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灵活处理探讨
2018-12-10刘素静
刘素静
【摘 要】结合工作实际并基于科技英语的特点,本文对航空科技英语翻译的灵活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科技英语翻译水平的措施和策略,从而为今后科技文体的翻译提供了实践性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航空科技英语;翻译;灵活处理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1-023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1.109
【Abstract】Based on working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i-tech English,the thesis analyses the flexibility in a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and then proposes measures to improve sci-tech translation,which will provide guidance in aviation translation.
【Key words】Aviation sci-tech English;Translation;Flexibility
0 前言
科技英語翻译的对象主要为科技论文、科技出版物、学术报告、标准说明等文献资料,其基本原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完整、准确传达原作的意思,注重连贯性和严谨性,不产生歧义和过分解读,随后才能考虑对译文的修饰方面。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确保表达清晰、思路鲜明,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出中心思想;同时,还要拒绝简单的复制或者是照搬照抄,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
1 科技英语的特点
1)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表达严谨而深刻的内容,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客观性强;
2)大量使用含意十分准确的专业术语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因此术语是翻译科技作品的基础,内容越专业化,术语就用的越多,专业性也越强;
3)科技英语文体多为叙述文体,逻辑性强,语法结构比较有规律,语言简洁明确,感情和修饰成分少;
4)语法结构方面,除特殊体裁(如手册、产品目录等)外,大多句子完整,其中复合句较多。
2 科技英语的翻译
与其他文体翻译一样,在翻译科技英语时,译者首先要通读原文并准确理解,然后适当运用一些翻译技巧转换成中文。翻译的标准方面,清末翻译家严复曾提出著名的“信、达、雅”原则。奈达则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要求译文在词汇意义、文体特色等诸层面上尽可能与原文保持一致。对于科技英语翻译,通常要求译文忠实、明确、通顺、简练。
科技英语理解和翻译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词语。科技文体中专业词汇和技术词汇出现频率较高,这就需要译者了解多义词的每一个含义及当时语境,并能通过适当的专业知识加以判断来选择词义。此外,当新词出现时,还要懂得利用构词法理解词义并准确恰当地译出。另一方面是结构。科技英语中会经常出现许多程式化的句子。例如,It is generally (universally) accepted(recognized, regarded)that…(普遍认为,一般认为或大家公认),It is estimated that…(据估计,据推算)等。译者应熟悉其翻译套路,提高翻译效率。因此,译者应有意识地通过形态识别,把握主干成分,了解主句和次要成分的涵义,理解这些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修饰关系,然后通过适当的方法翻译出来。
3 科技英语翻译的灵活处理方式
3.1 不受制于原文,确保阅读的流畅性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其文章的结构、篇章的组成形式都各具特色。译者在开始进行文本翻译和转换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两种语言的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的限制。但是翻译的工作不能仅仅是对原文章的翻译,而是要展现出更多的灵活性,译者也要充分的了解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灵活的进行翻译。科技类的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客观事实,被动语态是常见的表达习惯特征。下面以被动语态为例进行分析:
【例1】After sealing the header is cleaned and then the leads are clipped to the desired length.
译文:封焊后把管座清洗干净,然后把引线剪到所需长度。
原文里“is cleaned”和“are clipped”都是非常明显的被动语态,其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变成了无主语的主动句,这是因为本句的核心就是要明白所“清洗”和“剪切”的对象是谁,而不需要了解具体动作的执行者,转化成为主动句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
【例2】This formula has already been mentioned above.
