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生计分化与化肥施用行为*
——基于江西省1 421户农户的调研
2018-12-10谢贤鑫陈美球李志朋刘艳婷袁东波廖小斌
谢贤鑫,陈美球※,李志朋,刘艳婷,袁东波,廖小斌
(1.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45; 2.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南昌 330006)
0 引言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促进了粮食等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量施用化肥不仅会带来诸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微生物系统失衡、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1-3],还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据统计, 1979—2015年37年间,我国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下同)由1 086万t猛增至6 023万t,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更是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4]。因此,化肥减量化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举措[5]。作为化肥施用主体的农户,则是化肥合理施用的关键。
当前,学术界对农户化肥施用的研究视角众多,其中又以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集中。在国外,学者主要从化肥施用的内、外部因素考虑,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内部因素集中在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等[6-7],外部因素以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为主要切入点[8-10]。在国内,此方面研究主要归结为3类。一是自然资源条件。有学者认为转入农地的经营规模对转入农户水稻生产中化肥亩均投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11],适当扩大粮食种植规模则有助于缓解化肥过量施用[12]。二是社会经济环境。已有研究表明市场信息不对称[13]、生产投入价格、劳动力成本[14]、农技宣传与培训[15]、政府的扶持措施及力度[16]均会对化肥施用行为产生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三是个人及家庭特征。例如户主的性别、文化程度、务农经历、施肥习惯、劳动力非农就业、家庭收入结构等[17-18]。尽管目前农户化肥施用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忽视了农户生计分化是当前最突出的社会现象,农户生计的分化,导致对耕地的生存依赖程度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影响其化肥施用行为。
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大省,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2个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同样存在化肥施用量不断递增的明显趋势,同时也正处于农户生计分化的阶段。1993—2015年,全省化肥施用总量从103.20万t增加到143.60万t,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从180.39kg/hm2增至257.39kg/hm2,已超出国际公认的安全水平(225kg/hm2)14.4%[19],农村经济收入的非农占比从32.46%提高至68.23%[注]农村经济收入非农占比=1-(农村居民人均第一产业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基于此,文章以江西省为例,通过专题调研,在分析农户生计分化的化肥施用特征变化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生计分化对施用化肥行为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农户合理施用化肥行为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农户生计不断分化的现阶段化肥减量化目标实现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开展的《江西省农户农药化肥施用》专题调研。课题组成员分组前往江西省9市19县(区)92乡(镇)192村开展了参与式评估问卷调查,依据不同生计来源,对调研村农户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户户主,每户调查时间为30~40min,一共发放2 300份问卷,实际有效问卷为2 028份(其中赣州市493份,上饶市373份,吉安市254份,新余市190份,南昌市163份,萍乡市153份,九江市153份,宜春市127份,抚州市122份),有效问卷率为88.17%。问卷涉及了农户的基本信息、化肥施用基础认知、购肥施肥依据和化肥施用方法采纳等相关内容(表1)。
1.2 农户兼业类型划分
