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三个维度”,深度实施数学实验教学

2018-12-10喻玲丽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三个维度数学实验实验教学

喻玲丽

摘 要:数学实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在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实验内容”、关注“实验器材”、关注“实验方法”等,由此体现数学实验的“真”质、数学实验的“活”性和数学实验的“学”味。立足“三个维度”,能够深度实施数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数学实验;三个维度;实验教学

美国学者柯普兰在《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一书中提倡“把课堂作为儿童的实验室”。《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建立‘数学实验室”。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其教学价值指向已经从“双基双能”向“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转变。重视数学实验,研究数学实验,对于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与价值。数学实验创造了一种探索性、实验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具身性认知活动,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关注“实验内容”,体现数学实验的“真”质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涉及四大板块,分别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活动”。这四大板块的内容实验有时特色鲜明,有时相互交织,它们共同承载着培育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意义和价值。许多内容都需要数学实验的介入,但也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数学实验。那么,数学实验的内容具有怎样的特质呢?

1. 探究性的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提供实验工具,比如小棒、圆片、计数器、透明纸等,让学生进行移动、拆散、合并。通过做思共生的手脑协调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可以看出,数学实验是为数学理解服务的,是数学探究的一种方式。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智慧源于操作,操作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适应环境、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一列举》,“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有教师直接列表列举,学生则依样画葫芦。由此形成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分类列举?其实在这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小棒围一围,学生在围的过程中自然地对问题展开分析,生成不同的围花圃方案。

2. 观察性的内容

许多数学内容的学习是内隐的,比如数学运算的算理、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图形的变换等,就需要将内隐的内容可视化,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得以提升的,因此教师要多设计外显化的数学实验,以便打开学生大脑这个“黑匣子”。比如教学《因数和倍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操作正方形,通过数学实验,学生能够观察一个数的因数个数,领悟到因数的本质内涵。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内隐的数学思维可视化,将数学本质直观化。如此,便于数学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与归纳。

3. 统计性的内容

不仅数学观察性、探究性的内容需要数学实验,数学统计性的内容也需要数学实验,比如小概率事件。数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重复性,可重复性就是需要不断地进行数学实验,在现象的不断产生中逐步显露数学知识的本质。比如教学《圆的周长》,在滚圆、绕圆测量圆周长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实验,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再比如教学《综合与实践——怎样滚得远》,教学中教师就必须用反复实验的方式获得不同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斜面与地面的夹角等。学生在数学实验过程中,自主设计实验条件、记录数据、形成结论。数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积淀丰厚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实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脚手架”,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建构数学概念,丰富活动经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意义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抽象的数学知识经过数学实验会变得清浅。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实验的过程。

二、关注“实验器材”,体现数学实验的“活”性

数学实验不仅要关注“做什么实验”,还有关注“用什么做实验”,也就是要关注“实验器材”。所谓“实验器材”,是指数学实验的器具和素材,包括常规教具学具、生活物品、替代性材料等。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走出“等靠要”的思维误区,进行积极自主地创造、制作,让数学实验器材因其原创性、易获得性而充盈独特魅力。

1. 研究教材,筛选实验工具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站在数学整体性知识的高度驾驭教材。要有一種高远视野,对数学教材进行系统研究,未雨绸缪,明晰实验工具来源,对实验工具进行分门别类整理与开发,筛选出合适的实验工具。比如,普适性工具有哪些,适合于怎样的数学探究?可以用哪些替代性工具?如何开发?哪些实验工具没有,需要深度开发?比如小棒,可以用来学习“九加几”,也可以用来学习“十几减9”,还可以用来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等。再比如小正方形,可以用来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来探究“因数和倍数”,还可以用来“找规律”,等等。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圆柱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用粉笔盒、牙膏盒、魔方、茶叶盒等来代替长方体、圆柱体等。这些鲜活的素材,只要教师悉心研究、潜心开发,就能让它们熠熠生辉。