译文:这个公式上面已经提到过。
原文里的“has already been mentioned”是被动语态,如果直接使用原句中的文章结构,直译“been mentioned”为“被提到”,就会显得有些生硬。而译文通过被动变主动的译法,使读者阅读起来变得更加顺畅。科技翻译中,不仅仅是被动句,如果是进行长句、名词性结构的翻译,译者也都要合理的利用主观能动性,不能只说受制于原文语句结构的限制,要更加灵活的运用,使译文更加的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显得通俗易懂。
3.2 灵活选择词义,注重与“人”的沟通
在开始翻译科技文章之前,译者除了要运用基本翻译技巧、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外,还需要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充分的了解该文章的行业范畴。因为同一个词汇应用到不同的科技领域中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比如,“store”一词,可译为“贮藏、贮存”,但在任务系统中则译为“悬挂物”。“油箱”一词,在飞机的液压系统中可以翻译成为reservoir,而在燃油系统里则翻译成fuel tank。由于译者知识结构的局限性,翻译中通常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棘手的专业技术问题,例如,不了解词汇的译法或不确定译文的准确性。译者可以与原作者、翻译委托人或本专业技术领域总师进行沟通,根据委托人或总师对其工作原理、性能以及其他的突出特点的详细描述等有效信息,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例如:
【例3】在翻译某服务通报时,侧罩和外罩两个专有名词的出现频率极高。二者都是飞机附件上的组件,由于其专业性较强,译者通过查阅字典和网上查询,分别译成“side fairing”和“outer fairing”。但是出于准确性考虑,译者还是与委托者进行了积极地沟通。通过委托者对组件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前者主要是“整流作用”,而后者仅为“保护作用”,最终确定翻译为“side fairing”和“outer cover”,从而正确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加准确的翻译专业词汇,解决难点,从而使得翻译效率和准确性都得到提升。
3.3 巧妙引申,避免生搬硬套
译者在进行英译汉时,经常会遇到在词典里找不到恰当的词义,若生搬硬套,逐字死译,会使译文生硬晦涩,含混不清,甚至不知所云,或是造成误解。这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从该词的基本意思出发,进一步引申词义,选择比较恰当的汉语词汇来表达。例如:
【例4】There are three steps which must be taken before we graduate from the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逐字死译:在我们从集成电路工艺毕业之前,有三步必须采取。
引申译法:我们要完全掌握集成电路工艺,还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查阅词典,“graduate”一词有“获得学位”、“刻度”、“逐渐改变(颜色)”等含义,而无“掌握”的意义。但在此特定条件下,译为“掌握”比“毕业”更符合汉语搭配习惯。
【例5】The major contributors in component technology have been in the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逐字死譯:元件技术中的主要贡献者是在半导体元件中。
引申译法:元件技术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半导体元件。
“contributor”有“贡献者”、“促成因素”的意思,但若直译则显得生搬硬套,不能准确、流畅、地道、全面地传达原语所承栽的信息。我们灵活运用引申技巧翻译为“起主要作用”,整个句子就流畅了许多。
因此,翻译时,必须注重不同语言的特点。普希金认为:“逐字逐句的翻译永远是不能忠实的。”所以一个理想的译文,应该能够使读者感觉不到它是译品,如果不特别注意的话,读者当有读原文的感觉。
3.4 运用灵感思维,创新性翻译
科技译文要保持严谨性及艺术性的统一是很难的,而运用灵感思维,则可使枯燥无味的译文显得有趣生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译文风格变得活跃起来。如:
【例6】无论这两个双路开关合在哪一边,两把导线中总有一根是带电的,一根是不带电的。
Whichever way the two-way switches are left, one of the wires is alive and the other is dead.
其中,采用“alive”和“dead”来表达“带电”和“不带电”,使译文显得更加形象生动,从而达到科技翻译真正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翻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尤其是科技翻译,其准确性和专业性要求更为严格。作为航空翻译者,一方面,我们要根据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确保译文忠实于原文,表达通顺流畅。另一方面,要掌握和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对译文进行灵活性处理,在实践中用心钻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从而更好地做好科技英语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胡蓉.变译理论在企业科技翻译中的应用与发展[J].江西冶金,2005(03).
[2]刘性峰,王宏.中国古典科技翻译研究框架构建[J].上海翻译,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