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现状的几点思考

2018-12-10王新

现代语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研究概况思考

王新

摘 要: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下文均简称新HSK)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着重考察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还能为汉语技能及要素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尽管近几年新HSK的研究态势良好,但依旧缺乏对新HSK研究概况的总结性文献。本文拟对2010年至2016年新HSK的研究概况进行描述,并据此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HSK 研究概况 思考

一、引言

新HSK于2009年11月正式推出,2010年全面推行,与老HSK相比,其更加注重“考教结合”的原则,考试设计与当前汉语教学紧密结合,目的是“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截止2014年,全球共有汉语水平考试考点860个,其中海外考点530个,分布于112个国家,中国国内考点330个,分布于71个城市。本文拟对2010年至2016年新HSK的研究概况进行描述和总结,并据此提出一些思考,深化对新HSK研究的进一步探索。

二、新HSK的研究概况

由于新HSK实施至今不过六个春秋,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所以其仍旧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全文、主题、关键字检索,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与新HSK研究相关的论文178篇,具体分列情况如表1和表2。

经统计,我们发现2010~2016年这七年间新HSK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一方面,从整体上来看,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七年共出现相关研究论文178篇,其中硕士论文103篇,期刊论文67篇,国际会议论文5篇,中国会议论文2篇,博士论文1篇。由此可看出,硕士论文与各类期刊成为HSK研究的主要学术阵地。另一方面,从研究内容上看,新HSK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如下9个类别:(1)测量指标;(2)题型研究;(3)分数报告;(4)技能教学及课堂设计;(5)语言要素教学;(6)应试研究;(7)研发;(8)推广实施;(9)测试对比。这9类内容可大体归纳为四大研究领域,具体内容详见表2,数据显示,近几年,学者们的研究热点逐渐集中,主要表现在新HSK与教学及应试研究,当然,对于新HSK的测试工具的研究,成果也频频出现,相比之下,起步较早的新HSK的研发与实施推广的相关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并不多见,似乎已经成为新HSK研究的冷门领域。

三、新HSK的研究内容

(一)新HSK的测试工具研究

新HSK测试测试工具的研究主要涉及三大方面,分别是测量指标、题型研究以及分数报告,研究成果共计49篇,约占新HSK全部研究成果的27.53%。由表2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HSK实施之初,对于测试工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测量指标和题型研究上,而对于分数报告的探讨却鲜有人问津。

罗民、张普军等(2011)在新HSK实施之初,对不同等级汉语水平考试的信度、效度、区分度、标准差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新HSK试题整体偏易,符合汉语国际推广的要求。他们的研究为今后新HSK试卷质量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张普军、张慧君等(2012)指出新HSK试卷难度控制具有较好的质量,并倡导新HSK可以尝试使用“平均分等值法”。张普军(2013)指出,“对HSK(五级)、HSK(六级)而言,基于题库的新HSK审题、拼卷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新HSK还应该充分利用历年正式考试使用过的、质量较高、带有相关数据的试题,建设服务于汉语教学、培训领域的题库,为分班、自测、辅助教学以及评估教学、培训成效等提供适应性考试系统。”张普军、黄蕾等(2013)对HSK六级平均分等值方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确定均值线的两种方案,即固定和动态化,新HSK当时的做法是选用了前者;张泉慧、张普军(2014)详细解释了新HSK五级和六级取消合格线的原因;张泉慧、张普军、符华均(2014)从参照系的选择、分数的处理过程以及成绩报告的形式等维度全面介绍了HSK六级的分数处理方案。刘书慧(2014)提出了运用内省法根据考生使用的阅读答题策略检验HSK五级完型填空测试的效度,认为新HSK的效度还是比较高的。汪名丽(2016)分析了新HSK六级考试中的语病题,归纳并总结新HSK六级考试中语病题的类型以及高频考点,通过问卷测试、归类分析,找出留学生在新HSK六级考试中语病题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帮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考试应试能力。

总体来说,学者们对新HSK的测量指标及题型研究的投入相对较多,成果也相对丰富,而题库建设方面尚显薄弱,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建设的不断前进,题库建设理应成为今后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领域。

(二)新HSK与教学及应试研究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技能教学及课堂设计、语言要素教学以及应试研究三个主要方面,研究成果共计94篇,约占新HSK全部研究成果的52.81%,由此可见,该领域的研究已然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所在,而其中的语言要素教学更是颇受学者们的青睐。

在技能教学与课堂设计研究的子领域里,学者们探讨的大多是新HSK对其的引导作用,而该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力教学以及口语教学等方面。焦冬梅(2010)、郭慧莹(2014)、韦靓(2016)认为新HSK更加注重写作与口语的考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该方面的辅导。任宰永(2016)阐述了新汉语水平考试五级听力部分题型、难点分析、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教学对策。