生计分化是农户兼业化产生的重要推力,按照学者对农户兼业划分的常用标准[20],依据生计类型和非农收入比重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 Ⅰ兼户, Ⅱ兼户和非农户4种类型。在调查的2 028个样本中,纯农户137户,占样本总数的6.76%, Ⅰ兼户290户,占比为14.30%, Ⅱ兼户994户,占比为49.01%,非农户607户,占比为29.93%,由此可知江西省农户生计分化已成为社会的突出现象。
1.3 样本特征
①户均人口与劳动力:4种兼业类型农户家庭户均人口数差距小,纯农户户均人口最少,但户均劳动力人数最多, Ⅱ兼户与Ⅰ兼户相比,户均人口数相当,户均劳动力数明显更少。(2)户主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户主均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接近2: 1; 纯农户户主平均年龄最大,为44.16岁,随着兼业程度加深,户主平均年龄逐渐减小; 农户户主的文化水平总体偏低,但呈现由纯农户向非农户逐渐递增的趋势。(3)家庭收入来源:家庭农业收入呈现由纯农户向非农户逐渐递减的规律,相应的非农收入呈现逐渐递增的规律; 纯农户、Ⅰ兼户的家庭年均收入、人均年收入均低于Ⅱ兼户和非农户。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非农户常年在外务工或从事个体经营,这部分农户的耕地多交亲戚代耕或以出租、转包等方式流转,非农户自身不施用化肥,因此该文仅以纯农户、Ⅰ兼户和Ⅱ兼户作为研究对象(表2)。
表2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基本特征
2 农户生计分化与化肥施用特征
2.1 农户生计分化与化肥施用及技术认知
生计分化的农户对化肥施用量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认知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是否认为化肥施用越多越好、是否了解或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表3可知,农户否认化肥施用越多越好的比重均超过80%, Ⅰ兼户、Ⅱ兼户甚至占到在90%以上,明显高于纯农户。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农户比重均低于25%,已采用该项技术的农户比重则低至15%以下,其中纯农户了解或采用该技术的比重均为最低, Ⅰ兼户所占比重则为最高。以上说明,一是绝大部分农户能够认识到化肥施用并非越多越好,施用化肥需要控制一定的数量。相比于Ⅰ兼户和Ⅱ兼户,纯农户文化水平偏低,又以农业收入为主,农业收入比重高达96.74%(表2),常年农业生产使其养成了对化肥的过度依赖,更容易错误地认为化肥施用越多越好。二是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程度和采纳程度普遍偏低,采纳程度低于了解程度。据农户反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存在宣传力度不够、指导常态化机制不健全、配方所需肥源不足且获取途径单一等问题。Ⅰ兼户、Ⅱ兼户总体文化水平优于纯农户,且又有更丰富的阅历,表现为更愿意去了解或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表3 农户化肥施用及技术认知特征
2.2 农户生计分化与化肥用量依据及种类变化
农户确定化肥施用量依据主要包括凭自身经验、跟随他人施用、化肥价格、技术与说明书指导等方面,其中选择凭自己经验确定化肥施用量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技术与说明书的指导,而选择跟随他人施肥也占一定比例,这反映了当前农户施用化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部分农户存在跟风行为,但也希望得到科学施肥的技术指导。纯农户长期在家务农,积累了丰富又实用的生产技巧与经验,传统的施肥习惯难以改变,依据经验或跟风施肥的人数比重高于其他类型农户,相应的参考技术与说明书指导施肥的比重最低。由于纯农户以农业收入为主,对农业生产成本较Ⅰ兼户、Ⅱ兼户更为敏感,因此对化肥价格考虑更多。Ⅰ兼户、Ⅱ兼户均有外出务工经历,对技术指导优势的了解多于纯农户,更愿意采纳技术和说明书的指导。从近10年农户施用化肥种类变更频率来看,化肥种类多为偶尔变更施用。纯农户经常变更和从不变更化肥种类的比重最大,分别占到35.04%和17.52%,前者表现为对化肥施用效果信心不足,后者则可能受限于保守的施肥习惯,但两者均是纯农户缺乏化肥施用技术指导的直接体现(表4)。
表4 农户化肥用量依据及种类变化特征 人,%
2.3 农户生计分化与科学施肥的激励措施
科学施肥的激励措施是实现化肥减量化目标的重要举措。表5数据显示便利的科技指导和服务是推广科学施肥的主要激励措施,并呈现由纯农户向Ⅱ兼户递增的规律,知识培训和承包地期限也影响着科学施肥的推广。纯农户选择科技指导和服务所占比重最少,这与表4中纯农户确定化肥施用量依据的特征相吻合。此外,土地是农户的生存根基,明确承包地长久不变意味着土地权属的长久稳定,也为发挥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提供条件,进而引导纯农户和Ⅰ兼户采取科学施肥,控制化肥施用量。Ⅰ兼户生计以农业为主,兼顾季节性务工,工作内容繁多,参加培训时间最少。Ⅱ兼户长期外出务工,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远低于纯农户和Ⅰ兼户,便利的科技指导和服务既能提高施肥效率、保障粮食产量,又能为非农活动争取更多时间。当前,农业生产以化肥和农家肥为主要肥源[21],研究区农户多采取化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相比化肥,农家肥肥效更持久,也有助于改善土壤质地和土质结构。据统计,超半数农户认为政府的补贴政策是激励其施用农家肥的有效途径,农户兼业程度越深,对补贴激励措施越重视。纯农户和Ⅰ兼户家庭年均收入低于Ⅱ兼户,基于生产成本考虑,对农家肥的供应源需求更为强烈,而通过抬高化肥市场价格引导农家肥施用并未得到广大农户的积极响应。
表5 农户选择科学施肥激励措施 人,%
3 农户生计分化与合理施用化肥的影响因素变化
