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视阈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路径
2018-12-09杨晓波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主要方向。体育运动关乎高职学生身体素质,也影响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提高学生体育水平。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高职体育现状,从而提出创新型体育教学方式,为高职体育提供好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创新 体育教学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47-01
1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转型阶段,国家欲将人才分为学术型和技术型,因此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地,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从而也要求高職院校提高输出的人才质量。体育是教学学科之一,但由于各层人员,包括学生、家长、教师、领导等的不重视,导致体育学科的存在感较低,因此导致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课程结构单一、体育教学方式陈旧、体育教学体系不健全。
1.1 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众所周知,体育学科是最容易被其它学科占用的学科之一,原因有二。首先,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学科;其次,其它专业教师忽视体育学科。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教师认为体育对学生的发展不重要。在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师教学皆存在以上的问题。由于教师梯队观念落后,导致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均不适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发展。因此,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从根本上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1.2 体育课程结构单一
诸多高职院校教师目前还参照初中课程标准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内容匮乏,结构单一。例如,诸多学校的体育课程开设项目少,其中足球、篮球、乒乓球、健美操是最常见的体育项目,总体上来说,可供高职学生选择的非常少,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可选的体育项目少之又少。此外,高职体育课程设置过于泛泛,既没有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后导致学生对所有体育项目均不擅长。
1.3 体育教学方式陈旧
近些年关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文化课教学方式的探讨非常受教师的重视,但是关于体育教学方式的探讨微乎其微。热身运动、体育学习、放松运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流程。据了解,从小学到高职的热身运动几乎毫无差别,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骨骼在不断发生变化,热身运动的形式应当符合高职学生现阶段身体骨骼发育特点。在体育学习方面,当前体育教学方式就是模仿不断重复的过程,尤其是健美操的学习,因此学生自主的参与感低,也导致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
1.4 体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由于体育在高职院校中不受重视,因此体育教师选拔不够严格,导致体育教师梯度专业性差,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从而导致了种种矛盾。首先,教师数量与教师质量的矛盾。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数量饱和,但其中体育教师的质量却不高,如果再引进专业型体育教师则教师过剩。其次,专业素养与学历的矛盾。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招聘过于看重学历而忽视教师本身的体育素养,而高学历的体育人才青睐更高的高等院校,因此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性差。
2 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路径
2.1 提高体育教学意识
体育观念意识匮乏是当前我国体育发展最大的障碍。高职体育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其在学生成长中也占据重要位置,体育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其教学成果并不显著。改变当前现状,首先就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第一,加强体育教师理论学习,明确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例如组织体育教师外出参观体育发展史,外出听体育研究报告等。第二,树立体育重要意识。当前众多研究证实,体育锻炼不仅强身健体,对于人类高级认知功能,例如记忆、情绪、思维等都有帮助。换言之,体育锻炼对于高职学生学习、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教师要从意识上重视体育教学。
2.2 设置有效体育专业项目
体育教学要具有科学性。体育运动具有一定危险性,运动不当则会导致人体的组织甚至器官受到伤害。高职体育教学项目的设置应当根据高职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和身体素养而定。例如,体育分层教学。众所周知,BMI是衡量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以及胖瘦的重要标准,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体育教学项目,让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同时,时时关注高职学生的体育状况也可以侧面反映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未来人才输出时提供合适其身体素质的岗位。
2.3 增添趣味性体育项目和教学方式
与国外相比,我国体育项目设置单一,体育教学人力和财力投入短缺,体育教学方式匮乏。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应当增添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例如我国部分初中开始建造游泳馆,开设游泳课程,同样,高职院校可以有适当的投入,比如建造排球场、网球场、游泳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项目。此外,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采用一些文化课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健美操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所教创造一支属于自己组独特的健美操,从而进行展示,进行体育健美操创新,即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结语
高职院校人才输出对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日后学生步入社会工作也积极意义。面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课程结构单一、体育教学方式陈旧、体育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不足,要从意识上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体育重要性意识,进而增进体育项目建设,改变教学方式,使体育教学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童锦,纵艳芳.“生命”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 .2010.17(1):50-53.
[2] 王海燕.教学创新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8):129-130.
[3] 杨晓波.教学创新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17.
(19):209-209.
作者简介:杨晓波(1976-),男,湖南长沙人,学士,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