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率评价*
2018-12-10李玲玲杨建利
李玲玲,杨 坤,杨建利
(1.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都市现代农业与信息研究所,四川成都 611130; 2.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1]。这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做出的战略安排,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定下了基调、提供了总遵循。
自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来,我国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亮点纷呈,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长呈现出“双降低”的态势,进一步增加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入的困难增多。因此,通过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结构,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1 文献综述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自从农村产业融合被提出以来,迅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政界、学术界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形成了颇有价值的文献。
农村产业融合就是以农业为基础,借助产业联动、产业集聚与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实现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跨界集约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等服务业紧密相连、有机统一,加快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逐步拓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马晓河[2], 2015; 宗锦耀[3], 2015)。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如火如荼的开展,农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功能加速拓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村创新创业中最为耀眼的亮点,对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吴晓[4], 2016; 杨建利等[5], 2017)。但是,总体看来,我国农村产业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融合程度不深、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林海[6], 2015; 宗锦耀[7], 2015; 马晓河[8], 2016; 韩长赋[9], 2017)。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纵向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条,让农民更多的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 二是横向拓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把农村的绿水青山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三是深度融合,提高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让农业成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四是创新制度,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夯实农村产业融合的微观基础(姜长云[10]; 2015; 张天佐[11], 2016)。
但是,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目前鲜有学者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基于此,文章根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率进行评价,以期为优化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2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测算模型的选择
借鉴目前国内大多学者测算效率的方法,该文选择DEA方法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进行测算,DEA方法具有适合多输出和多输入有效性综合评价问题,无须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须对权重进行假设,无须确定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表达式等特点,在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率时更具优越性。
DEA方法的原理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的输入不变,借助数学规划及统计数据确立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界面,然后把各个决策单元投影至DEA的生产前沿界面上,并通过比较各个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界面的程度来判断它们的相对有效性[12]。DEA模型分为CCR、BCC模型。
2.1 CCR模型
CCR 模型是假定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模型如(1)所示:
(1)
上述规划模型采用Charnes-Cooper变换:
(2)
模型(2)的对偶问题表现形式为模型(3):
(3)
(4)
对于CCR模型,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投影方式把其投向效率前沿面,进而投影所得到的点投入产出组合就是DEA有效。而且有:
(5)
上述投影所得到的值和原始投入产出值的差异就是被评价的决策单元要达到有效而应改善的数值,令投入的变化量是Δxio,产出的变化量是Δyro,则有:
(6)
2.2 BCC模型
为了研究决策单元规模报酬变化情况,Banker,Charnes和Cooper 3位学者于1984年提出了一个可变规模收益模型,即BCC模型[13]。线性形式的BCC模型表示如下:
(7)
(8)
其中,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鉴于BCC模型能够更加精确的甄别投入或者产出效率不足的原因,该文将基于BCC模型测算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率。
3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3.1 数据来源
该文所使用的投入产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年鉴、农村统计年鉴、财政年鉴等。
3.2 变量选取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更多的是政府行为,是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文件。
因此,以政府的相关投入作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指标。但是,到目前为止各级统计年鉴还没有细化到针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数据,结合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入产出情况的实际,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可比性及科学性,以2010—2016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林水事务支出作为农村产业融合的投入指标。
借鉴国内相关学者对投入产出的研究,产出指标主要选取3方面的指标:其一为经济效率指标,其二为社会效率指标[14-15],其三为生态效率指标。并以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代表经济效率指标; 农民收入代表社会效率指标,主要考虑到农民收入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单位耕地农业增加值代表生态效率指标。
以2016年为例,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林水事务支出、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农民收入、单位耕地农业增加值如表1所示。
4 实证结果分析
运用DEA方法对2010—2016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进行测算,作为代表,将2016年的测算结果列于表2中。
表2 2016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规模效应
4.1 地区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模效率及使用效率对比
DEA 方法首先根据各省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产出与投入对比关系,选出效率最高的省份作为基准,然后计算出其余省份的相对效率值。这个(些)基准省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率值为1,即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达到了DEA 有效,表明这个(些)省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入产出效益最高。假如某个省份的效率低于1,比如为0.9,说明该省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入产出效率只有基准省份效率的90%,有10%的效率损失,其原因可能是投入规模不合理,也可能是管理使用水平较低所致。效率越低,损失越大。
从表2可以看出, 2016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天津、江苏、海南、重庆、陕西各效率值为1,表明这几个省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最高。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均低于基准值,说明这些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损失。
从综合效率看,仅天津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效率值高于0.5,占比22.6%,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低于0.5,甘肃最低,仅为0.177; 从纯技术效率看,仅江苏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纯技术效率高于0.5,占比25.8%,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低于0.5,四川最低,仅为0.257; 从规模效率看,西藏、甘肃、青海3个省(自治区)的规模效率低于0.5,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高于0.5。从规模效应看,北京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从全国平均值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率为0.446,纯技术效率为0.578,规模效率0.779,说明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效率不容乐观。
4.2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松弛变量、剩余变量测算
通过 Deap2.1软件测量松弛变量、剩余变量。存在松弛变量、剩余变量,说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入产出结构配置不合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入存在效率损失。以2016年为例,北京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 2016年北京市农林水事务支出投入冗余214.492亿元,投入要素可以减少214.492亿元,改变投入结构,仅投入210.508亿元即可。2016年北京市农业总产值存在产出不足,可以增加56.806亿元,达到211.806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也存在产出不足,可以增加1 900.556亿元,达到2 249.556亿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耕地农业增加值不存在产出不足。
同理可得到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年农林水事务支出投入冗余,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耕地农业增加值的产出不足值。
4.3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入产出目标值分析
以2016年为例,通过 Deap2.1软件测算的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产业融发展的投入产出目标值。由运行结果可以看出,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林水事务支出目标值合计为8 299.866亿元,仅占原来支出的49.87%,即原始支出中有一半的支出是无效率的; 农业总产值目标值为8.845 881万亿元,为原来的1.68倍;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目标值为13.056 35万亿元,为原来的1.49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值平均值1.562 892万元,为原来的1.32倍; 单位耕地农业增加值目标值平均值为6.761 951万元,为原来的1.38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较低,在投入总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善投入结构,能够增加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耕地农业增加值。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这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但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增长呈现出“双放缓”态势,财政运行进入了“过紧日子”的新时期,大幅度增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财政支出难度加大,必须从提升效率方面下功夫。然而,实证测算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但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损失。
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看,都有提升的空间。从规模效应看,北京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其余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从全国平均值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效率不容乐观。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林水事务支出存在投入冗余,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耕地农业增加值的存在产出不足。
5.2 政策建议
首先,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鉴于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湖南、广东处于规模递减阶段。因此,除了上述7个省(直辖市)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建立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全面落实财政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入持续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投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相适应。明确各级财政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金逐年增长的比例,建立市县多投入、省级多补助的激励机制。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融资渠道,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其次,着力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结构。在加大财政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金投入的同时,着力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融效能,使资金、政策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转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系统总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相对较高省份的做法,提炼其可以复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研究本区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率,根据本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情况,优化投入结构,最大限度的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具体的讲天津、上海、江苏、福建、海南、重庆、西藏、陕西、青海、宁夏应更加注重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纯技术效率; 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应更加注重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规模效率;
再次,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考评制度。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涉农龙头企业、农户、第三方等组成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考评小组,采取资料审查和重点实地抽查相结合,聚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三个方面,全面、真实、系统地评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提升情况、政策落实情况。把考核结果作为相关负责人晋升晋职的重要尺度,提升各级干部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自觉性,确保在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保持好势头,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取得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