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域战”:引领美国陆军新一轮改革

2018-12-08董伟

军事文摘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美陆军陆军部队

董伟

日前,美陆军部长马克·埃斯珀在陆军举办的研讨会上阐述了陆军未来10年的发展愿景。即到2028年,美陆军将具备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开展的联合、多域、高强度冲突中进行力量部署的能力,阻止对手侵略并开展非常规作战。这是自2016年美陆军关于推动“多域战”概念走向实践的最新阶段性目标的论述。

“多域战”概念要求陆军能够将作战力量从传统的陆地,拓展到空中、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电磁频谱等其他作战域,获取并维持相应作战域优势,控制关键作战域,支援并确保联合部队行动自由,从物理打击和认知两个方面挫败对手。它是引领陆军新一轮改革的指路明灯。

改革动机——应对多重挑战

“多域战”概念的提出源自美陆军对历次战争实践的总结、世界各军事强国力量对比的研判及战争形态发展的战略考量,从理论维度对过去、当前已经出现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多种风险挑战的应对。

美国陆军部长马克·埃斯珀

在近年来的战争实践中,地面作战域是美军面临行动自由最为受限、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加之,当前作战环境已经没有明显的单一关键作战域,军种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空海等作戰域与地面行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任何作战域产生的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到陆军的地面行动。近年来,信息技术革命在提高美军传统作战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整个军队作战体系的脆弱点,例如网络的易攻击性。与此同时,由于无人机、网络空间、传感器等技术的扩散使作战对手的军事实力大幅提升,具备了攻击美军作战体系脆弱点的非对称作战手段。因此,美陆军地面作战环境将日趋复杂,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挑战更为多样。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美军地面部队深陷“路边炸弹”的泥潭,其超过半数的伤亡是由简易爆炸装置造成的。这些情况迫使陆军必须拓展作战能力,确保在未来战争中获取战场优势、保持行动自由。

美陆军认为,中俄等对手正在实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通过部署先进传感器网络、一体化防空系统以及大量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积极发展太空、网络等新型作战力量,抵消美军在陆地、海洋、空中、太空、网络空间、电磁频谱等作战域的优势。该防御体系可发现并摧毁几百英里距离内的美军舰艇与飞机,将其拒之门外,美军传统的“空海一体战”“空地一体战”理论将可能无法付诸实践,失去了海空力量的支援配合,地面部队的行动自由将极大程度地受到威胁。为消除这一威胁,破解反介入之困局,美陆军提出旨在推动其由传统陆地向海、空、天、电和网络空间等作战域拓展,更好地支持联合作战部队在“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环境中的军事行动的“多域战”概念。

2016年以来,“多域战”已成为美陆军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陆军积极推动“多域战”概念的背后,潜藏着在参与各军种相互竞争与角力中被边缘化的担忧。因《中导条约》制约,美陆军投射武器距离被限制在500千米以内,缺乏诸如海空军拥有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另外,随着奥巴马政府战略重心转向亚太,海空军共同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并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大力支持,国防预算和政策明显向海空军倾斜。2016年,美陆军获得的国防预算占比从2008年的37.26%下降到23.34%,装备采购费用下降了59%。这让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中担负绝对主力的陆军遭受到了冷落。陆军力推“多域战”概念,或是出于提高自身地位、拓展生存空间的无奈之举。

改革土壤——提供转型动力

美陆军推动“多域战”概念发展,有着较为有利的理论、经验、物质以及政策基础。

制权论主导着美军作战概念的发展。从20世纪初的“海权论”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制天权理论”“空地一体战”再到后来的“网络中心战”“五环打击论”“空海一体战”以及“联合作战介入概念”等等,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理论或概念,是基于美军为夺取不同战争形态的某些领域优势而提出的。“多域战”概念的提出也符合这一理论发展逻辑。美军在《多域战:21世纪合成兵种》白皮书中指出,美军未来作战的问题是:潜在对手正在全作战域挑战着美军的优势地位,而美国对抗同等能力对手威胁的军事优势和作战能力正在消退,美军必须重新研究新的作战方法。因此,制权论是“多域战”概念发展的逻辑基础,也为推动陆军转型提供了思想动力。

