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圆融共生的探讨

2018-12-08莫梓雯

西部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

莫梓雯

摘要: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是由来已久的语文阅读方法,二者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各有独特的价值。如何在实践中使两种阅读方法圆融共生?首先,教师应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比如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基本功和澎湃的教学激情,并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其二,学生要有主体意识,调动起自己的積极性和主动性,还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实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情感交流。如此,群文阅读和还原比较阅读方始圆融共生,形成合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还原比较阅读;圆融共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9-0067-0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教师多不敢深挖文本,单纯依靠教参,成为教参的传声筒;有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是流于形式的师生对话,看似热闹非凡,但没有真正揭示文本的秘妙,成为“自我”的“伪对话”。针对以上问题,要想让阅读教学更具灵动性和创造性,群文阅读和还原比较阅读教学法是语文教师必须娴熟掌握的两种阅读方法。以往大多数教师只是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而把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圆融共生进行教学的并不多见;然而此种圆融共生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一)群文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关于语文阅读的方法,民国时期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提出“滚雪球式”阅读法[1]13,要求以选文为中心,进行发散学习,这一阅读法被认为是群文阅读的前身。而现有的群文阅读概念多集中在“议题”“集体建构”“共识”等方面。笔者认为,群文阅读是师生依据关注点的变化,对多文本进行“比对读议”的开放阅读,也就是从单篇到多篇、单篇到整本、单篇到多本的阅读。这种阅读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首先,群文阅读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学生现有的水平与受教师引导后可能得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教师组织学生实施群文阅读时,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适当引入学生或熟悉或陌生的文本,以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打通。同时,群文阅读也适应建构主义理论,师生依据关注点的变化,可以是某个话题、某种现象或观点,或某项语文知识、能力、方法,只要所选文本从某个角度能够聚焦成一个值得关注与探讨的焦点、中心或一条脉络,就可彼此发生链接,汇聚成为一个整体,从而集体建构知识体系。

其次,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形式。有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将“一课精讲一文”形式转化为“一课学习多课文”形式,强调多文本阅读,以课文为主,融合与之关联的多个文本、多个片段,甚或是整本书的呈现,在拓展阅读教学广度的同时,又赋予了语文教师教学自由,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例如夏丏尊先生提出学习《桃花源记》,可以指导学生延伸阅读《陶渊明集》;又如学习《陈情表》可与《过零丁洋》打通,学习呈钻木取火式结构。

再者,群文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作为一种特殊阅读形态的群文阅读,强调以课文为主向外发散的多文本、一系列阅读,学生在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过程中,由单一到多元,能积累不同种类的语文知识,从而有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达到阅读教学的要求。

(二)还原比较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还原比较阅读也是历史悠久的阅读方法。西方现象学有“还原”一词,夏丏尊先生与鲁迅先生都曾强调阅读要重视“比较”[2]137。而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还原比较阅读是孙绍振先生的观点,即根据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想象并还原作者未加工的原生形态,来打破文本表面上天衣无缝的统一,再进入文本内部,找出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通过同类或异类比较发现矛盾,进而分析文本[3]18。这种还原比较阅读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具有其独特价值。

首先,还原比较阅读法能使阅读教学走向深邃。通过想象、追溯历史、体验人物情感、咀嚼语义或关键词等还原客观而未经加工的真实生活,揭示作者刻意制造的矛盾,再结合群文,通过古今贯通,让文本“立”起来,为挖掘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审美意蕴,增值作品的意义“大开方便之门”。

其次,还原比较阅读法能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还原比较阅读法有助于打破当下肆虐语文课堂的模式化、生硬化的机械唯物主义教学观,修复师生和文本之间的联系。依此法,教师不再生搬硬套地教,而是利用还原发现矛盾,通过比较解决矛盾,灵活教学,促进师生的言语生命共同拔节。这在一些语文名师中其实已有所体现,如黄厚江老师在《黔之驴》的教学实录中问道:“老虎的故事比驴的故事更生动全面,但课题为何是‘黔之驴,不是‘黔之虎呢?”还有王君老师《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实录中与学生互动:“我认为‘天与云与山与水中去掉三个‘与字会更简洁,你们认为呢?”这些问题其实就是运用还原比较阅读的方法故意制造矛盾,开掘矛盾,问题一经抛出,师生便进行火花四射的思维博弈,师生双方的精神与言语生命都能出场。

二、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关系

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语文教师应当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群文阅读是还原比较阅读的基础

