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2018-12-10王旭熙苏春江徐定德陈田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10期
关键词:居民点空心化潜力

王旭熙,苏春江,彭 立※,徐定德,陈田田

(1.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 3.西华师范大学嘉陵江流域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9; 4.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都 611130)

0 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1-3]。由于大量农村人涌入城镇,致使以土地资源粗放利用、人口过疏化、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空心化现象日渐严重。在此背景下,国家也先后出台有利于促进空心村整治的政策。近年来,农村空心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开展了大量关于农村空心化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4-5]、演化规律[6]、农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估[7-8]、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9-10]等方面的研究。虽然已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了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但主要是测算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微观潜力,尚未开展着眼于农村空心化类型差异的空心村整治宏观潜力测算。受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区域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形成机制、经济基础、空间结构、演化格局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等存在明显差异。相应地,其整治意愿、整地潜力以及整地方式也有差异。因此,亟需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构建出既能反映区域农村空心化程度,又能与空心村整治区域实际相符的潜力测算方法,从而科学指导空心村综合整治工程。

农村空心化是由于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农宅向外围无序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不良演化过程,强调农村空心化是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其结果产生了空心村[11]。农村空心化包括农村土地空心化、人口空心化,也包括农村产业空心化以及基础设施空心化等,本质上是农村地域经济社会功能的整体退化[12]。四川省是中国最大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的有序流动和稳定就业有力推进了四川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输出也造成了该省农村空心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四川地域广阔,不同区域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形成机制、土地利用结构等存在明显差异地区差异大,对四川省不同区域空心化整治潜力进行评估研究,有利于解决四川省不同区域空心化问题,缓解用地矛盾。文章以四川省县域为基本单元,拟构建四川省县域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判农村空心化程度,定量评价空心村综合整治的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与经济可行性,获取农村空心化指数与现实潜力系数,进而对理论潜力进行综合修正,测算空心村整治的潜力并揭示其分布规律,为空心村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

四川省(26°03′N~34°19′ N, 97°21′E~108°31′ E),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幅员面积约48.5万km2,是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农业大省,素称“天府之国”。境内以山地、高原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绝对量较大,但四川省人口众多,农村土地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耕地面积0.05hm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9hm2,仅为全国水平的56%。另外,四川是人口大省, 2010年四川省常住人口9 00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 616万人,城镇人口2 385万人,农村劳动力约3 390万人。四川省也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 2010年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约2 000万人,占乡村人口的30.2%,占农村劳动力58.9%。随着四川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农村空心化现象。因此,该研究以四川省181个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全面评价四川省县域尺度农村空心化的空间特征。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数据来源

该研究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2001、2011年四川省统计年鉴及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各县建设用地、居民点用地等土地利用相关数据来源于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 各县宅基地利用标准根据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四川宅基地管理办法》等资料确定。

2.2 研究方法

2.2.1 农村空心化评价与现实转化潜力评价

(1)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消除不同量纲数据对综合评价的影响,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该研究采用极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1)

(2)

式中,Zij为各指标标准化值;Xij为原始值;Xi,max、Xi,min分别为该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

(2)农村空心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情况下,农村空心化程度可以根据村域宅基地利用信息判定。但由于村域尺度宅基地利用情况的微观基础数据难以获取,因而不能直接通过计算宅基地的废弃率、空置率等指标来衡量空心化程度。相关文献表明,影响农村空心化演进的自然、社会经济、土地管理等因素具有显著的区域一致性,由此决定了特定区域不同村庄的农村空心化特征具有相对的一致性[13]。因此,该研究基于空心村形成机理及其形态特征的判断,参考相关同类研究文献[14-17],并考虑指标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从村庄集聚度、村庄中心度、村庄相对扩散度、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度、宅基地利用转型度、宅基地粗放利用度等6个方面,构建农村空心化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间接测度农村空心化程度(表1)。

(3)空心村整治的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经济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

农村空心化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受自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政府财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18]。该文从农村空心化整治的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经济可行性3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评价分值获取现实转化潜力系数(表2)。

表1 农村空心化程度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表2 空心村整治的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经济可行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4)熵值法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法是在确定研究对象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一定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所选择的评价模型,利用综合指数的计算形式,定量地对某现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21]。为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能够深刻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22]。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3)

(4)

式(4)中,K>0,ln为自然对数,Hj≥0,设K=1/ln(m),于是0≤Hj≤1。

(5)

指标评价得分Sj:Sj=wjzij

(6)

2.2.2 整治潜力估算模型

该文定量评价农村空心化程度与由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自然社会经济可行性与适宜性,获取农村空心化指数与现实转化潜力系数,修正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建立农村空心化整治潜力估算模型:

