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蒙城新动能
2018-12-10夏自钊
夏自钊
“10年来,蒙城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没有犯急躁症,这是10年发展最不容易的地方。”
2018年7月和8月,是蒙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
7月中下旬,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蒙城县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安徽省61个县域第10位,这是蒙城经济总量第一次跻身全省前十位;8月10日,安徽省政府正式宣布,蒙城顺利完成贫困县退出,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攻坚“摘帽县”之一。对于一个皖北县域来说,这两项荣誉的获得殊为不易。一时间,蒙城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对于蒙城来说,这是努力奋斗后收获的成果。近年来,蒙城县围绕‘3336战略,发展保持高速状态,多年积累的经济实力,让蒙城有了跳起来摘桃子的底气和信心。”亳州市委常委、蒙城县委书记车照启告诉《决策》。
2016年6月,中共蒙城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奋力走在亳州振兴前列、跻身全省经济总量十强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目标。随着2018年上半年经济总量跻身全省前十位和成功脱贫摘帽,短短两年时间,蒙城的“三大目标”已实现重大突破。
蒙城县域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条怎样不寻常的路?其发展经验对于皖北地区的后发县域有何借鉴价值?
“快、好、高”的增长态势
对于不熟悉蒙城的人而言,若非身临其境,很难想象一个皖北县城,居然坐拥皖北地区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汽车制造企业——江淮安驰,围绕江淮安驰,一个现代化的汽车产业集群正在悄然崛起。同时,蒙城的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及智能家居产业也初具規模,与汽车产业一道,成为蒙城的三大支柱产业。
三大产业的崛起是蒙城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梳理统计公报发现,蒙城县域经济呈现出“快、好、高”三个特点。
首先是指标增速快。“十二五”以来,蒙城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条上扬的曲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011年至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1%,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6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77%。
“主要经济指标连续7年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在安徽县域中并不多见。更重要的是,蒙城高速增长的基础比较扎实,没有随经济形势变化而大起大落。之所以能保持稳健发展,是因为这些年在追求增速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蒙城县发改委副主任韩森森对《决策》分析说。
其次是质量效益好。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是蒙城打基础、管长远发展思路的一个体现。投资不足是皖北县域的普遍短板,具体到蒙城来看,投资结构是怎样的呢?梳理统计公报发现,近5年来,蒙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11.6亿元,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60.5亿元。按照比例来看,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高达83.6%,蒙城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可见一斑。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蒙城对制造业的重视,也迎来丰硕果实。2018年,蒙城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位列第5名,在皖北地区仅次于界首和太和。
最后是发展势头高。如果放在皖北地区18个县域来看,蒙城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呢?2017年,蒙城地区生产总值在皖北居第4位,增速居第6位,财政收入增幅亦居第6位,均属于第一方阵。
再来看县域发展最大的平台和引擎——经济开发区,2017年度安徽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蒙城经济开发区位居全省第23位,在皖北县域中仅次于界首高新区和萧县经济开发区,居第3位。
县域经济振兴,首要看产业。蒙城近年来让人刮目相看的发展成就背后,最大的支撑是县域产业的壮大。
“头雁效应”带来产业蝶变
在蒙城县博物馆,一辆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安驰牌小汽车,给很多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很少有人知道,安徽的“轿车梦”是从蒙城发端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蒙城就开始制造汽车。随后在市场大潮中起起落落,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安驰汽车遭遇过困境,但蒙城历任决策者从未放弃,始终在寻找机会发展壮大汽车产业。
2007年,蒙城引入浙江中能集团对安驰汽车进行兼并重组。2010年9月,蒙城又抓住“振兴皖北”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引入江淮汽车集团,经重组成立江淮安驰汽车公司,定位为江淮汽车的MPV生产基地。以江淮安驰为代表的汽车及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正在向百亿产业迈进,如今已成为蒙城的首位产业。
“坚持不懈抓汽车产业,给蒙城县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其红利效应正在释放,近年来蒙城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惠于汽车产业的‘头雁效应。”蒙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孔祥永对《决策》分析说。
首先,从产业本身来看,一条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随着江淮安驰的落户,配套企业纷至沓来,蒙城已经聚集了2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产业链之长、所需配套之多是常规产业不能比的,在这条产业链的基础上,我们成功做了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装备制造等增量。”蒙城县经信委主任曹鹏告诉《决策》。