3.1 模型的构建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是分析微观个体意愿,决策行为以及影响因素的理想模型。该文被解释变量为“农户化肥施用行为是否合理”,合理与否的判定则是变量确定的关键。目前学术界对合理施肥的判定标准尚未统一,通常认为合理施用化肥是指适时、适量施肥,既保障农作物产量,又不会造成污染的施肥行为。该文参考已有研究[22],将“是否按施用量标准施用化肥(Ya)”和“是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Yb)”作为判断化肥施用是否合理的指标。这2个指标之间是联动影响关系,即Y=YaYb。当Ya、Yb两个指标中至少有一个为1时,则Y=1,表示农户合理施用化肥; 当均为0时,则Y=0,表示农户不合理施用化肥。在1 421有效样本中,农户表现为合理施用化肥的有476份,不合理施用化肥的有945份。
解释变量的选取在参考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22-24],结合问卷所获数据归结为4个方面:(1)农户个人特征,包括性别(X1),年龄(X2),文化程度(X3); (2)农户家庭特征,包括家庭年收入(X4)、家庭劳动力比重(X5)、家庭耕地经营规模(X6)、耕地细碎化程度(X7); (3)行为认知特征,包括负面影响认知(X8)、基本认知(X9)和土壤污染认知(X10); (4)施肥习惯特征,包括种类变更(X11)、施用量变化(X12)(表6)。模型表达式如下:
Yi=x0+∑βixi+ε
(1)
式(1)中:Yi表示施用化肥的合理性(i=1为合理,i=0为不合理);x0为常数项;xi为解释变量(i=1, 2…12);βi(i=1, 2…12)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表6 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3.2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该文利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各项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一般认为,VIF数值越大,变量间共线性越加严重,当0 Hosmer and lemeshow是二元回归分析常用的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方法,其原假设是模型变量实际值与估计值之间不存在差别,当显著性大于0.05时,表明不能拒绝原假设,即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16]。在关于农户化肥施用模型中,纯农户、Ⅰ兼户、Ⅱ兼户卡方值分别为6.275、7.035和14.371,显著性均大于0.05,可见3个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良好。另外,模型系数的Omnibus检验提供了依靠传统的卡方检验得出的模型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果表明,纯农户、Ⅰ兼户和Ⅱ兼户分别在0.001、0.001和0.000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Omnibus检验,进一步验证了3个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表7)。 表7 模型检验结果 (1)纯农户合理施用化肥的因素分析。由表8回归结果可知,在农户个人特征中,只有年龄(X2)在10%的显著水平上对纯农户合理施用化肥产生正向影响,这说明年龄偏大的纯农户倾向合理施用化肥。纯农户多凭经验确定化肥施用量(表4),年龄越大,施肥经验越丰富,化肥施用量更为准确,这与表3中分析的纯农户施肥认知特征存在差异,即纯农户化肥施用实际行为较认知能力更具合理性。在农户家庭特征中,家庭年收入(X4)和家庭耕地经营规模(X6)对农户合理施用化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家庭劳动力比重(X5)则表现为显著负向影响。化肥价格是纯农户确定化肥用量的重要依据(表4),纯农户年收入越高,购买高价、高效化肥的可能性越大,进而减少化肥施用总量。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对耕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纯农户采用诸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可能性随之增加。而家庭劳动力比重越大,纯农户家庭务农人数越多,施用化肥更容易造成浪费。 (2)Ⅰ兼户合理施用化肥的因素分析。在农户个人特征中,只有性别(X1)在10%的显著水平上对Ⅰ兼户合理施用化肥产生正向影响,说明男性较女性施用化肥更合理。Ⅰ兼户仍以农业活动为主,男性是化肥施用的主体,把握化肥施用量和理解施用说明的能力高于女性。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农户家庭特征中,家庭耕地经营规模(X6)表现为正向影响。Ⅰ兼户对测土配方的了解和采用程度均高于其他农户(表3),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为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采用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行为认知特征中,负面影响认知(X8)和土壤污染认知(X10)均表现为正向影响。Ⅰ兼户否认化肥施用越多越好的比重最高(表3),可见其对化肥过量施用的负面影响认知和土壤污染认知更为清晰,进而引导施肥倾向合理,这也符合认知是指导行为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的一般常识。在施肥习惯中,化肥种类变更(X11)的频率越大, Ⅰ兼户化肥施用越不合理。