Qi=(Qx-Qy×Pi)×KXHi×ZHXSi

(7)

(8)

(9)

式中,Qi为i单元空心村整治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Qx为i单元农村居民点的现状面积;Qy为i单元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Pi为某时期(2010年)单元内农村居民点的农村人口数;KXHi为i县农村空心化程度指数,数值越大,空心化程度越高;wj为评价指标层各评价因素的权重;sij为i县第j个指标的归一化值(无量纲);ZHXSi为i单元空心村整治的现实转化潜力系数,表征研究区域内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及由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自然社会经济可行性与适宜性;wk为评价指标层各评价因素的权重;xik为i县第k个指标的归一化值。

表3 四川省各县域农村空心化类型的主要特征

图1 四川县域农村空心化程度分布

图2 四川省181个县域农村空心化程度趋势分析注:玫红色点为样本点,深绿色、深蓝色分别为玫红色点在ZX面、YZ、面的投影、浅灰色直线长度表示样本点数据值,浅绿色曲线表示东西走向样本的投影趋势,浅蓝色曲线表示南北走向样本的投影趋势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川省农村空心化程度及其区域差异特征

综合评价四川省各县域农村空心化程度,基于ArcGIS分区功能将四川省各县域划分为重度空心化、高度空心化、中度空心化、低度空心化、轻度空心化等5种类型, 5种类型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4.25%、25.86%、35.14%、24.14%、0.61%(表3)。总体而言,人均耕地资源面积越大的县市,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越多,农村空心化程度越高。

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图1),四川省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村空心化程度与土地利用转型度、土地利用粗放程度、土地利用规模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具体而言:(1)重度空心化县域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的阿坝、甘孜州地区。川西地区地广人稀,农村土地利用粗放,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剧; (2)高度空心化县域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地区。这些地区地广人稀,农村土地利用较为粗放,村庄用地人口密度较低,而人均耕地面积以及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随着农村生产要素加速非农化,农村发展面临困境; (3)中度空心化县域分布较为零散,主要分布在四川丘陵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推进,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度加大,农村空心化发展势头加剧; (4)低度空心化县域主要分布在四川东北部、四川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村居民点用地相对集约,空心化程度相对较低; (5)轻空心化县域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地区。该区域城镇化速度较快,经济较发达,农村人口转移进入稳定期,人均耕地面积以及农村居民点面积较低,农村空心化程度相对较低。

图3 四川省各县域现实转化潜力空间分布

图4 四川省各县域村庄整治增地潜力空间分布

3.2 四川省各县市农村空心化程度空间分异

四川省各县农村空心化程度整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图2)。利用ArcGIS软件地统计学分析模块中(Geostatistical Analyst)的趋势分析工具(Trend Analysis Tool)对四川省各县农村空心化程度的全局趋势进行三维通视分析,即分别将四川省181个县域农村空心化程度综合值作为高度属性值(Z值),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生成三维通视图,揭示四川省各县农村空心化程度空间分异的格局特征及趋势,其中X、Y正方向分别表示正东、正北。农村空心化程度综合值在X轴和Y轴方向上呈现出U型趋势,表明四川省各县农村空心化程度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都呈现出较强的由中心向边缘递增的趋势。这可能与县域对应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关[23, 24]。与四川省其他地区相比,其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3 现实转化潜力系数的确定及其区域差异特征

从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经济可行性3个方面评价该省各县空心村整治现实潜力,根据现实潜力转化系数的差异,运用自然断点分类法将该省各县划分为高现实转化潜力区、较高现实转化潜力区、一般现实转化潜力区、较低现实转化潜力区和低现实转化潜力区等5种类型(图3)。

表4 四川省各县域空心村整治现实转化潜力类型区的主要特征

(1)高现实转化潜力区。该类包括的县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具有极强的经济实力开展空心村整治。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仅有0.01hm2(表4),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可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极少,人们进行空心村整治的意愿最强烈。

(2)较高现实转化潜力区。该类包括的县市空心村整治自然条件较好,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指数最高,农村空心化整治的经济基础较好。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后备资源较少,人们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的愿望强烈。

(3)一般现实转化潜力区。该类包括的县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指数最高,空心村整治投资能力较强。人均居民点面积为119.67m2(表4),空心村整治潜力较大。耕地后备资源较缺乏,人们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的积极性较高。

(4)较低现实转化潜力区。该类包括的县市主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指数较低,经济基础较差,投资能力较弱,影响了空心村整治的可行性。另外区域村庄分布稀疏,土地利用率低,劳动力成本高,整理迫切度也较低。

