的中心。事实上,当教育3.0时代全面来临时,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普及,知识教育之类大部分可以交给专门的在线学习机构,并在网上完成。而且很多的一般性知识,因智能机器人在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不再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学校必须以人文为核心,以创新为重点,来完成互联网和智能机器人难以替代的工作,何况目前人文道德的缺失,已经越来越演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未来数年,学校教育将迎来颠覆性变革

互联网科技正在改变世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使教育的变革已经变得势在必行、不可阻挡。

(1)以应试为主的教育将退出历史舞台。极其顽固、难以动摇的以应试为主的教育体制,将被“互联网+教育”打败。以应试为主的教育偏重智育,而且是知识技能为主的低层次智育,当这种低层次智育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在学校之外完成,以应试为主的教育就失去了在学校存在的意义。学校必须另寻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做互联网上无法替代的工作,必须去努力开发道德教育、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等的课程。而且这些知识技能型课程,到时候由国家教育资源库或者商业网校提供,这些课程都是由全国最优秀的教师执教,成千上万的学生同时在网上听课学习,这样可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均衡,促进教育的公平,提升教育的质量,缩小学生在基本智育方面的差距。

(2)学校不再是传统的学校。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学校的中心与主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由管理权威、教育权威转变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辅助者。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未来的学校形态肯定会发生变化,人的学习会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好的教育应该是满足每个人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未来的学习,是基于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而进行的自主性学习,是大規模的网络协作学习。学生可能不再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结构,而是希望在完成自己最初的知识结构以后,通过自主学习,建构能够满足自己学习的个性化的结构。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并做了这样的假设:不要限制上大学的地点,也不要管你在什么地方上大学,只要你能够通过严谨而且经过国际认证的评估,来证明你自己对某一理论的精通和理解,就可以进入社会找到工作。

(3)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成为学校的最核心工作。总的来说,人文教育是“成人”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成才”的教育,两者的充分发展与融合,其成果即为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以应试为主的教育体制下,缺乏个性化、人性化、自由化与多元化选择的整体氛围,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往往难以全面开展。但“互联网+教育”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了,为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学生“成人”与“成才”有了坚实的保障。而且当数理化等客观知识性强的学科以及人文学科中的低层次知识教学整体纳入网课后,学校教师将大量富余,学校师资将得到很大的解放,人文学者型教师、创新教育组织者以及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整合与发展提升,都有可能实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教育的逐步渗透,已经将我们置于大变革之中,一个新的教育时代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未来教育的曙光已现天际。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作为人文底蕴非常深厚和创新氛围非常浓厚的学校,面对“互联网+教育”的变革浪潮,学校将积极参与其中。这是笔者作为一个教育人的教育梦,也是一所百年名校应该有的视野胸襟与社会担当。

参考文献:

[1]张 治,李永智.迈进学校3.0时代——未来学校进化的趋势及动力探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7(4):40-49.

[2]李 菲.素质教育是成人与成才的完美统一[J].成才之路,2014(27):3.

猜你喜欢

个性化人文时代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人文绍兴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