化肥种类变更过于频繁意味着Ⅰ兼户对说明书指导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采用程度更低。 (3)Ⅱ兼户合理施用化肥的因素分析。家庭年收入(X4)和负面影响认知(X8)在Ⅱ兼户化肥施用模型中显著正向影响。即Ⅱ兼户家庭年收入越高或对化肥负面影响认知越清晰,其施肥行为更合理。家庭年收入的增加为Ⅱ兼户引进科学施肥技术和高效化肥品种提供资金保障,进而提升施肥效果; 由表4可看出, Ⅱ兼户采用说明书指导化肥施用量的比重远高于其他农户,若对化肥负面影响认知越深刻, Ⅱ兼户按照说明书标准施肥的程度还将进一步提升。家庭劳动力比重(X5)和种类变更(X11)则在Ⅱ兼户化肥施用模型中显著负向影响。Ⅱ兼户家庭户均劳动力比重仅为52%(表2),此类家庭多为夫妻两人共同照顾多个小孩和老人,小孩的成长是劳动力增加的主要途径,由于抚养小孩负担较重,农户被迫寄希望于通过增施化肥等粗放的生产方式以提高家庭收入。Ⅱ兼户在家务农时间有限,近10年化肥种类以偶尔变更为主(表4),过于频繁的变更化肥种类不仅耽误外出务工,还会影响施肥效果。 表8 模型参数回归结果 生计分化的农户化肥施用特征有着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农户化肥施用及技术认知特征。研究区绝大部分农户能够意识到化肥施用并非越多越好,施用化肥需要控制一定的数量, Ⅰ兼户、Ⅱ兼户对此认知较纯农户更清晰。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程度和采纳程度普遍偏低,采纳程度低于了解程度,其中Ⅰ兼户对该技术的了解和采纳程度最高,纯农户则为最低。(2)农户化肥用量依据及种类变化特征。当前农户施用化肥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部分农户存在跟风行为,但也有科学指导施肥的现实需求,其中纯农户选择主观施肥和跟风施肥的比重最高, Ⅱ兼户则对技术指导的需求最大。研究区农户变更化肥种类的频率以偶尔变更为主,纯农户选择经常或是从来不换两种极端行为比重最大。调查显示,化肥种类变化主要取决于当地肥料经销商,经销商往往会把肥效好、利润高的产品优先推荐给农户。(3)农户科学施肥激励措施。农户普遍认同便利的科技指导和服务是推广科学施肥、控制化肥施用量的关键激励措施,并呈现Ⅱ兼户、Ⅰ兼户、纯农户递增的规律,知识培训和土地承包期限也影响着科学施肥的推广。此外,广大农户普遍赞同政府补贴政策和肥源供应是激励农户积极施用农家肥的有效途径。 实证研究表明,影响研究区农户合理施用化肥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劳动力比重、耕地经营规模、负面影响认知、土壤污染认知和种类变更等。其中,家庭年收入和家庭劳动力比重是影响纯农户、Ⅱ兼户合理施用化肥的共同因素,耕地经营规模显著影响纯农户和Ⅰ兼户合理施肥,负面影响认知和化肥种类变更则是影响Ⅰ兼户和Ⅱ兼户合理施肥的共同因素。此外,影响纯农户施肥行为的因素还包括年龄,影响Ⅰ兼户施肥行为的因素包括土壤污染认知。 基于上述分析,该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对纯农户和Ⅰ兼户而言,一是采取多元化途径,例如讲座,宣传手册,上门宣讲等方式加强化肥施用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推广,对采纳宣讲意见并付诸实践的农户给予奖励,以期稳定化肥施用量和种类变更频率。二是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层农业推广部门要发挥主体导向作用,联合村委会组织农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中培训; 加快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逐渐改变主观施肥和跟风施肥习惯,稳步提高技术施肥采纳度和施肥效率。三是适当延长纯农户和Ⅰ兼户承包地的承包期限,多元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多路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户家庭年均收益。四是鼓励农户积极施用农家肥,着手解决农家肥肥源不稳定、运输成本高、施用不便等困难,配合化肥施用更好的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但需尽量降低农家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农家肥的环保、绿色施用。(2)对Ⅱ兼户而言,外出务工的收入远高于在家务农收入,因此需要释放Ⅱ兼户家庭劳动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Ⅱ兼户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提高非农就业率,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其次地方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导Ⅱ兼户积极流转承包地,推动承包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进而降低承包地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三是Ⅱ兼户承包地流转后,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养老、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覆盖度和实施成效,逐渐降低Ⅱ兼户对承包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为Ⅱ兼户安心流转承包地、外出务工创造保障条件。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4.2 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