4)通过研究金银花水分吸湿等温线可以确定金银花及其含物制品的安全储藏的含水率, 且可指导产品包装的方式和材料。

(5)低现实转化潜力区。该类型的县市主要分布在四川川西高原地区人均居民点面积大,但区域交通条件较差,经济落后,限制了空心村整治的开展。相对于其他4种类型,农用地自然等级指数最低,土地利用率低,劳动力成本高,整理迫切度也低。

3.4 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评估及其分区

3.4.1 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时空格局

综合考虑农村空心化整治的空心化程度、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因素,得出四川省各县域2010年农村空心化整治潜力,并运用SPSS 17.0软件并结合AcrGIS 10.0空间表达功能对2010年的增加耕地潜力进行聚类。将四川省各县域划分为Ⅰ类潜力区、Ⅱ类潜力区、Ⅲ类潜力区等3种类型(图4)。

3.4.2 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区评价及其对策

Ⅰ类潜力区。该潜力类型区农村空心化问题不是很严重,空心化指数为0.29(表5),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小,农民整治愿望较强烈,并且该类型主要位于平原区域,交通较便利,经济发展快,空心村整治现实转化潜力系数最高。此类型区空心村综合整治应采取拆旧建新,填实“空心村”方法。根据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重新划定村庄建设边界和发展方向,阻止村庄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挖潜,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通过空置居民点的盘活和建设用地的置换、地块的重新归并与交换,促使土地级差地租的实现和土地的增值。

Ⅱ类潜力区。该潜力类型主要在分布在四川山地丘陵区,受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村庄布局较为分散,布局偏小,农民外出务工比例大,因而形成较高的宅基地闲置率,农村空心化问题较突出,空心化指数为0.35(表5),空心村整治现实转化潜力系数较高。该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以“小集中、大分散”的模式为主,在小范围内进行迁村并点,而在较大的范围内居民点仍然分散布置。适度整合邻近村庄建设生态型小城镇,引导村内建房相对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外,对整理出的土地进行适宜的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表5 四川省各县域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区主要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1)该研究通过构建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将2010年四川省县域划分为重度空心化、高度空心化、中度空心化、低度空心化和轻度空心化等5种类型。四川省各县农村空心化程度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都呈现出较强的由中心向边缘递增的趋势,并且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越多,农村空心化程度越高,反之农村空心化程度相对较低。另外,该研究基于现实转化潜力系数,将四川省县域划分为高现实转化潜力、较高现实转化潜力、一般现实转化潜力、较低现实转化潜力以及较低现实转化潜力等5种类型。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域,空心村整治转化潜力系数较高,农村空心化程度越低,有待今后利用多时期截面数据深入剖析县域农村空心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现实转化潜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空心村演化类型的变化特征与分异规律。

(2)该研究综合考虑农村空心化整治的空心化程度、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因素,通过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测算出四川省各县域2010年农村空心化整治潜力,并运用SPSS17.0软件并结合AcrGIS空间表达功能对2010年的增加耕地潜力系数进行聚类,将四川省各县域划分为Ⅰ类潜力区、Ⅱ类潜力区、Ⅲ类潜力区等3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为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空心化整治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4.2 讨论

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是实施空心村整治工作及落实国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战略部署的基础与依据[27]。国内一部分学者主要围绕村庄空心化和聚落空废化等问题,提出了用地空废率、宅基地空置率和废弃率、人口迁移率、空废房率以及村庄人口密度、常住人口比重等衡量村庄空心化和聚落空废化程度的不同指标,对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进行定量分析[28]。如郭晓冬等[29]基于宅基地废弃率、农村人口数量、乡村户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与迁移率、县域城镇化率等指标的调查和分析,对秦安县空心村整治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一部分学者主要综合考虑空心村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构建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体系与适宜的评价模型,进而对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进行评估。如张英男等[30]综合考虑影响空心村整治的自然、经济及社会因素,构建了符合平原农区地域功能特点的空心村整治潜力评价模型,对山东省禹城市农村空心化整治潜力进行了研究。从这些研究看主要集中在测算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微观潜力,尚未开展着眼于农村空心化类型差异的空心村整治宏观潜力测算。因此,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该研究构建了一种既能反映区域农村空心化程度,又能与空心村整治区域实际相符的潜力测算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的评估提供一定的技术方法支持。虽然该研究力求客观反映研究区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但由于乡镇级别的统计数据缺乏,一部分指标的选取受到限制,对农村空心化以及现实转化潜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农村居民点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具有规划导向性。因此,该研究所构建的技术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猜你喜欢

居民点空心化潜力
基于GIS的金海湖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艺术的纯真潜力
基于遥感技术的轩岗矿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三江源玉树藏族自治州寺院和居民点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