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度夏良方新加香薷饮

2018-12-10苏新民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无汗香薷扁豆

苏新民

香薷,又名香茹、西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洲香薷的全草,主产于江西。中医学对香薷早有论述,《本草经疏》载:“香薷,辛温散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本草衍义补遗》曰:“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以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本草正义》言:“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

中医认为,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之功,本品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不燥烈,发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感邪而致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腹痛等症皆可选用,前人喻为“夏令之麻黄”,故《本草纲目》说:“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薷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对肾血管能产生刺激而使肾小管充血,滤过压增大,呈现利尿作用。因此,夏日常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饮用,既可预防中暑,又可增进食欲。

香薷饮与新加香薷饮

【香薷饮】香薷、炒扁豆、姜厚朴。以香薷为主药的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方剂,由香薷散演变而来,药味相同,制成散剂叫香薷散,熬成煎剂就是香薷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功用为祛暑解表、和中化湿。香薷长于疏表散寒,祛暑化湿;扁豆清热涤暑,化湿健脾;厚朴燥湿和中,理气开痞,三物合用,共奏外解表寒,内化暑湿之效。适用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

夏月酷暑,暑热往往夹湿,有人或贪凉久坐空调居室,或恣食生冷,都易伤阳气,出现头重脚轻、胸闷腹痛等证,或演变为暑湿感冒、空调病等。此时,不妨煎服香薷饮解暑卫阳。也可将香薷、厚朴捣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待凉后代茶频饮。饮后可发汗祛暑、消除水肿。上吐下泻者也适用此方。

【新加香薷饮】香薷10克,厚朴6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鲜扁豆花20克。香薷饮的变通方新加香薷饮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之《温病条辨》上焦篇。功能祛暑清热、化湿和中,为治疗夏季暑病的良方。

新加薷饮的加味方

1.暑热:夏日气候炎热,若感暑贪凉,暑热郁遏肌表,热闭于内,不能外达而致病。证见高热少汗、胸闷不畅、头昏头痛、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腻黄,脉数。治宜祛暑鲜表、清热化湿。用香薷10克,厚朴6克,鲜扁豆花30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加生石膏40克(先煎)。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2.暑泻:暑湿当令,暑伤其外,湿伤其中,脾胃受病,邪热下迫大肠,导致泄泻。证见腹痛泄泻、泻下急迫如水、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渴尿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治宜祛暑利湿、清热止泻。用新加香薷饮加六一散(布包)10克,葛根10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3.暑呕:盛夏暑湿秽浊之气,扰动胃腑,浊气不降,胃气上逆。证见突然呕吐,发病暴急,胸脘痞闷,进食则吐,伴恶寒身热、心烦口渴、溲赤便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数。治宜芳香化浊、和胃止呕。用新加香薷饮加藿香10克,制半夏10克,姜汁炒竹茹10克。每日1劑,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4.暑痢:暑必挟湿,暑湿热毒侵入肠中,气血壅滞,气血与暑湿热毒相搏,化为脓血,而成痢疾。证见腹痛下坠、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伴发热口渴,苔腻微黄,脉滑数。治宜祛暑化湿、清肠止痢。用新加香薷饮加马齿苋20克,白头翁10克,木香8克,黄连5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香薷为主药的其他夏季良方

1香薷汤:香薷60克,炙甘草15克,白扁豆、厚朴、茯神各30克。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沸汤入盐点服。主治感受暑湿、饮食不节、脾胃不和、恶寒壮热、身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

2.四味香薷饮:香薷10克,厚朴、扁豆各5克,黄连3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散暑和脾,适用于一切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痛头重、自汗肢倦或烦渴吐泻等。

3五昧香薷饮:香薷12克,厚朴、扁豆各6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祛暑解表,和中利湿。适用于夏日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于湿。证见发热恶寒、头痛头重、肢倦、胸闷呕吐、腹胀不利、小便短少者。

4.十昧香薷饮:香薷12克,厚朴、扁豆、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茯苓、陈皮、木瓜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益气祛暑、解表和中。适用于伏暑身倦。证见体困头重、神昏汗多、吐利者。

5.变通香薷饮:香薷8克(后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9克,川连5克(打碎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可疏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热毒壅盛。表现为壮热恶寒、头痛,全身疼痛酸楚,无汗或汗出不多,或心烦面赤;咽喉肿痛或有腐点,灼热感;咳嗽或见气促,痰稠或黄或难咳出,口干口苦,舌质边尖红,舌苔白腻或稍黄腻,脉浮而数有力。

猜你喜欢

无汗香薷扁豆
无汗运动
黄连香薷饮中4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行为
清凉无汗
香薷挥发油对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的作用
扁豆
秋咳食疗验方二则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香薷传统栽培技术及应用研究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盛夏保健宜喝扁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