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疾病名称英译方法研究

2018-12-10刘海舟

科技视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摘 要】本文对中医病名英译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英译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中医疾病术语翻译的5条基本原则:对应性、同一性、简洁性、民族性、约定俗成。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及几种译法相结合。规范中医病名的翻译对推广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疾病名称;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 H315.9;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1-006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1.029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d the method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disease terms.The literature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was reviewed.Five basic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of TCM disease terms were summarized: correspondence,conciseness,identity,nationality and convention.Translation methods include 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transliteration and combination methods.Standardizing the translation of TCM disease terms has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CM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Key words】Terms of TCM disease;Translation principles;Translation methods

1 文献回顾

目前国外研究中医翻译的学者主要有德国的文树德(Paul U. Unschuld)和英国的魏乃杰(Nigel Wiseman),两人皆精通中医和中文,翻译风格相近。在翻译中医的时候,他们提倡直译和音译,强调尊重中医的文化特质,原汁原味传播中医文化。国内研究中医翻译的专家主要有欧明、谢竹藩、方廷钰、李照国等。为了让西方读者能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欧明、谢竹藩、方廷钰在翻译的时候一般都采取释义性的方法,这种翻译方法意思虽然明确,但结构上却显得比较冗长,主要体现在20世纪70-80年代出版的一些汉英中医词典中,包括1980年出版的《汉英中医常用词汇》(欧明主编)、1984年出版的《汉英常用中医词条》(谢竹藩主编)、1978年出版的《汉英词典》(方廷钰参编)等。李照国主编了《简明汉英中医词典》(2002)等中医翻译词典,先后翻译了《黄帝内经:素问》(2004)、《黄帝内经:灵枢》(2008),出版了《中医英语翻译技巧》(1997)、《中医英语翻译研究》(2012)等中医翻译研究专著,提出了中醫翻译的三原则“薄文重医、依实出华,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在中医翻译界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外对于中医病名英译的研究还比较少,满雪(2015)、陈宁(2015)等学者对“厥证”、“痹病”等疾病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李照国教授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和《WHO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的部分疾病名称进行了对比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一些译者和研究人员对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和标准化研究做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刘宁(2012)、宋海英(2013)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分别对藏象学说和病因学基本术语的翻译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洪梅(2008)对近3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历程进行了梳理。

2 翻译原则

中医疾病名称术语是中医术语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国内外中医翻译专家李照国、谢竹藩、Nigel Wiseman以及ISO、WHO等机构在中医术语翻译方面的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总结出中医疾病名词术语英译的5条基本原则:对应性、同一性、简洁性、民族性、约定俗成。

对应性原则:英译词尽量与中文学术内涵相对应,这是最重要的原则。我们在翻译时既要考虑到中医的独特性,又要考虑到中医与西医的共同之处。部分中医学概念与西医较为接近,可以采用相应的术语予以翻译。如“牛皮癣”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指的“银屑病”,就用psoriasis翻译,“瘿”指甲状腺肿大,就用 goiter翻译。

同一性原则:同一概念的术语只对应一个英文规范术语,只用同一词翻译,也即“一义一译”。如“正气”有多种译法,vital qi、righteous qi、healthy qi等等,规范为vital qi。命门有gate of life、vital gate、Mingmen等译法,统一为vital gate。

简洁性原则:作为术语应尽量简洁,用词不能太多,不能是词典式的解释。简洁性的实施办法,省略定冠词、介词、因果逻辑关系词等,用连字符“-”代替and等,如肺痈译为lung abscess而不是abscess of lung,胃热译为stomach heat而不是heat in the stomach等等。湿热痢译为damp-heat dysentery而不是 dysentery caused by damp and heat, 内伤发热病internal-injury fever,而不是fever due to internal injury, 肝肾两虚译为 liver-kidney deficiency 而不是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民族性原则:中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应予以体现。由于文化的差异,部分中医术语在英文中找不到相同或相近的对应语。还有部分中医术语在英语中表面上有对应语,但没有中医的内涵,如表exterior、里interior、六淫(风wind、寒cold、暑summer-heat、湿dampness燥dryness、火fire)等等,我们可以赋予这些词语民族内涵和在中医文化中的含义,并加以推广。

