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修实践

2018-12-10蔡明生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校本

蔡明生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功能的退化和形式的单一,使研修活动受到很大的局限。如研修内容被事务性工作取代等,致使校本研修收效甚微。鉴于此,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二中学自2013年开始,重新构建校本研修体系和运作模式,井然有序地开展了校本研修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更新校本研修理念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校在构建校本研修支持体系上做了重新调整,明确了以下有关校本研修的工作理念。

一是确立校长是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校长负责制订校本研修工作规划,提供校本研修的顶层设计;为构建开放、互助的校本研修组织体系提供行政保障;大力推进校本研修资源的开发,对教师专业学习的材料和内容进行提前调研、规划、整理,对教师专业学习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

二是确立教、研、训一体化的理念。学校利用多样化的实施路径,将教师的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熔于一炉。这种研修方式,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切入点,不断优化各类教育资源,打破以往教师研修中条块割据的壁垒,使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构建校本研修运行体系

学校把校本研修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全员成长、学校稳步提升以及教学改革等紧密结合,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成长和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成为学校工作和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依托校本教研重构研修运行体系

(1)开展以学习型研修为基础的大教研活动

一是引领式教研。在校长的指导下,由学校教研室编写贴近教学实践的案例、专家评论及汇总学校层面的观点反思,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在每次的大教研活动中,校长不仅是聆听者、调研者,更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合作者。目前,学校每学期都要在教研材料中印发校长的教育专辑,同时还要刊登教研组长、年级长的教学类文章,供校本研修所用。另外,学校还以“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专家引领,重点扶持学科教学。

二是分享式教研。“我的教学主张”讲坛由各个学科教研组长担任主讲人,是学校分享式教研的主推活动。这种研修活动,促使教研组长对教学经验进行提炼、概括和提升;同时,该讲坛也具有交流分享、同伴互助、自我培训的效能。

三是读书式教研。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组织教师阅读专业书籍,为学习型校本教研积累知识。每学期每个教研组共读一本书,是“读书式”教研开展的主要方式,教师们通过摘抄笔记、共读共赏、交流心得等形式开展阅读活动。

(2)开展以教学型教研为着力点的研修活动

一是课例式研修。每学期的“课例式教研”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它可以针对一节完整的课,也可以针对一个教学片断展开研讨。同时,开设不同主题的“聚焦课堂”活动,使之成为教师教学技能的“练兵场”。尤其是录播教室的使用,更方便了教师研究课例,使课例研究不断升温。

二是说课式研修。“教学设计大赛”是学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载体。每学期选取2至3个教研组的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思路进行说课,之后由教师们集体点评。通过这个活动,教师们领悟了不同类型课的教学策略和讲授原则,理清了“教”和“学”的关系。

三是案例式研修。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就事”而“论理”。教学案例既有关于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也有师生关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一般都是从“事”中提炼总结出“理”,然后再用“理”举一反三。

2.利用专项体验式活动加强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他们走向成功和幸福。但这一目的单靠校本教研常态化的促进是不够的,因此学校尝试利用专项体验式活动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该研修方式主要面向入职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邀请市级名师作为青年教师的领路人,用暑假时间进行集中指导。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这样的研修活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这种辅助式的校本研修,立足课堂为青年教师“把脉问诊”,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

三、建立校本研修激励评价长效机制

为了确保校本研修取得实效,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学校专门修订、完善了校本研修激励评价长效机制。

1.设立评价组织机构

学校由校长牵头,成立了校本研修考评领导小组。教务处、各教研组及学校行政处在考评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根据有关制度,对相关研修内容及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例如会诊式教研,主要是基于问题,运用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指出“病情”,分析“病因”,开出对症的“处方”,而且学校的考评小组还会在场观摩评价。会诊式教研,起点在“诊”,终点在“改”,“诊”的对象是教师。如学校推行的“教师教学研究反思55问”和“班主管理工作诊断40问”诊断交流活动,旨在帮助教师反思工作、分析问题、提升能力。会诊式教研真正解决了教、研、训整合的问题,使教学、研究、培训的功能得以体现,提高了教学效率。

2.建立学校研修及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为每一名教师设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针对教师校本研修的参与度和实效性定期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学校根据各学科教师的分布情況,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等,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各种知识储备和保障条件。同时,在学校层面,无论是学习型研修还是教学型研修,都以“周研修活动安排”为载体,有计划地整体推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3.确立校本研修保障机制

学校从设施配备、培训经费、专人培养等方面,保障校本研修顺利进行。例如,分批、分学科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进行班主任培训、学科教师跟岗培训;不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教师授课,为教师的教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如根据需要安排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参加一个月的脱产跟岗学习,跟岗人员从骨干教师中选拔,跟岗期间的各项安排、具体任务、具体课程等都以协议的形式加以确定。跟岗结束后,研修人员必须撰写心得体会,将其连同学习材料一起上交学校,并在骨干教师内部做展示汇报。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修实践的开展,使教师因研修而获得了进步,实现了自我价值。学校也因此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校本研修成果,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连续五年被郑州市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这些都是校本研修的应然结果。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校本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