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的地方博物馆建设路径探析

2018-12-10聂太广

科技视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文化

聂太广

【摘 要】近几年来,地方博物馆发展迅猛,为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小贡献。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笔者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顺势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博物馆;文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1-021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1.1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local museum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culture.However,behind the development,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restric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useums.Based on this,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social development.Some targete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t homeopathy.

【Key words】Local museums;Cultural;Measures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的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全体国民的心声。特别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成为困扰人民的大问题。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造成城镇居住环境质量下滑,交通拥堵、人情冷漠、空气污染、环境恶化。导致人们精神疲困,亟需精神文化来充实。在此背景下,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也是顺势而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博物馆见证并凝聚着城市发展的历程,在城市记忆的保持,特色形象的展示,乡土情结的维系,文化身份的认同,生态环境的建设,和谐社区的构成等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1]。鉴于此,博物馆成为了人们慰藉心灵、汲取文化、放松心情、找回自我的主要场所。

1 地方博物馆的内涵

博物馆是一个服务社会与其发展之非营利与常设机构,基于教育、研究与娱乐之目的的,而向公众开放,以此获得保存、研究、沟通与展示人类物质与非物质性遗产与环境[2]。地方博物馆就是建在地方,展示一个地方独特的自然、历史、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重要平台,是人们了解一方自然、历史、经济、文化和民俗的窗口[3]。从其定义中能够看出,其宗旨是服务社会,且为非营利性机构,其功能是保存、研究、教育。同时,也是地方文化的保有者和守护者。成为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录者和见证者。是地方文化的灵魂所在。故博物馆之于国家、之于地方,意义重大。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80多次就文化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多次参观考察各地不同类型和主题的博物馆,明确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4]。著名人类学家杨成志先生曾说:一国之文野,视乎其文化程度的发达与否,惟其文化的真精神,全恃博物院代为表现。故欧美各先进国莫不视博物馆为文化宝库,科学的大本营,教育的试验场,宣传的集团军,专家的资料库。其政府既目此为国家元气,其人民复籍此求知识源泉,诚有以也[5]。以此可见,博物馆在新时代的地位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功能得到了大大的拓展。今天的博物馆的角色由保持文物发展到诠释文化,由静态陈列物品发展到文化沟通与交流。博物馆已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成为主导群众教育、休闲、文化与旅游事业发展之要素,受到大众休闲旅游文化的认同和利用[6]。中国梦的实现,美好生活的实现以及文化自信的构建,都离不开文化的强盛。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拥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和浩瀚如海的文物储备,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当下,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复兴民族文化,符合于国家的长远规划和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2 地方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2012-2016年全国博物馆名录统计,2012年博物馆数量3866个,2013年4165个,2014年4510个,2015年4692个,2016年4826个,五年增长24.8%[4]。从这份数据能够看出,十八大以来,博物馆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也印证了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博物馆发展尤其迅猛。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市场的需求。当前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兴趣。特别是中产阶级群体,参观博物馆成为其外出旅游的一部分。每到一地,必到当地博物馆参观。故博物馆成了旅游市场的香饽饽,为地方的旅游市场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但是,在地方博物館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也要看到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商业化突出。当前,许多地方博物馆,为了迎合旅游市场,将博物馆打造成了商品市场。而其本身的文化底蕴却消失殆尽。博物馆的功能逐渐的丧失,导致其吸引力大打折扣。诚然,博物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自身的特性不能丢失。博物馆本身是一个遗留记忆的场所,许多历史的遗留的物或技艺在此处储存,其实是为后人保存记忆和文化。

(2)经费不足。地方博物馆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政府的投入,在较发达的地区,由于财政好,能够支持博物馆的正常运作。而一些较落后地区,本身财政就吃紧。故在博物馆的投入上就显得小气。这也是许多地方博物馆所面对的最大难题。笔者所在的西部A市,属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旅游城市。但是,由于缺乏工业基础,又缺乏支柱产业,导致经济处于省内倒数。市委市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每年预算大多都投了硬件建设,而软件方面出现了不足。相比省内其他地州市,唯有A市的博物馆建设较滞后。

(3)形式单一。传统的博物馆主要功能是保存、科研、教育。就是将文物工工整整的摆放到展柜内,用玻璃封起。参观者走到前面透过玻璃一睹芳容。但是,这种形式不适合当前发展的需要。在以前,博物馆所针对的是小众人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开始关注文化,走进博物馆,由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不同,在文物的认识和理解上不同。这就需要博物馆思考如何将博物馆置于诸如旅游社会与消费社会的建构过程中[7]。如何让不同的观众能够在参观过后有所收获。如何在传统陈展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将新时代的元素和观众的需求心理联系起来。如何让观众在博物馆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感到身心愉悦。

3 新时代地方博物馆发展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的论断。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以及所面对的矛盾而提出的。在新时代中,精神的追求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目标。

(1)博物馆应将教育、娱乐功能相结合,注重参观人群的体验性,使其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陈展方面,可加入观众体验部分。并举办观众参与的展览,使观众融入其中。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让沉默的文物说话,让观众能够真正感受到文物的震撼。真正的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并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2)在经费投入方面,不能仅靠政府,要多渠道筹资,加大与企业或个人的合作力度。并且积极与社会结合,与地方旅游部门结合,思考博物馆旅游的开发路径。将博物馆的发展置于地方发展的大环境下。并思考发展文创事业。在国内,文创产品发展的比较好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馆,据报道,2017年其文创产业收入10亿元,且发展势头良好,预计2018年会更上层楼。其成功的案例,为国内博物馆发展的典范。地方博物馆在普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发展文创产业,是必要之举,也是长久之策。但是,之所以许多地方博物馆发展的不太理想,根本原因是其文创产品创意不够、文化表现不足且粗制滥造,不能吸引游客。

4 小结

博物馆的建设,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文化振兴的主要举措。博物馆在此大环境下发展迅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在乡愁文化兴起的今天,人们追寻过往、怀念記忆。博物馆依靠自身优势,通过不断创新,能够充当国人的乡愁所和文化的传播场。同时,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逐渐的得到彰显,在意识形态领域,是爱国教育的最理想场所。总之,新时代的博物馆,不再是以往的曲高和寡,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源泉。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城市文化.中原文物,2011(1).

[2]马腾嶽.迈向“民族博物馆”新纪元:台湾两座泰雅民族博物馆的创置经验分析.民族研究,2014(6).

[3]陆建松.论地方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东南文化.2011(4).

[4]王春法.关于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5).

[5]杨成志.现代博物馆学[A].李淑萍,宋伯胤选注.博物馆历史文选[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6]陈国宁.博物馆角色的转变与专业人才培养.中国博物馆,2006(3).

[7]潘宝.时间维度与感官体验:博物馆人类学视域中的观众,东南文化,2017(5).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文化
文物的栖息之地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