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微课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探讨

2018-12-10温丹丹

科技视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培养微课

温丹丹

【摘 要】随着网络学习的普及,微课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提高微课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微课资源的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自我效能理论分析了微课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微课选择过程、微课学习目标的设计、微课学习的坚持性和微课学习的效率,构建了微课学习效能感形成模型,并探讨了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微课;自我效能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1-0098-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1.044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大学的学习场景越来越互联网化,慕课、视频公开课、微课等学习形式受到老师和学生的热烈追捧,尤其是微课,因其“小”、“实”、“新”的特点,成为高校应用和研究的热点。胡铁生在我国首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一种微小的课程,通常以微视频为主要的表现形式,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而学生可借助微课实现预习、复习、重难点理解等目的[1]。国内学者对微课虽有不同的认识,但其核心载体都是微课视频,而学生学习微课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

新一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网络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其身上也有很多互联网网民的缺点,如注意力短暂、接受信息碎片化、要求速成、互联网焦虑等[2]。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积极地、有效地、持续地、可迁移地进行主动学习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3]。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個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4]。它充分解释了人类动机产生的原因,是人类外部活动的基础。研究学生微课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提高微课的供需匹配度,对微课的设计和实施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随着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的举办,微课在国内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各高校也将微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微课的发展趋势与慕课、SPOC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微课资源的利用率却远远低于慕课和SPOC。究其原因,微课的用户体验差、学生认可度低是主要方面。

自胡铁生2011年在我国首次提出微课概念后,研究者研究微课的重心从微课的内涵和外延逐渐转变为微课的应用,研究视角由微课的制作者转变为促进学习者对微课的有效学习。然而,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学者研究的角度有动机激发[3]、信息系统的用户体验[5]、微课知识的实践性[6]、微课传播的相关要素[7]。上述研究虽然从学生角度出发,但是缺乏对学生的深入分析。基于动机激发理论研究也是以强化理论为主,注重内外部因素对学生动机的影响,较少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过程。Deci和ryan的自我决定论中按照自我决定程度从高到底将动机分为无动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自主性最强的动机[8]。研究内部动机从无到有的过程对学生的微课学习过程更有意义。

班杜拉认为,只有当人们对某些事情有信心、感觉自己有能力胜任时,内部动机才会产生,此处的“对某些事情有信心、感觉自己有能力胜任”即为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绩效期望和学习意愿显著相关[9]。具体到微课的学习中,只有学生对微课学习有自我效能感时,才会选择和实施学习活动。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过程调节和控制能力。网络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由能力感、努力感、环境感和控制感构成[2],主要来源于行为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状态[10],与个人基本条件、网络应对策略、计算机焦虑和网络经验有密切关系[2]。

综上,微课及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仍存在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其一,微课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机制问题。如前所属,微课学习动机激发的相关研究注重学习动机的强化,对初始动机的产生重视不够。其二,针对微课教学资源,自我效能感的来源问题,即哪些因素会让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微课学习虽然是网络学习的一种,但是有其特点,不能与网络学习一概而论。

2 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指微课学习中,学生对自己借助网络终端、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成功完成微课学习任务的信心的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微课学习行为的一种主观判断。与其他网络学习相比,微课学习具有主题突出、过程精短的特点,不需要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过多的调节和控制。因此,与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相比,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更容易获得。

结合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如图1所示),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影响:

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微课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自己比较有把握的行为,而避开自己不能胜任的行为。不同的微课要求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略高于自己能力水平的微课进行学习,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就感;而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为了规避失败,倾向于选择容易的微课进行学习,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但对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作用有限。

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微课学习的目标设定。学生设定的微课学习目标是受自我效能感影响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设定的目标越具有挑战性,且强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对目标有成功的想象,从而激发学生为实现目标付出更多的努力。

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进行微课学习的坚持性。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通过微课学习的动机过程发挥作用。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面对微课学习中的困难会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并保持较强的耐力和持久力。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面对微课学习中的困难更易选择放弃和逃避。

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微课学习的效率。自我效能感的强弱会激发机体产生不同的情绪状态,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容易产生愉悦的情绪,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较强的沉浸体验,提高学习的效率。而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抱有怀疑的心态,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机体处于紧张状态,降低微课学习的效率。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建立在行为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状态四种信息根源之上,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进行微课学习过程的个体因素,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微课中的应用,其形成同样基于上述四个因素。结合微课的特点,对上述四个因素进行细化(如图2所示)。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微课认知、微课学习经验、微课的评价、微课学习示范、教师推荐、同学推荐、微课学习兴趣和微课学习态度八个因素的影响。

(一)微课认知。微课认知是学生对微课的认识与理解。当学生对微课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且对微课的作用有比较积极的认识时,这种认知可以降低微课学习过程中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让学生对微课的学习过程合理的预期,可以提高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