约定俗成原则:指目前已通行的翻译,可能刚开始翻译觉得不是非常准确,但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若采用新的翻译,可能会造成一些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优先考虑通用的翻译。如中医所说的心、肾、脾等概念和西医的heart、kidney、spleen其实不完全一样,中医的“心”除了“主血脉”之外,还“主神志”,西医的“心”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中医的“肾”主生殖、纳气,西医的“肾”主要是形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中医的“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而西医的“脾”是淋巴器官。用英文heart、kidney、spleen来翻译中医的心、肾、脾似乎不太准确,但这些译法历史悠久、深入人心,即已经“约定俗称”,我们也就不再更改。

3 翻译方法

中医历史悠久,其疾病命名方式与西医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以“疾”命名,如痢疾、疟疾等,有的以“证”命名,如郁证、淋证等,有的以“病”命名,如狂病、百合病等,有的以症状命名,如卒心痛、咳嗽等。中医病名涉及的范围往往较广,而西医病名所指范围相对较窄,两者之间有一定的交叉,但又不完全相同。不少中医病名术语在英文中无直接对应语,我们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文化、医学等因素,灵活使用直译、意译、音译等方法,或综合几种译法。

直译:可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比照西医,尽管语言不一样,但疾病是客观存在的,某些中医疾病与西医所指的疾病为同一种病,含义完全相同,则直接按西医病名翻译,如咳嗽cough、感冒common cold等。第二种情况,中医病名在英文中无直接对应的名称,直译还能保持中医特色。如“风火眼”译为wind-fire eye, “消渴”译为 consumptive thirst,“鹅掌风”译为 goose-web wind。儿科病名“客忤夜啼”指小儿忽受外界刺激之后,面色变易不定,气郁如怒,睡中惊惕作啼,口吐青白沫,状如惊痫,可以根据其含义直译为night crying due to fright。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导致的病名很多,如伤湿 dampness damage、温疟cold malaria、暑温 summerheat warmth等都可以直译。对于某些疾病,我们采用双译法,直译在前,对应的西医病名在后,以保留中医病名的比喻等修辞特色。如儿科病名“鼠乳”,指以多发于躯干、四肢,呈粟米、绿豆大小,半球形隆起,中有脐窝,表面光滑,形如鼠乳为主要表现的疣,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软疣”,我们译为mouse nipple (molluscum contagiosum)。

意译:由于中医的独特性,很多病名找不到直接的对应语,如果直译,有可能造成误解、难懂或引起歧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意译。妇科病名“五不女”指女子先天性生理缺陷而无生育能力的五种病证,WHO直译为five unwomanlines,意思不甚明确,我们根据其内涵,意译为five types of sterility 。“关格”是指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危重病证,小便之不通谓之“关”,呕吐时作谓之“格”,多见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的晚期,此病在西医中无直接对应语,我们根据其症状,意译为dysuria and frequent vomiting。妇科病名“鬼胎”,在现代医学中为症瘕一类病证、假孕及葡萄胎,我们根据其意义,分别译为abdominal mass in female、pseudocyesis、hydatidiform mole。

音译:某些病名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表达其内涵,可以采用音译。“疳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与西医学营养不良类似,我们可以在音译gan disease后再加上infantile chronic malnutrition。“痧证”指感受时疫秽浊之气,以发热,胸腹或闷,或胀,或痛,或上吐下泻,或神昏闷乱,或皮下青紫痧癍痧筋等为常见症的危急外感热病的统称,此病含义复杂,在西医中无直接对应的病名,若解释性翻译又行文太长,建议采用拼音翻译 sha disease,对应的“暑痧”、“阴痧”可以译为 summerheat sha disease、yin sha disease。

4 结语

目前中医已经传播到了世界上18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医术语英译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中医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国际化研究。疾病名称是中医名词术语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这部分术语的翻译,将为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个人开展中医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统一和规范中医术语翻译對于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的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推动中西医学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以及学科与行业之间的沟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刘海舟,李涛安.中医内科疾病名称术语英译标准的对比研究.科技视界,2018(5).

[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朱建平,洪梅.中医病名英译规范策略.中国科技术语,2008(4).

猜你喜欢

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简析广告语的翻译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