美军“多域战”作战概念示意图

分析近年来美军发动的历次局部战争,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结果。从战役层面看,都是按照先期空中火力打击敌方重要目标,尔后地面部队才介入。从战术层面看,地面部队的行动自由很大程度上依赖空中力量的支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美军的无人机装备到连排,阿帕奇直升机一般会在地面部队交火后5分钟内赶到战区上空实施火力增援。尤其是空中力量窃听无线电信号、压制敌火力、干扰路边炸弹的行动给地面部队创造了良好的行动环境。一旦美军空中力量被敌人拒止域外,陆军的行动将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空地一体战”理论将难以维持美军优势。战争实践为促使陆军研究“多域战”提供了经验准备。

陆军现有编制体制和美军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为推动陆军转型提供了力量保障和技术支撑。从美陆军现有武装力量的编成来看,其执掌着诸多战略性力量。美陆军拥有规模最大、功能多样、可以根据任务需要灵活编组的特种作战部队;陆军拥有41支网络任务部队,居各军种之首;陆军第100反导旅是美军惟一一支用于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部队;陆军第1空间旅负责维护高频Ka波段纳米卫星、陆军全球机动卫星通信等空间资产,能为部队提供卫星通信、导弹预警、导航、授时与定位等服务。从现有技术手段来看,激光通信、增材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定向能等颠覆性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实现陆军重点发展的跨域火力、作战车辆、远征任务指挥、先进防御、网络与电磁频谱、未来垂直起降飞行器、机器人/自主化系统、单兵/编队作战能力与对敌优势等8大关键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

自美国陆军推出“多域战”概念以来,美国高层很快达成共识。2017年11月新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指出,美军要维持全谱部队,国防部必须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空间领域,发展新的作战概念和能力,确保联合部队有能力阻止和战胜对美国的各种威胁。各军种也是采取积极的态度来推动“多域战”概念。有着“未来部队设计师”美誉的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是“多域战”概念的推动者。2016年11月11日,“多域战”概念被正式写入新颁布的美陆军条令出版物《作战》。“多域战”概念被列入顶层条令,彰显了美陆军改革的方向和决心。2017年,空軍提出“多域指挥控制”新概念。海军陆战队与陆军联合发布《多域战:21世纪合成兵种》白皮书,详细阐述了“多域战”概念实施的必要性及具体落实方案。海军则提出“分布式作战”。高层共识为“多域战”从概念走向现实并推动陆军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

改革方向——打造多域陆军

在“多域战”概念的主导下,未来美陆军将具备作战要素多域融合、力量编成精兵多能、武器装备高技术密集等特征。

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发布的《作战》条令称:“作为联合部队的一部分,陆军通过开展‘多域战,获取、掌控或剥夺敌方力量控制权。陆军将威慑敌方,限制敌方的行动自由,确保联合部队指挥官在多个作战域内的机动和行动自由。”这意味着陆军要具备将作战效能投射至空中、海洋、空间和赛博等领域的能力。例如:击沉军舰、压制卫星、拦截导弹乃至入侵或破坏敌方指挥控制系统等,从而既能主导或支援其他作战域夺取制海权、制空权以及制网络权,又能在其他作战领域力量受到限制而丧失优势时,通过自身力量为地面行动创造优势环境。

第12空中联合作战中心

美陆军参谋长马克·米莱指出,多域特遣部队将是相关单位组成的小型部队,1500人规模或类似规模的部队。它将具备的作战能力是目前4000人规模的旅战斗队所不具备的。规模小型、分散部署的部队,在战场上将具备更强的杀伤力、生存力以及更灵敏的反应能力。

美陆军高层认识到,推动“多域战”概念走向现实,除了人员、条令、组织结构的调整外,离不开高技术的支撑。装备部正在人工智能/机器增强、不依赖太空的可靠定位、导航与授时、战场零耗能能力等领域设立“重要技术目标”并展开研发。

责任编辑:葛 妍

猜你喜欢

美陆军陆军部队
美陆军“边缘”演习展示新技战术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美陆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及特点
中国陆军司令外事“首秀”给了巴基斯坦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
美陆军弹药保障力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