(二)微课学习经验。微课学习经验是学生在以往的微课学习中的亲身经历,对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微课学习经验可以提高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学生对自己能力判断的感知。累积的微课学习的成功经验会提高学生对自己微课学习能力的认可,这种认可会建立比较高的微课学习效能感,而且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为某次的失败而降低。微课资源的测验和拓展训练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微课的成功经验。

(三)微课学习的示范。班杜拉认为,人们观察示范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4]。当学生看到那些与自己能力和知识水平相似的同学成功学习某个微课时,能提高对自己效能的判断,并且确信自己也能成功完成相关微课的学习任务;相反,如果看到与自己处于相同水平的同学没有完成微课的学习任务时,会降低对自己效能的判断,认为自己也很难完成相关微课的学习任务。尤其是当学生对微课不了解或者没有微课学习经验时,由微课学习示范所带来的作用深刻影响学生对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判断。

(四)微课的评价。微课的评价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来源于微课学习的社交属性。目前的微课资源平台皆有在线讨论区,学习者可以向他人分享自己学习微课资源的心得。接受积极的学习心得信息,能提高学生对自我效能感的判断,消极的学习心得能降低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同等条件下,如果对某个微课资源的积极评价较多,学生会认为该微课资源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比较符合,则学生选择该微课资源进行学习的可能性较大,反之较小。

(五)教师推荐。在知识学习方面,教师的经验要远多于学生,而且在特定的知识领域,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积淀,所以教师的推荐对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正向促进作用。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课前预习、课中强化和课后拓展,无论哪个环节,学生在微课中接受到的知识都是陌生的,这可能会激发学生的畏难情绪,而教师的推荐和引导可以打消学生的顾虑,提高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

(六)同学推荐。同学间的推荐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推荐,同学之间有相同的立场和学习情景,这种推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肯定,对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七)微课学习的兴趣。微课学习的兴趣体现了学生内心对微课学习的自主感和学习效果的强烈期望,对微课学习有浓烈兴趣的学生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能积极主动地调节学习行为,将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微课学习上,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因此,对微课学习有浓烈兴趣的学生会对自己的效能感有较高的判断,对微课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则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八)微课学习的态度。微课的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归因方式。对学习持有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一般将自己的学习效果归结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当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时,认为是自己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当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时,会认真分析自身的原因,而不会将失败的原因全部归于外界。持有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少出現极端情绪,一般能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班杜拉认为,高度的生理唤起对行为操作有不利影响[4]。因此,积极的微课学习态度,能提高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消极的学习态度则降低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

3 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微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但是目前微课资源的利用率普遍低下,将学生作为提高微课资源利用率的突破口是可行途径。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微课学习有关键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对提高微课资源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一)在学生中普及微课知识。微课认知和微课学习经验对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有重要的影响,在学生中普及微课知识,并开展微课学习技巧相关的培训,鼓励学生进行微课学习。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微课学习经验,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优质的微课资源,设置微课学习的目标,并建立鼓励性的、多元化的微课学习效果的考核机制。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微课学习示范。示范作用是学生微课学习替代经验的主要来源,但是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如果以水平好的同学为示范,则会降低水平较差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果以较差的学生为示范,则对培养较高层次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利。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开展不同层次水平的学习示范,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水平和自己相近的榜样。同时,微课的设计中,应将课程知识尽量的碎片化,设定不同的水平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三)建立积极的微课反馈机制。微课的评价可以对学生起到言语劝说的作用,也是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来源。鼓励学生线上线下分享自己微课学习的心得,建立奖励机制。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不仅分享的同学会获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也会提高其他学生的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为了鼓励学生分享,可以将微课评价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项指标。

(四)建立微课学习和课堂学习的闭环。微课自身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每个微课资源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仅依靠微课资源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应建立微课学习和课堂学习的闭环,使课堂学习和微课学习相互支撑,以此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微课学习。

(五)微课设计引入知识应用场景。只用应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因此微课设计过程中应基于问题导向,增加学生应用知识的机会,以增加学生微课学习的成功经验。

4 总结

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完成微课学习的信心的自我判断。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微课选择过程、微课学习目标的设计、微课学习的坚持性和微课学习的效率,其建立依赖于微课认知、微课学习经验、微课的评价、微课学习示范、教师推荐、同学推荐、微课学习兴趣和态度。培养和提升微课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微课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本文仅作理论探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谢幼如,刘春华,朱静静,等.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30-34.

[3]刘爽,郑燕林,阮士桂.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2):51-56.

[4]高建江.班杜拉論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发展[J].心理科学, 1992(6):39-43.

[5]蒋立兵,万力勇,陈佑清.面向用户体验的微课设计框架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7(2):122-128.

[6]刘小晶,张剑平,杜卫锋.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82-89.

[7]郑燕林,李卢一.SMCR模型视角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微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5):88-94.

[8]Ryan,R.M.,Deci,E.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68-78.

[9]翟宇卉,杨明辉.基于结构方程视角的大学生慕课学习意愿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4):152-159.

[10]曾荣侠.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价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3):100-102.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培养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