其次,从人才培养和吸引来看,依托汽车产业,蒙城培育起一支技术工人队伍和一批中高端管理人才。以江淮安驰为例,除了少数高管,所有中层干部和技术工人都是蒙城籍,而且周边县市的技工、技校毕业生和相关专业人才不断回流,进一步壮大了人才队伍。同时,由于蒙城另外两大支柱产业同属制造业,汽车产业形成的人才红利也外溢到这两大产业,提升了其产业层次。
再次,从区域形象和品牌效应来看,大型汽车企业的落户,极大提升了蒙城的形象,推动了招商引资。“简单来说,江淮能在蒙城投资,说明对蒙城的投资环境是认可的,蒙城的产业基础、配套和政府服务是过得硬的”,蒙城县招商局局长谢奎告诉《决策》,“正因为有这样的环境,一大批企业开始过来。”
最后,从后发地区最关键的要素干部队伍来看,多年发展汽车产业,让蒙城干部接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洗礼。“通常印象中,皖北的干部是谈农业能谈一天,谈工业一根烟,而蒙城不是这样,通过坚持打造汽车产业,在一个农业大县塑造了良好的工业氛围,培养了干部队伍服务现代产业的能力,为工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否则省里政策再支持,江淮这样的大项目也是很难落户蒙城的。”蒙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马刚美告诉《决策》。
“头雁效应”带来的产业红利、人才红利、品牌红利、干部红利,让蒙城县域经济发展收获多重利好。在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一批科技型、“凤还巢”企业纷纷在蒙城投资,带动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个蒙城正在形成“3+X”产业结构。
其中,安徽艾塔智能科技公司和蒙城县永腾微行掌智能科技公司,即是新兴产业的代表,前者是皖北地区智慧城市领域的知名企业,后者在工业无人机和机器人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2017年3月,皖北地区首届工业无人机暨智能机器人新产品展示会在蒙城永腾高科技产业园隆重开幕,是蒙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次“闪亮登场”。
一批科技型企业的壮大,让蒙城县域创新发展有了依托的载体,带动蒙城县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5月,蒙城与江南大学签订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共建协议,打造“企业主导、高校支撑、政府引导”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截至7月,蒙城县共申请发明专利755件,同比增幅605.6%;发明专利授权124件,增幅达552.6%。同时,2017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件,是2015年的5倍之多。“绝对值虽然不大,但巨大的增幅表明,蒙城县域发展的创新要素保障与创新驱动力正在空前增强。”蒙城县科技局局长傅春雨告诉《决策》。
“葡萄串效應”背后的真功夫
“现在政府都在说招商引资‘葡萄串效应,我应该就属于那个‘串串,我从汽车产业串到新型建材产业,把上游供应商也串到蒙城来了。”江苏籍客商、安徽中嘉环保建材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兵笑着对《决策》说。
王兵是怎样成为“串串”的呢?
原来,江淮安驰重组之后,一些零部件汽车纷至沓来,为了给这些企业集中建厂房,2013年,蒙城决定建设一座“江淮供应巢”,来自江苏的中凯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江淮供应巢的投资商、建设方。江淮供应巢完工之后,作为公司合伙人之一的王兵,因为看好蒙城的投资环境,联合几位苏商又在蒙城成立了中嘉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达10亿元,目前已是新型建材和智能家居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葡萄串效应”还在延续。中嘉环保建材的上游供应商,一家苏商企业,在蒙城投资环境的吸引下,即将从皖南迁到蒙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安徽省内的江淮汽车,还是来自江苏的中嘉环保建材,在蒙城的投资都在持续扩大,问及原因,他们的共同回答是看好蒙城的营商环境和蒙城县决策者的战略定力。
当初决定上马中嘉环保建材项目时,有其他县市给出比蒙城力度更大的优惠和更便宜的地价,但王兵还是决定在蒙城投资。
“因为在建设江淮供应巢的过程中,我和县领导还有政府各部门打了很多交道。这期间,我开始认可蒙城的投资环境。领导亲商爱商,执行力强,各部门办事不拖拉,政策落实到位,让我们投资的客商有了信心。”王兵坦言。
王兵的话很朴素,却道出了后发地区发展的关键——营商环境和干部队伍。长期从事招商工作的开发区干部对王兵的话感受颇深。在蒙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葛飞看来,区域竞争拼地价、拼优惠的时代已经过去,因为已经拼到最低价了,这个时候,就要在提升干部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上下工夫。
马刚美还观察到,保姆式服务、全程代办服务已经是最传统的服务模式,基本上每个开发区都能做到代办手续,这类传统服务是“标配”而非“亮点”,而且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服务。
针对当前实体经济比较困难的现状,蒙城经济开发区一直在谋划如何为企业提供前瞻性、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马刚美介绍说,开发区正在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通过建立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引入财务、人力资源、法律、管理咨询、环保、安全生产、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机构入驻网上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的服务。如今,这个平台已经成为开发区招商的利器。
“今天,蒙城经济开发区很多企业都是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吸引过来的。这些企业之所以过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看重我们的营商环境,而不是政策优惠。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招商,是未来最大的竞争力。好的营商环境,会形成一个地方发展的口碑效应。” 葛飞对《决策》分析说。
采访期间,蒙城干部和企业家提的比较多的一个词是“一任接着一任干”。2008年,蒙城启动城南新区建设,10年间经历4任县委书记,但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如今,这个规划面积16.7平方公里的新区,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成为产城融合、绿色发展的样板。据了解,先后有10多个县市到蒙城学习新城、开发区建设经验,2013年安徽城镇规划工作现场会也在蒙城召开。城南新区的建设经验,彰显了蒙城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两翼齐飞的战略定力和实干精神。
“最近这10年,蒙城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走自己的路,没有犯急躁症,这是蒙城10年来发展最不容易的地方。”车照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