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2018-12-10温巍
温巍
【摘 要】党性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是党保持纯洁性的必要条件。着力探索党性教育的一般规律,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提供必要保障,对筑牢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使其更好地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重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开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了解读阐释。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1-005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1.024
【Abstract】Party spirit education is a basic project for exercising full and strict Party self-governance, and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Party to maintain its purity. Working hard to explore general rules of Party spirit education,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political quality, and providing a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college Party members growth and their efforts to become talent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reality and strategy for solidifying college Party members ideal and conviction and making them shoulder the historic responsibility of realizing the great dream of national revival better. This thesis briefly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Party spirit education for college Party members and major problems faced with, and provides reading and explanation for the practice methods of enhancing Party spirit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new era.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Party spirit education;Practice methods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这种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就是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党性教育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加强自我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通过外在灌输和内在吸收,研机析理,厘清迷惘,可以让党的理论在头脑中生根发芽。大学生党员是高校最有创新性和创造力的群体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是党的事业生生不息的骨干力量。把握党性的时代特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剖析教育现状,探寻应对策略,提升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他们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做到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正日益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1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夯实基层党组织力量的需要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党的事业薪火相承、永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保持党同广大青年的密切联系,提升他们对无产阶级政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强党兴党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现实需要。大学生党员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关注中国,更关注世界,在他们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大学阶段,有效地开展针对性强的党性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敏锐度,坚定立场,把牢站位,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思想上保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2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团结、组织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工程。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加大力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面对新情况、新任务和新挑战,努力探索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自觉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理论素养,不但能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增强活力,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可靠保障。
1.3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党员是在校大学生中的先进群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肩负国家重托和时代重任,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代表性,他们的理念与思想最容易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共鸣,他们的言行举止、气度风貌对普通学生具有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加强党性教育,让大学生党员勇于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充分展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的良好形象,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以群体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精神价值引领,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其成为推动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力量,可以最大程度地影响和带动学校整体校风、学风建设水平。
2 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党性教育对象理论功底欠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只有深入学习党的知识和理论,才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成为一名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但目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党员仅仅通过短期的党课学习和政治理论课获取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中大都浅尝辄止,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深入地思索探究,也很少关注党的重要工作动态和重大活动,普遍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重视程度不高,学深悟透、内涵剖析不细,政治责任感较弱,对党员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认识不清,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得不充分等现象。
2.2 党性教育实施载体不够丰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离开实践去讲党性修养和锻炼,只能是空洞无聊的坐而论道。经调查,很多高校对学生的党性教育依然通过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尽管适当采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教育阵地,但理论武装内容往往缺乏新意,针对性不强,实践教育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大学生党员社会阅历不深,只能通过参加学生会组织或社团,利用寒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锻炼自己,实践层次较浅,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缺乏有机的结合,很难达到知行统一,导致既没能真正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论的精髓,实践的收获也不多。
2.3 党性教育考评机制建立不完善
科学完善的考评机制是衡量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评议和结果运用还不够到位,对党性教育考评工作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只有工作计划,没有监督检查体系和考评体系;有的虽建立了考评机制,但是制度设置不科学,党性教育的考评指标不统一、不系统,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权重不一,考核的结果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党性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且考核的结果几乎不能运用到对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教育过程中去,也很难发挥激励作用。
3 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重视信仰教育
信仰是人的精神源泉和动力支柱,体现了对目标和方向的追寻与探析,是人的认知、情感和行动的重要决定因素。信仰的缺失导致当前高校部分青年学生焦虑浮躁,对理想困惑,对前途迷茫。而作为高校优秀青年学生代表的大学生党员不能没有信仰,党员的信仰就是坚定的共产主義信仰,这是党员奋斗前行的指明灯,是抵御困难,克服荆棘的力量之源。信仰教育是夯实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根基的重要途径,在党员经常受教育、不断强意识的过程中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引导大学生党员更加科学地审视自我、了解自我,更好地展现人生价值。信仰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环境,系统分析多元化时代特征,探索信仰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党员量体裁衣,打破传统简单的理论说教形式,把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党的文化等渗透融入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采取更为生动、更有说服力的手段,让大学生党员真学、想学、愿学,并把学到的感悟升华为行动,切实提升信仰教育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3.2 搭建实践基地
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质量,必须牢牢把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整合。翻阅党的历史,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始终走在前沿的重要法宝,是全体党员应一以贯之的珍贵财富。但在很多高校,丰富的理论教育资源却没有同等的实践教育阵地与之相匹配,往往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教育效果。因此,要着力提升实践教育的投入,全方位接续理论教育,形成有效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联动机制,推进教育模式均衡化、多样化发展。一方面,要全力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资源,建立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耳濡目染,使大学生党员自然而然地获得精神上的陶冶和修养上的提升,确保教育的实效性得以充分体现。另一方面,要积极拉近专业教育与党性教育的距离,依据大学生党员的不同专业特点,打通壁垒,以相关推动相融,引领大学生党员在特色鲜明的行业、产业的社会实践中,感受个人价值实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高度契合与有机统一。
3.3 规范制度体系
完善的党性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有合理的制度来约束和保障,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大学生意愿和需求,进而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锤炼和磨砺提供可靠的依据。大学生党员群体流动性较强,制度的建立要对标实际,用发展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继承和创新。第一,要从规范组织发展的源头做起,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不同阶段,建立全程式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机制,有效解决部分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较低、政治敏锐度较弱、理论修养较差等问题。第二,要切实完善党性教育相关组织机构责任制,明确分工,从宏观调控、开展指导到具体实施,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紧责任,推进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目标的落实。第三,必须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保证党性教育有据可循,有理可查。重点是要建立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考评体系,通过设计操作性强的考评指标和调查问卷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找准评估考核与党性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评促建,以评促教,实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内化和深化。
【参考文献】
[1]王梦珠.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2]王宁.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学习,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