在语言要素研究的子领域里,主要涉及语音、汉字、词汇以及语法四个方面。语音方面主要是轻声教学的研究,崔言(2014)分析了HSK词汇大纲中的轻声词,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轻声教学。汉字方面吕禾(2010)研究了新HSK一、二、三级词汇大纲用字情况;王春晓(2012、2013)从理据度、整体构字情况、表音情况以及表意情况四个维度分析了新HSK一至六级的构字情况,此外,周丹丹(2014)发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綱》与新HSK用字及词汇略有偏差,理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充和完善。对于词汇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关于词汇大纲整体的研究和词汇大纲中某类词的研究。吕禾、王崇等(2010)指出新HSK词汇大纲在个别词语的等级处理上、词目编排顺序及拼音标注方面也存在一些瑕疵;张博(2015)针对新HSK词汇大纲的收词提出了“重大兼小”的原则;姜永超(2016)以新HSK四级真题为例,从语用频率管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周宇颂(2012)、温馨(2012)、孙日环(2013)、刘珺(2014)、王曼(2015)分别对新HSK词汇大纲中的成语、近义性质形容词、高频词素、易混谓词以及文化词语进行了分析总结,给出了其在新HSK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语法方面,由于新HSK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所以语法教学也需作出相应的改革。雷妤(2014)总结了新HSK六级中容易混淆的107组动宾结构,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应试研究的子领域里,主要涉及答题策略、偏误分析以及成绩反馈三个方面。答题策略方面,申钰文(2012)采用内省法研究受试者在回答新HSK六级选词填空题时的思维过程,从而发现了受试者在此过程中运用了4种信息和12种策略;杨帆(2016)以新HSK六级阅读试题为研究对象,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学建议和答题技巧。刘波(2013)、陈金(2013)分别对不同国家留学生学习新HSK中高频形容词和近义动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许歆媛(2013)深入探讨了影响预科留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对留学生预科教学和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的生源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体来说,应试研究一方面为应试者提供了有益的考试指导,另一方面也检测了新HSK的科学性,但是相关研究略显薄弱。

(三)新HSK的研发与实施推广

新HSK的研发与实施推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推行之初,相关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共计11篇,约占新HSK全部研究成果的6.18%。

关于新HSK研发的文章主要集中在2010~2012年,且主要是阐释了新HSK推行的原因、指导思想以及其特点与不足。张普军(2012)回顾和整理了新HSK实施两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在此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并据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为新HSK的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而对于实施推广的研究主要是介绍新HSK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情况,并针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孙云鹤(2011)、解妮妮等(2012)、胡亚楠(2013)、尉亮、江敏(2014)分别对罗马、韩国、哈萨克斯坦、中亚五国等地区新HSK的推广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数据为其在海外的顺利推广提供了很强的借鉴意义。总而言之,新HSK推广之后,汉语学习者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考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四)测试对比研究

近两年,学界对新HSK与其他语言能力考试的对比研究的热度持续攀升,此外,新旧HSK的对比研究也有一定成果,两者共计20篇论文,约占新HSK全部研究成果的11.23%。

新HSK与其他语言能力考试的对比研究主要是与雅思、新托福、新日本语能力考试以及华语文能力测验的对比。张保(2011)、肖若罗(2013)从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出发,分别将新HSK与雅思、新托福、新日本语能力考试进行了细致的对比,总结了新汉语水平考试的改革和出题角度等特点;李姝逸(2016)则比较分析了新HSK与中国语检定的试题中的文化因素,并指出新HSK和中国语检定试题中的文化因素有利于文化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发展。陈彤(2013)则将新HSK与华语文能力测验进行了对比,指出两者均参照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所以华语文能力测验能为新HSK试题的研发提供帮助。总而言之,通过与其他语言能力考试的对比研究,可以从中借鉴其优点,从而推动新HSK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同测试参照标准不一,其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此外,新旧HSK的对比研究也出现了一定的成果。贾君叶(2010)从口试以及考试等级等方面对比了新旧HSK的不同;李善珠(2011)详细阐释了新旧HSK口试的异同;季益静(2012)从考试形式和考试大纲两个维度分析了新旧HSK的异同。而韩松涛、成润淑(2012)从词汇大纲的角度比较了新旧HSK在词汇量和用字情况方面的异同。总之,新旧HSK的对比研究使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其变化与发展,也为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对新HSK研究的思考

新HSK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用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由于其开始较晚,就它的自身发展来说,各研究领域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现象,甚至某些领域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展望今后新HSK的研究走向,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花功夫。

首先,计算机自适应性,新HSK有待进一步发展。众所周知,计算机化考试不仅能够提升考试的信度,而且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还可以提升考试的效度。虽然题库建设为实现计算机化考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就目前研究状况而言,仍显不足,无法满足自适应性考试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理应加强计算机化HSK中自适应性和非自适应性的研究,从而互相弥补不足,促进新HSK的长足发展。

其次,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获取知识、加工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所以,应该加强对新HSK的内容与形式改革的研究,从而能活跃考试命题思路,适应多方面需要。

最后,测试后效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新HSK自实施以来,是否有效测评了应试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应试者是否将学习的内容自觉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如果缺乏这些客观的审视与评价,新HSK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来看,新HSK测试后效的研究虽有涉及,但研究的点和面还远远不够,我想这理应成为今后学者们研究的又一项重点。

上述所讨论的问题是任何一门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新HSK所经历的时间尚短,还有很多处女地等待开发,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学科建设方面必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聂丹.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概说[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38.

[2]刘英林.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十年[J].汉语学习, 1996,(4):47-51.

[3]彭恒利.试论汉语水平考试的发展趋势[J].北京高教研究,2000,(1):43-47.

[4]任筱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回顾、现状与展望[J].汉语学习, 2001,(2):63-66.

[5]孫德金.汉语水平考试发展问题略论[J].中国考试,2009,(6):18-22

[6]张普军,解妮妮,王世华,李亚男,张铁英.新汉语水平考试(HSK)研制报告[J].中国考试,2010, (9):38-43.

[7]罗民,张普军,谢欧航等.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海外实施报告[J].中国考试,2011, (4):17-21.

[8]李超.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12,(12):95-97

[9]张普军.新汉语水平考试(HSK)题库建设之我见[J].中国考试,2013,(4):21-26

[10]陈彤.新汉语水平考试与华语文能力测验对比分析[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林青霞.新HSK纸笔考试与网络考试的对比分析[J].语文学刊,2016,(6):154-155+168.

猜你喜欢

研究概况思考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研究概况
活血通络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近十年国内日语听力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