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学科中提升小学生“创意物化”水平

2018-12-10陈剑华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陈剑华

摘 要: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都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语文学习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从中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让学生在动态、多维的语文学科中提升综合能力。教师应在语文学科中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作用、不同文本的作用、教具制作的作用、绘画资源的作用,提升小学生“创意物化”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个性。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不同文本;教具制作;“创意物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都提出创新的重要性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阶段具体目标”指出:“创意物化”即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所以,在语文学科中提升小学生“创意物化”水平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那么,如何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小学生“创意物化”水平?

一、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

语文教育不只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更体现学生的热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可在游学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之美。如“妈祖文化体验之旅”可提升学生对妈祖文化的了解,让学生喜欢研究妈祖传统服饰、头饰文化,培养妈祖大爱无边的精神;“逸林山庄研学旅行文化之旅”“闽中建筑文化之旅”等,让学生们体验有代表性的地方非遗文化项目和传统文化,受到文化熏染,激发探究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学校综合性学习“饮食与健康”,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增进了学生的文化体验,如“走进水果世界”,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行为意识。学生充分地把古诗词“白云生处有人家”创意性地体现在“水果拼盘”上,以“黄瓜”为材料,切成丝,根据丝的长短,把黄瓜丝拼成白云、房屋、悠长的山路,整个画面清新明了,延长的黄瓜丝拼成的山路营造了“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意境;学生充分地把经典著作《荷塘月色》创意性地体现在“水果拼盘”上,黄瓜薄片整齐地摆放在下面,形成一片扬起涟漪的荷塘。洋葱切开,成了盛开的荷花,插在碧波荡漾的荷海上,整个画面清新悦目。学生于水果拼盘中体现了文化内涵,把自己的文化底蕴展示在“创意物化”上。

二、发挥语文不同文本的作用

语文教材中,引导学生阅读,需要唤起学生联想,通过想象课文所写的景、物、人的具体情境,把文本所写的情景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体会生动的语言。如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北京的春节》,根据课文描绘的老北京春节热闹的情景和插图展开想象:“家家赶做年菜中的‘赶”“到处都是酒肉的美味中的‘到处”“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来”“都穿起,都贴上”“灯火通宵,日夜不绝”等,体现出除夕一家人团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家家户户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个个穿上新衣裳,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热闹而美丽,像在办喜事。

阅读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学生通过朗读,不由地想象出唯美的画面:蝴蝶翩翩起舞,舍不得花丛,舍不得五彩缤纷的花,舍不得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多么令人流连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娇莺歌唱、戏蝶起舞、载歌载舞、有声有色,这不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这样生动具体的语句,学生反复朗速,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发挥了想象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从画面上能看出的意思,往往还包含着深刻的“弦外音”。

三、发挥语文教具制作的作用

说起教具,我们就想到数学的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看起来简单,但在课堂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好比魔术师手中的“魔棒”,似指点江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手上的教具有什么呢?我们往往借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多媒体美妙的音乐和丰富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气氛浓厚。不过,在日常的課堂中,我们更喜欢发挥传统教学中的教具的优势,人人可用,课课可用。学生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多了体验的快乐和成就。引导学生参与制作教具,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探索与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掌握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制作教学用具,能将教师制作课件为“教”的目的变为学生参与制作用具为“学”的目的。

在师生互助自制组合式教具的过程中,均能共同探讨和营造课文所展示的情景,在教师无意识的引导下,将课文的难点、重点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藏戏》时,因为我和学生们都没有见过真正的藏戏面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们就想自制教具。在熟读课文后,我和学生们照课文上所介绍的文字,找来纸质的手提袋、A3纸、黑色的布、铅笔、彩笔、剪刀。把A3白纸贴在纸质手提袋的内侧,手提袋的硬度适中,这样的面具好存放。接着,找合适的位置,画出眼睛、鼻子和嘴的轮廓;将眼睛剪出两个洞;用白纸剪出两个尖尖的牙齿,贴在嘴上,给嘴巴涂上红色;画上图案;在眼睛两侧剪两个小洞,把手提袋的绳子系在剪好的洞上,用来当固定面具的绳子;找一块黑色的布,用针缝到面具纸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协作完成教具,学生热情高涨,个个神采飞扬。

为了让学生们多合作、多配合,协作完成自制款,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教具的制作在合作学习的养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挖掘可以“创意物化”的实践点,指导学生实践、体验、体会创造的乐趣。

四、发挥语文中绘画资源的作用

纵观历史,古代科考中就体现了绘画形式的“创意物化”的重要性。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用。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有的画家绞尽了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功夫;有的画家运思独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而是在全面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天的落日近黄昏的时刻,一个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考官看见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这一幅时,连声称赞:“好极了!好极了!” 因为只有这一幅画真正表现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含义。这就是创意,把抽象的事物“香”通过“蝴蝶追逐马蹄”来体现,结果这个考生被录取了。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遍布于语文学科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学了《春雨》一课后,我让学生试着画出这一课自己所想象的美丽景色。学生跃跃欲试:远处墨绿色的群山,近处含娇的桃花、飘逸的杨柳、柔和的柳枝,都笼罩在春雨这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仔细阅读了课文,感悟了字、词、句。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Z].教材〔2017〕4号.2017-09-25.

[3]倪云虎.语文教学中的“绘画艺术”[J].成才之路,2008(18):38-39.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六结合”策略对初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