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高考“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试题研究

2018-12-10福建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尿量体温激素

福建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在《考试大纲》的要求层级中属于Ⅱ类,要求“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本文通过对2018年全国各省市生物高考试题的归纳综合,以该知识点的考题为例,分析不同卷区利用本知识点对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复习策略,以期为本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的高考复习提供参考。

1. 理解能力

1.1 试题及分析

【试题1】(2018年,全国卷Ⅱ,第3题)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答案】D

【分析】本题以“人体内激素的功能”为基础,分析在“运动时、饥饿时、进食后和青春期”四种状态下,人体相关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及其调节结果,并分别对激素功能作出相应的判断。要求考生具有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以上四种状态下人体的激素调节过程进行推理,并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同时,D选项还考查了考生对体液调节概念的理解。

1.2 复习策略

各省市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能力,题目常涉及各种状态下不同激素的调节过程。复习策略如下:(1)可让学生画出过程示意图,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2)构建激素调节的概念图,建立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3)进行判断、改错题的训练,以纠正错误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对多种主要激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体温、渗透压、血糖调节等分别列表比较,提升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促成概念间的深层建构;(5)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如“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为什么?”等有关生理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释、推理、判断等能力。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2.1 试题及分析

【试题2】(2018年,全国卷Ⅱ,第29题)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B组的处理是_______。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___________。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激素和_____ 激素。

【答案】(1)①手术但不切除垂体 切除垂体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2)生长 促甲状腺

【分析】本题对垂体的功能进行探究,考查考生设置对照实验、书写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等相关的实验探究能力。(1)题①中需要对大鼠进行手术处理,考查考生实验思维的严密性。题干已限定“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③题考查考生审题的严谨性,同时需要考虑“在一定时间内”测定,考查考生数据处理能力,答题需用较多文字描述,考查考生规范、准确地进行描述的能力。(2)题考查考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对与生长发育相关激素、垂体的功能进行综合考查,同时考查了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影响。

2.2 复习策略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此部分内容常用于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复习策略如下:(1)利用教材经典科学实验开展教学。可利用教材中沃泰默等人的实验,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得出实验结论;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实验本身,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亦可以针对实验结果提出新课题,并开展研究。(2)利用血糖调节的模拟实验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饭后或运动时血糖的调节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血糖调节过程,加深对血糖调节过程的理解,同时掌握模型建构方法。(3)针对教材中的问题和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如针对人教版必修3教材第26页中“既然血糖是提供能量的,血糖越多,能量供应就越充足,血糖含量不是越高越好吗?”这个问题开展“探究血糖浓度对小鼠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实验教学,针对人教版必修3教材第30页“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这篇资料开展“探究避孕药对小鼠性器官发育的影响”的教学。(4)利用历年高考实验试题和其他实验试题提升探究能力。如让学生解答2017年全国卷Ⅲ第31题探究有关胰岛素作用的试题,或对该试题进行改编,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

3. 获取信息能力

3.1 试题及分析

【试题3】(2018年,江苏卷,第30题)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地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体液运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数学素养”作为数学教育的价值之一被数学课程所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的必要任务.为此,我们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必须以“数学素养”为目标,导引课堂的方向与目标.本文结合《几何图形》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思考.

(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3)等于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主要考查从题干文字和示意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考生的分析、推断、解释、表达的能力等。(1)题通过解读示意图可知,考查的内容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及相关知识网络。(2)题通过示意图可知,体温调定点为38.5℃,综合“骨骼肌战栗,产热增多”即可得出答案,从图中可发现“下丘脑→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产热增加”,表明体温上升期神经调节的存在,另一产热途径中,涉及甲状腺激素等的作用,表明存在体液调节。(3)题第一个空高温持续期,即体温稳定在高温,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第二个空是对持续高温导致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本小题考查了考生的判断能力。(4)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5)题由体温变化引入血压升高,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

3.2 复习策略

此类试题考查考生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运用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含在文字中,也可能蕴含在图表中,如模式图、示意图、装置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回顾历年各省高考题,这些图表在对本知识点考查中均出现过,试题3则是文字信息和示意图兼有。复习策略如下:(1)在题干文字或图表中画关键字。可使题干信息更加集中,题意更加明确,逻辑更清晰,减少干扰。如试题3,可对“发热”“分为”“上升期”“持续期”“下降期”“体温调定点”“正常”“37℃”划线,把划线部分连在一起,相关信息一目了然。(2)解读图表,理清关联、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图表形式展示信息,是考查获取信息能力的常用方式。读懂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不同图表,解读方法不同。模式图是将具体形象图示化,用图示表示各部分结构关系,解题时先总览全图,明白图示知识点,然后再联系该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对号入座,即可获得相应信息。装置图出现在实验中,实验装置一般是固定的,掌握装置的用法,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即可。曲线图和数据表格有固定格式,一般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若有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可按单一变量原则分别分析。示意图常用来表示某种生理过程,先总览全图,判断是何种生理过程,然后与所学知识联系,明确其生理过程,再看条件变化和结果,即可解题。(3)自制图表,提升知识转化、表达的能力。教学中,可提供相关文字材料,让学生画胰液分泌、血糖、体温、渗透压调节等过程的示意图,或提供示意图让学生描述生理过程,可提升学生相应能力。此外,加强图形、图表的专题训练,也是常用的策略。

4. 综合运用能力

4.1 试题及分析

【试题4】(2018年,全国卷Ⅰ,第31题)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 葡萄糖

(3)下丘脑

【分析】哺乳动物实验所获得的结果对人体有参考意义,对解决医学实践问题有指导作用。(1)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兔(注射垂体提取液)的前后对照,分析、解释实验结果(尿量减少)产生的原因,考查考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题实际上是第二个实验,探究高葡萄糖处理对实验兔尿量的影响,第一空要求考生对预期结果进行判断,考查考生系统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第二空通过实验验证、要求得出实验结论,考查考生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运用假说-演绎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题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题干信息“腹泻”“尿量减少”“渗透压升高”,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为腹泻→人体脱水→水量减少→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另外,分析导致尿量减少的关键因素,在医学实践中有指导意义。

4.2 复习策略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在新的情境中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知识运用的复杂性,侧重于解决问题。复习策略如下:(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利用科学史和实际生活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假说-演绎法开展教学。如利用具体事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提问,培养问题思维,并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运用假说-演绎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渗透STS教育,关注现实问题。可利用教材STS“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开展“探究除草剂降解物对小鼠性腺功能的影响”的教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3)利用历年高考相关试题做专题训练,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总之,各省市高考对“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这个知识点的考查,重在对考生以上四种能力的考核,极少单一地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除该知识点外,《考试大纲》中Ⅱ类要求的知识点有近60个,加上19个实验,考试内容十分丰富,但高考对考生这四种能力的考查是基本不变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可借鉴以上的复习策略开展教研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尿量体温激素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