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的“智慧”药方
2018-12-10付倩倩
付倩倩
打造一个依托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借力人工智能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创新模式,这切中“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时代脉搏,蕴藏着精准扶贫的“智慧”,更透露出破解基层医改难点的微光。
打出“健康”名片的旌德正在扮演“培养基”的角色,智慧医疗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剑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供需矛盾,旌德構建起“医共体+医联体+健康网”的服务体系。其中,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正是这一服务体系中解决健康服务供需矛盾的关键一环,正在成为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能的“好助手”,实施分级诊疗的“好推手”,落实健康扶贫的“好抓手”。
打造一个依托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借力人工智能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创新模式,这切中“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时代脉搏,蕴藏着精准扶贫的“智慧”,更透露出破解基层医改难点的微光。
如今,旌德的这剂“智慧”药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决策》走进这座皖南山区小县,专访正在旌德县挂职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发展处处长吴振宇,探寻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助力脱贫攻坚的全新路径。
剑指“痛点”
《决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从旌德县的基层医疗资源来看,推进健康扶贫难在何处?
吴振宇:贫困群众中很多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全县面积904.8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全县的医疗资源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医技人员严重匮乏。旌德县63个一体化村卫生室有6个村没有村医,在岗村医60岁以上的占1/3,其中70岁以上的有7人。2016年,全县新农合外出住院患者比例高达40%,县外基金使用达到59%。
基层医疗面临人员缺乏、能力不高、效率低下的问题,特别是村级医疗卫生技术力量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成为基层医疗服务的“短腿”和影响群众健康安全的“痛点”。
《决策》:针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旌德县如何破题,探索健康扶贫的新路径?
吴振宇: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关键在基层,破解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可切中“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时代脉搏,借助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探路寻方。
2017年6月,旌德县印发《关于建立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建立“医共体+医联体+健康网”为框架,以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手段,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制度,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在县域内,我们组建医共体。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打造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在县域外,则是建立医联体。加强县医院与省级综合医院、省级专科医院及宣城市人民医院的联系,通过多种途径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
同时,我们构建健康网。在县医院建立县健康服务网络中心,向上与省立医院、省儿童医院等省市医联体相关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协作网络,向下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康服务网络。
2017年9月,旌德县主动引入研发公司,开展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项目试点,探索“智慧医疗+健康扶贫”的新路径,坚持“先试点、再铺开”,分两批先后在全县8个贫困村、17个非贫困村、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有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共投放40台助手机器人,并拟于今年9月底前在全县其他村卫生室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再投放40台助手机器人,达到全县医疗机构助手机器人全覆盖。
“智慧”药方
《决策》:破解痛点,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项目如何扮演“强基层”的关键角色?
吴振宇:实际上,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项目剑指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基层首诊,二是公共卫生管理,这两点正是健康扶贫和基层医改难题的肯綮之处。
助手机器人有利于提高基层首诊率。分级诊疗的推进是医改中的一大难点,基层医疗水平的薄弱导致基层首诊率偏低,大家生病都往大医院跑。助手机器人的使用让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以提升,它依托现有医疗服务体系,由桌面型机器人、健康医疗服务云平台、数据统计分析与管理平台几部分组成。一方面,它能够给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提供辅助诊疗,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适应症,相应选择使用中医或西医辅助诊疗系统;另一方面,它能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供远程会诊功能,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看病或者进行预约及转诊服务。
助手机器人有利于实现便捷化的公共卫生管理。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服务,但是在基层真正能落实到位也还存在困难,特别是村医群体受能力所限,公共卫生管理做不好,很多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提供,这与国家的政策设计初衷有一定的偏差。现在利用助手机器人与相关平台数据对接,村医在进行慢性病管理、签约和履约服务时,可直接获取检查数据并生成信息,省去大量手工录入时间,提高了管理能力和服务效率。这样既可以增加村医的收入,也可以通过跟老百姓的广泛深入接触,做好健康管理,对下一步的诊疗也有好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决策》:创新试点不是孤立的,需要一整套政策体系的配套支撑,旌德县如何为这一试点项目打造顺畅运转的“生态环境”?
吴振宇:首先,高位推进创新试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助手机器人项目,县委主要领导全程关注、亲自部署。2017年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建立完善助手机器人运行管理机制纳入“非标”改革任务。2018年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又被列为深化改革、精准扶贫“一号工程”。专门成立分管县长担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全县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工作组,每周进行调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其次,建立联动协同机制。旌德县制定《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卫计与财政、人社、物价、扶贫等部门加强配合,相继出台助手机器人收付费、运行保障、绩效考评、使用管理、培訓和宣传等6个配套文件,确保试点项目顺利实施。
第三,多措并举规范运行。针对试点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我们也积极寻找破解之道。例如,在县医共体设立助手机器人专项资金账户,用于助手机器人升级维护、培训指导、考评绩效奖励。同时组建县医共体中心药房,提供助手机器人诊疗需要但基层医疗机构不能采购的目录外药品,保障患者特别是贫困人口用药。另外,为试点村医配置专用手机,购买流量套餐,保障村医可以携带助手机器人通过手机热点连接,上门为群众服务。
多重“疗效”
《决策》:旌德县探索的这条“智慧医疗+健康扶贫”新路径目前取得怎样的成效?
吴振宇:这条新路径现在正逐步释放“健康红利”,在2017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中,旌德县荣获“好”的等次,位列全市第一。这个成绩的取得,也有我们“智慧医疗+健康扶贫”的功劳。据统计,截至目前,试点村通过助手机器人中西医诊疗服务共计4916人次,其中贫困人口634人次;远程会诊共计1098人次,其中贫困人口262人次。
通过辅助基本诊疗,实现让村民看得上病。助手机器人小巧便携,村医可以带着它上门服务,行动不便的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辅助诊疗。中、西医诊疗系统可辅助村医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对疑难重症患者会提示转诊。蔡家桥镇凡村一位患有中风和高血压的贫困户,十多年离不开轮椅,家处山区外出就医很不方便,现在村医经常带着机器人到他家里,利用里面的中西医辅助诊疗系统看病开方,还可以利用远程会诊功能快速与县级医院医生联通,实现在线就诊和会诊,突破医疗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实现让村民看得好病。试点村医通过中、西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助手机器人基本医疗、远程会诊、健康管理功能的使用,极大提升了服务能力。以中医专家诊疗系统为例,其中汇集了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本科教材内容,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传统中医药思想,通过云计算技术和后台知识库运营管理系统,对200多个临床病种进行辨证施治,其还能够帮助患者提供穴位指压、食疗药膳及健康指导,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按照标准化诊疗指南开具健康处方,极大发挥了“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作用。这些让村医开拓了视野,掌握了原先不熟悉的病症和诊疗方法,村民看病的效果就有保障。
通过助力健康扶贫,实现让村民看得起病。助手机器人优先用在贫困村,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管理、服务,能够很好地收集贫困户疾病、就诊、用药和费用等信息。为贫困患者提供精细化的诊疗方案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我们创新建立药品配送机制,破解贫困村群众尤其是贫困患者缺少药品的难题,且免除贫困患者的药品配送费用。同时,我们开通贫困村卫生室慢性病门诊即时结报,突破每日报销费用封顶,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180”政策一站式结算,且减轻了因报销封顶而造成的额外医疗负担。可以说,我们的试点项目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运转机制,通过助手机器人实现医疗过程规范、药品供应充足、医保报销便捷的“三医联动”,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