2. 凸显本质,优化实验工具

有些数学内容的实验,必须对实验工具进行优化。悉心研究那些工具就能凸显数学知识本质,突出教学重点,分化教学难点等。比如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小棒和小正方形、正方体等教具和学具具有“齐性”(即无关属性很少,能够凸显数学知识特质),因而被广泛地运用于数学实验教学,是典型性数学实验材料。因此,教师必须对数学实验器材进行优化。教学《圆锥的体积》,学生自行找寻的素材有豆子、沙子和水等。实验前,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度思考:用哪一种材料展开数学实验精准?引导学生理解“水”作为实验素材的合理性。再比如,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许多教师通常提供小棒让学生操作,学生容易关注实验素材的无关属性,为小棒的厚度困扰,形成“当两根小棒的和等于第三根小棒时可以围成三角形的观点”。我们在教学时,给学生提供一些长度相等的纸条,每一根纸条都用虚线分成相等的小段。这样学生在进行数学实验时,重点关注三条边的长度,而忽视了纸条的厚度。数学实验工具的优化,化解了师生进行数学实验探究时的纠结。

3. 积极加工,创造实验工具

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有些实验素材是可以拿来即用的,有些实验素材却需要加工、再造乃至于创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实验资源,创造实验工具,让实验工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比如教学《角的度量》,学生在测量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将角度读错,结果锐角量成钝角,钝角量成锐角。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创造生成量角器,并且将量角器的内外刻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不同的记号,这样学生在读刻度时就不再出错,渐渐地掌握了量角读数方法。再比如教学《图形覆盖的规律》,我们给学生提供了总数为20的数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总数19、18、17等,并且给学生提供了不同个数的额镂空数框。如此,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实验材料,自主探究出方格总数、每次框出数的个数、平移的次数和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数学实验素材的多样性、原创性,让数学实验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在实验素材的积极拓展与延伸中,学生配备出全员型的实验袋、共享型的实验包、全面型的实验箱和全城型的实验柜。尽管与科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相比,数学实验器材还不完备、还欠广泛,但通过开发、创造,却已然建构起了极具特色的数学实验园。

三、关注“实验方法”,体现数学实验的“学”味

数学实验的有效与否,不仅取决于数学实验内容,取决于数学实验器材,更取决于数学实验方法。关注数学实验方法,就是要体现数学实验的“学”味。数学实验不是“遥望”,而是“亲历”;不是“说实验”,而是“做实验”,是学生的一种“具身性认知”。

1. 对比,领會函变关系

对比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被教师广泛地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对比实验,让学生领会函变关系。所谓“对比实验”,就是将相近、相关的事物或现象等联系在一起,通过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比较,突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比如教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师可以让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为1,控制多边形边上的格点数,学生通过对比能够发现,多边形的面积是多边形边上格点数的一半;接着,教师可以让多边形边内部的格点数为2,控制多边形边上的格点数,学生通过对比能够发现,多边形的面积是多边形边上格点数的一半加1;接着,教师可以控制多边形内部格点数,让多边形边上的格点数保持不变。如此,通过数学实验不完全归纳“皮克定理”。对比实验,创设了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台阶,分化了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解决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疑点,引领学生突破了数学思维障碍,学生成了一个数学意义的创客。

2. 仿真,亲历生活现场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实验也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仿真现场,引领学生亲历生活现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魅力。学生在仿真实践中,凸显了生命的经验之趣、生活之趣、解放之趣。比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铺地砖”的情境。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房屋的面积,小正方形相当于地砖,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当于地砖的块数等。学生在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直观感知,而且能够理性思考:是否一定要将整块地铺好才能计算房屋的面积呢?能否可以简洁一些呢?如此,学生不仅通过动手操作进行铺地,而且在头脑中进行思维铺地。在仿真性的数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长方形面积的意义,从而建构出长方形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超越工具理性,经由实践理性迈向解放理性。

3. 切片,窥一斑而知全豹

由于课时长度、教学内容、实验条件等原因,数学实验通常采用切片的形式,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教学实践表明,以“实验切片”的形式展开教学,更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和小学数学学科特质。数学实验切片具有直击学生数学思维的优势,能够为学生的数学理解提供外源帮助。比如对于这样的探索规律的习题:用正方体搭一搭,搭一层需要1个正方体,搭两层需要4个正方体……搭8层需要多少个正方体?搭n层需要多少个正方体?如图1所示:

学生用表格对操作结果进行整理,形成“实验切片”。如第一层1个,第二层4个,第三层9个,这样有学生用1+3+5+…+15,1+3+5+…+(2n-1);有学生用1的平方,2的平方,n的平方。不同的观察视点,不同的操作感悟,让学生形成了多样化的表达。

数学家欧拉曾说过,“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在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实验内容,关注实验器材,关注实验方法,而且需要把握实验的时机,设计实验的序列、流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理解更深刻,从而赋予学生数学学习自然生长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三个维度数学实验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把握“两学一做”三个维度 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动吸引力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应把握好“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