群文阅读,窥其本身是让学生对于某种概念、某个方面的认识更全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建构的过程,后续经验会比已有经验更全面、更完整,即建构的知识有所增长。同时,群文阅读中的选材又是丰富的、多文本的,学生的阅读面能够得到拓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还原比较阅读的运用要求师生双方具备大量的阅读积累,因为师生若没有深厚的学养,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去促成深层次的阅读,在面对文本时就会缺少对比和联想。通过群文阅读,师生丰厚的知识储备得以积累,阅读的视野得以开阔,阅读的广度得以拓展,达到能够旁征博引的阶段后,才能自如地调动头脑中相关的知识进行还原比较阅读。由此,可以说群文阅读是还原比较阅读的基础。例如特级教师董一菲的《哈姆莱特》教学实录中师生高质量的对话,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后,对《赵氏孤儿》《干将莫邪》《呼啸山庄》和《基督山恩仇记》等名著信手拈来,将其与《哈姆莱特》进行还原比较,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的统一、熟悉与陌生的相乘。师生若没有深厚的阅读积累,一般是难以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可见,还原比较阅读是以群文阅读为基础、厚积薄发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还原比较阅读是群文阅读的延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提倡不同角度、富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4]9。可见,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对文本深度的挖掘。在阅读教学中若侧重运用群文阅读仅会扩展阅读的广度,还未能达到教学目标。还原比较阅读是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等还原未加工的真实生活,揭示作者刻意制造的矛盾后,再进行同类或异类、横向或纵向比较,体会语言背后的意义,不仅能培养学生群文阅读宏观把握的“鸟眼力”,更能锻炼学生运用还原比较阅读微观透析文本的“虫眼力”,使解读文本走向深邃,让学生感受具有诗意、生命灵性和生活意义的语文之美。因此可以说,还原比较阅读是群文阅读的延伸。比如特级教师童志斌在《项脊轩志》的教学实录中让学生阅读《先妣事略》和《请敕命事略》的相关材料,通过历史溯源,再与原文进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归有光功业未竟和物在人亡之悲的理解与体会。又如特级教师黄厚江在 《老王》的教学实录中,出示了一系列“文化大革命”的背景材料,以想象和溯源的方式还原“文化大革命”这一背景,激起学生头脑风暴以后,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初稿的“多吃多占的人”与原文的“幸运的人”,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杨绛对老王的愧怍与敬佩之情。

总之,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支撑、互为映衬的。群文阅读是还原比较阅读的基础,理解了这层关系能拓展阅读教学的广度;还原比较是群文阅读的延伸,理解了这层关系又能加深阅读教学的深度。若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只有广度没有深度,或只有深度没有广度,这对增强阅读教学实效是不利的,只有把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进行圆融共生,增加阅读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方能使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

三、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圆融共生

圆融共生,指的是圆满融通,事物间在保持各自原有立场的基础上交互融摄、共生共长。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选择一种教学方法贯彻始终,因为单一地使用群文阅读或还原比较阅读都有可能让语文阅读教学陷入僵化与模式化的尴尬境地。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由于落伍的教学理念、保守的教学方法使许多文本分析缺乏时效性。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都是回到文学本身、言之有物且适应时代发展的文本分析方法,二者的圆融共生,是值得探讨与尝试的阅读法。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层面

第一,教师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教师的业务能力包括前沿的教学理念、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始终如一的教学激情。一方面,教师应转变定向思维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能只习惯于传统的灌输方式,如提到小说就是“三要素”,提到散文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提到戏剧就是“情节冲突”等套话空话。要有意识地运用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深入解读文本,缩小时代鸿沟,贴近作者心性,有效组织教学。另一方面,教师的知识面只有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才能成为教学领域的能工巧匠。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能力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博览群文的同时,自己首先要有丰厚的文学素养。假如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强,则很难敏感地捕捉到課文审美意蕴深刻的关注点,更别说生发出激活学生思辨的矛盾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在走上讲台之前走进文本,在文本的言语和思想之间走个来回”[5]。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去除苍白对话、浅层感悟和僵化思维,让学生亲近语言,沉潜于文本语言的内部,感受一字一词的体温,在对文本的微观解读中感受语文的灵动、鲜活以及丰厚。如上文提到的童志斌《项脊轩志》的教学实录,假设童志斌老师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是很难同时运用两种教学方法把《请敕命事略》《先妣事略》等文本打通。同时,激情是教师的重要素质,一个充满教学激情的教师,无论对人对事都不会漠不关心。相反,他会不断地改变自己,与时俱进,包括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方法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实施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圆融共生的基础与前提。

第二,教师要不断增强组织能力。还原比较阅读以群文阅读为基础,若群文阅读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那么还原比较阅读便难以开展。为了增强课堂的有效性,首先,群文阅读不仅可在课堂上开展,教师在课前也可组织学生预习。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强调“非教学生预习不可”[6]221。语文新课标也明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不能以教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因此,可把群文阅读放在学生预习环节。其次,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建议,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加强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后,虽增加了阅读积累,但一般情况下还是会存在疑问。当学生有了疑惑时,便要教会他们“善假于物也”。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溯源、想象等方法还原回文本的创作背景,再经过同类或异类、横向或纵向、熟悉与陌生的比较、推敲而解惑。至此,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的圆融共生便形成了。

(二)学生层面

完整的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配合的行为动作,不仅教师需要有所改变,学生也需做出相应改变,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首先,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不能一味地依赖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积极性是人内在潜力的一种外在发挥,学生一旦成功调动起积极性,运用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的过程无疑是高效的,成效无疑是显著的。因此,只有不断增强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才能调动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当教师在丰富自身阅读积淀时,学生也应主动顺应着教师的引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提升阅读积累,开阔阅读视野,增强自身的阅读储备。这样,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才能很好地把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圆融共生,学生才能“不掉链子”,紧跟教学步伐。

其次,引导学生掌握有效阅读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须知,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生才能独立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学生通过博览群书,扩展了阅读的广度,具备了相当的学养后,还应有意识地向教师学习有效的阅读方法,把文本解读得更立体、更全面。例如学习如何运用还原比较阅读法钻研文本,深耕文本的意义与深层次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以实现与千万个作者进行心灵感应,灵魂交往,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逐渐懂得言语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达到阅读广度与深度的统一,使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在学生层面也能实现圆融共生。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与还原比较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要想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不仅要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娴熟地运用两种阅读方法,最好是在实际教学中使两种阅读方法圆融共生。因为它们在阅读教学中是浑然一体的,只有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并把两种阅读方法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养分,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杜草甬,商金林.夏丏尊论语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

[2]鲁迅.随手翻翻,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沈华.警惕文本解读的平面化[J].语文教学通讯,2007(5).

[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提升职业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