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尧治河:乡村振兴的成功范式

2018-12-10李永忠

人民论坛 2018年32期
关键词:治河全村村民

李永忠

许多事业的成功,不过是简单的坚持而已。但要坚持到成功,却并不那么简单。“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这是30年前,时任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带领全村老少在崇山峻岭中开凿村里第一条通向外界的公路时,表明的初心、喊出的誓言。30年过去了,尧治河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村民为中心,以市场配资源,以文化为传导,尧治河也因之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成功范式。

尧治河源于尧帝治水的古老传说。在《史记·五帝本纪》等相关史书中,尧帝是一个“其仁如天,其知如神”的英雄,他得知神农架的岩洞中藏有一条为非作歹的恶龙,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即派雷公前来为民除害,将恶龙劈死,当地村民得以重享安宁。尧治河由此而得名。

理性的思考,总是与事物的进程相反,往往从事后开始。而其常用的走向,不是由起点到终点,而是由终点到起点。以改革开放40年为背景,回顾尧治河村30年创业发展历程,可以深刻认识到尧治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时代意义。尧治河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三个始终”。

一是在主体地位上,始终坚持以村民为中心。“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30年前发自肺腑这一初心和誓言,是尧治河共产党人坚持以村民为主体,以村民为中心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理论自觉!改变贫穷,既然是一场艰难苦战,要苦当然要先苦党员;振兴乡村,既然是一场殊死斗争,要死当然要先死部!先苦在村民前,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最好诠释;先死在村民前,是对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最好体现!始终坚持以村民为中心,村民也因之成为振兴尧治河村的真正主体。而村支部书记孙开林所倡导的这一思想境界,也超越了近千年前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士大夫情怀。

二是在资源配置上,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作决定。穷山恶水的尧治河,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到1988年,全村仍然是“吃的供应粮,穿的烂衣裳,点的煤油灯,住的破草房”。全村人均粮食不足300斤,人均收入不足300元,既不通路,也不通电。从“好女不嫁”到“有女不嫁尧治河”,这个大山深处被人遗忘的角落,甚至面临难以传宗接代的生存危机。村党支部在实践中认识到,带领尧治河村民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不仅要靠党员干部“先苦先死”的带头精神,而且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然而知易行难,正当孙开林一班人忙着动员村民集资入股,修水库建电站,村民编的顺口溜却上了墙:“孙开林当个支书磨HA,,今天修公路,明天搞股份,一年四季不消停,把我们搞得吭吭声。”汗没少流,气没少受,规律的客观性、真理性却就在那里:要想富,就得先修路!他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靠山吃山,以市场配置资源——靠水吃水。目前,尧治河拥有村级企业20多家,已经发展成集磷矿开采、精细磷化工研发、水电、旅游、酒业、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湖北尧治河集团有限公司。30年的实践中,他们认识到,市场更应该在人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已然成为支部、党员、群众的共识。

三是在乡村振兴上,始终坚持以文化为传导。中国的文化自信,其根在乡村,其源在家传。“诗书传家久,忠厚继世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尧治河在共产党人带领下,尊重市场规律的苦干实干,取得骄人成绩——10年前,尧治河就跃居保康县的“首富村”。2017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2亿元,缴纳税费4.5億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万元,全村固定资产总值达到32亿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2亿元,100%农户住上了别墅!该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幸福村庄、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绿色矿山、国家矿山公园、国家生态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村党委书记孙开林敏锐认识到,“口袋满不能脑袋空,否则今天富明天穷”。没有文化的乡村,留不住乡愁,长不出乡绅,也迎不回乡贤。他们决心按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现在的尧治河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崇尚教育、崇尚文化蔚然成风。

(作者为制度反腐专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

责编/周素丽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治河全村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全村唯一收件人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清代钦差大臣巡视治河工程原因探析
魏源应对河患的治理思想及现代启示
Beams Up
乾隆年间扬州市河、护城河及东关运河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