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2018-12-10丁俊萍

江淮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历史发展改革开放思想

丁俊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也贯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从强调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党的领导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分期一致,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呈现出五个鲜明特点。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发展;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8)05-0014-007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则贯穿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实践中一以贯之。

一、改革开放起步和全面展开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此前提下也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現代化建设上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期新任务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但在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怀疑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阶级斗争可以,领导现代化建设不行,进而轻视党的领导作用,怀疑党的领导资格和能力。针对党的领导方面出现的新问题,邓小平着重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思想。

邓小平关于党的领导思想是从两方面展开的: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二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邓小平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定意义。他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1]170邓小平指出,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无产阶级的、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有革命纪律的先进队伍。“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这个道理已经得到证明,将来还会得到证明。”[2]195“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2]208“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1]267-268他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对于党内外任何企图削弱、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必须进行批评、教育以至必要的斗争。这是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1]358

在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前提下,邓小平也明确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问题。针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的组织状况、纪律状况、领导方式、领导体制、工作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相适应状态,邓小平于1980年1月,首次明确提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1]268的命题,强调“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1]271。

邓小平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就如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一是明确党的领导的内容,强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二是指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全党同志和全体干部都要按照宪法、法律、法令办事,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同敌对势力和刑事犯罪分子作斗争。三是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333“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1]322四是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党要善于领导”[2]177。

邓小平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及其辩证关系的阐述,揭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二、改革开放新阶段,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行依法治国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面对国际风云变幻,面对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我国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3]44这一时期,党把邓小平开创的新时期党的建设上升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3]282,并且逐步形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3]541党的建设总目标是 “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3]282。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提出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发挥党对各项改革和建设的领导作用,并且指出:“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4]三是提出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强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基本原则”[5]。四是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553

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江泽民还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大力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和改進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等。

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入,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给予了创造性回答,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并对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对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领导的科学体制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深化改革开放阶段,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和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问题,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141而且,在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将是长期的、持续的、复杂的、严峻的。“党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7]“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8]273

这一时期党的领导思想主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两个方面展开,并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分别通过的决定中。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并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一是明确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地位,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8]272二是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六条原则,即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三是明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8]275四是明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五是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五种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系统阐述,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紧紧抓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紧紧抓住进一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个根本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指导全党在新形势下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实效。”[6]168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有力地指导和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就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重从若干重大关系角度,阐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其一,从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上,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5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在当今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10]30-31“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对党的领導的重要性作了完整阐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12]355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明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科学论断,在党的十九大上被载入党章,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上被载入宪法,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根本依据,保证了党的全面领导在法治轨道上坚强有力高效的实施。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重要论断,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新概括,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点和优势的认识。它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二,在党与国家政治体系其他政治力量的关系上,提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党是领导一切的”的思想,并将其上升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加以论述,突出了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最高领导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于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在许多场合都强调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的问题,对其重要性以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刻阐述。他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13]84为此,习近平重申了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时提出的“看齐”意识,并将其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13]84 。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要心中有党,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要严守政治纪律,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好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9]32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保证。

其三,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上,强调三者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承载“三位一体“的根本制度安排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习近平指出:“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9]54从而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的根本法治保障有机地统一起来,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载体。

针对一些人在党的领导和法治的关系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习近平明确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9]146这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澄清了一段时期里一些人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有针对性地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社会关切,向社会释放了正确而明确的信号,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其四,在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上,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优化党的组织机构,完善坚持党的领导制度,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要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9]54

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其中就包括“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明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为此,要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统筹设置党政机构,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此作了全面部署。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将“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这使改革开放以来一以贯之强调的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有了更加明晰的路径选择和制度保障。

其五,把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强调坚持和完善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必须弘扬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并且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弘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明确地提出并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不仅在实践中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而且在各种公开场合多次予以强调和理论阐述。习近平指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2]355党的建设由此上升到勇于自我革命的高度,并且进一步与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联系起来,激励全党不忘初心和使命,继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四个全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15]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特点。

习近平还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他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13]10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原则。这不仅突出强调了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特殊重要性,而且突出强调了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特殊重要性,从而抓住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抓住了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宽松软等问题的关键,必将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局面。

新时代党的领导思想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都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行动指南。

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領导思想历史发展的若干特点

第一,始终强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改革开放之初强调“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到1990年代和世纪之交强调“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到新世纪新阶段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再到新时代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一以贯之的,对这个根本性、原则性问题的认识是清醒的,立场是毫不动摇的。这是我们党能够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避免犯颠覆性错误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

第二,在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同时强调要改善党的领导,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体制。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党要善于领导”,要好好研究“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到改革开放新阶段明确“我们在强调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也要认真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强调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到新世纪新阶段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再到新时代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对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的探索也一以贯之。这表明,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必要条件。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而改善党的领导正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第三,对如何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的探索不断深入。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领导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制度化,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党和政府的关系,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改革开放新阶段,我们党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命题和任务,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原则,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原则、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优化党的组织结构,完善坚持党的领导制度,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完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经历了一个从提出问题到明确原则再到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制度的过程。

猜你喜欢

历史发展改革开放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