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来中东的美俄博弈与未来局势走向

2018-12-08慕小明

军事文摘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东地区美俄盟友

慕小明

中东在冷战时期曾是美苏争霸的主要角力点。苏联解体后,美俄力量对比呈现出“美强俄弱”的“两极”态势。自叙利亚和乌克兰相继爆发危机,俄罗斯以“反恐”之名出兵叙利亚,不仅强化了俄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影响力,更是改变了美俄在中东的力量对比和攻守态势,使俄成为影响中东局势走向的重要域外“玩家”。特朗普上台后,明确把俄作为美在中东地区的主要战略对手,出台了“联以、联沙、强化同盟”为主轴、同时在遏制伊朗、反恐和“世纪协议”3条路径上同时发力的中东政策,与俄在中东展开全面较量和争夺,使得本已矛盾重重的中东局势更加复杂难解。

俄罗斯的中东政策调整

俄罗斯自2015年9月30日介入叙利亚内战,帮助叙利亚政府军逐渐扭转了战局,且以反恐军事行动为主要抓手迅速打开中东局面。2017年12月6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在叙利亚已完全击溃恐怖分子,次日俄军总参谋部宣布完成在叙反恐任务。11日,普京亲赴驻叙利亚下令撤出大部分驻叙俄军,同时宣布保留俄军驻叙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俄在叙作战期间,叙境内共有超过8.75万名武装分子被消灭,叙超过95%的领土和包括其主要城市在内的1411个居民点被解放,约12.2万个恐怖分子设施被摧毁。

2018年4月以来,叙利亚政府军攻克了反对派在首都大马士革郊外的东古塔据点,从此接连收复了除库尔德控制区以外的大部分国土。从目前的叙利亚战场形势来看,“伊斯兰國”主体已被击溃,包括阿勒颇、霍姆斯、代尔祖尔等主要大城市在内的叙利亚大部分领土都在叙利亚政府控制之中,仅剩的伊德利卜省已陷入了叙利亚政府军10万精锐部队的重围,只留出西北方一小段与土耳其国土及其阿夫林控制区接壤的狭小地带。

随着“伊斯兰国”的溃败解体,叙利亚问题的焦点实际上已由战场争夺逐渐转向政治解决。当前,俄罗斯的中东战略正由军事手段介入向推动叙政治进程转变,在巩固叙利亚战场成果的同时,积极争夺叙政治进程主导权,并采取了与地区重要国家广泛合作的策略。俄与中东国家广泛发展关系,甚至分化美国中东盟友阵营,目的是增强中东国家对俄的战略借重,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俄在中东的战略影响。

埃及街头悬挂普京海报,对俄罗斯总统访问表示欢迎

主导叙利亚政治和解进程。俄强调推动叙政治进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突出叙利亚人民对话大会、阿斯塔纳对话会和索契峰会等抓手的作用,意在以战场优势换取其在叙未来政治安排中的主导权,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收益。在俄主导和推动下,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确立了阿斯塔纳对话会和索契峰会这两个叙利亚问题和谈机制,确定了叙利亚4个“冲突降级区”,俄土伊“三驾马车”机制在叙利亚政治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用。俄继续保留常驻叙利亚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实际上是保持军事威慑,为根据形势需要再次武力介入中东预留后手。9月7日,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首脑会议,着重讨论叙利亚局势特别是伊德利卜战事。随着俄土索契峰会达成在伊德利卜设立非军事区决议,10月15日伊德利卜非军事区正式设立,由土耳其军队和俄罗斯军警组成的巡逻队监管。伊德利卜非军事区如若得到有效推进,将有助于尽快实现该地区的相对稳定,标志着叙利亚和平进程的探索进入“深水区”。

强化传统盟友关系,分化美国中东阵营。俄通过介入叙利亚局势,不仅强化了与盟友的关系,还改善了与以色列、沙特等美国盟友的关系。自普京宣布叙利亚撤军后,旋风式访问了埃及和土耳其。俄与埃及恢复直航,寻求建立自由贸易区。俄土关系不仅加强了在政治、经贸和军事等方面的战略协作,土还顶着美国的压力从俄购买先进的S-400防空系统。俄高调反对美制裁伊朗,解除了向伊朗提供浓缩铀设备的禁令,并恢复向伊朗提供S-300防空系统。伊朗则向俄开放哈马丹空军基地,与俄联合生产核燃料、合作建设热电厂,并就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建立自贸区同俄展开谈判。2017年10月6日,沙特国王萨勒曼访俄并签署了涵盖能源、经贸、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文件,决定购买俄制S-400防空系统。自2016年以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3次访问俄罗斯,2018年5月9日还出席了俄卫国战争胜利73周年阅兵活动,与普京就双边关系、巴以问题、叙利亚局势、伊核协议等交换意见。

俄罗斯借在叙利亚打恐成功重返中东,不仅坐实了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增强了地区国家对俄的战略借重,并为进一步掌控和影响中东局势发展积累了不少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掣肘因素。一是俄试图主导的叙利亚政治进程进入“深水区”。美英法三国代表拒绝出席俄主导的叙利亚全国对话大会,目的就是不给予俄主导的叙利亚全国对话大会平台以合法性。伊德利卜非军事区的运行,也意味着叙已事实分裂,政治进程更加难解。二是是俄的中东盟友关系脆弱。“俄伊土三角”各怀心思,缺乏长远的共同利益,难以长期为继。俄与土耳其、沙特、埃及等国签署的军售合同,更多的是俄利用美盟友体系分化之际采取的投机行为,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三是俄经济实力不济难以持久。俄劳师远征,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俄两次宣布从叙利亚撤军即是为避免陷入持久作战。

美国的中东政策调整

自2011年从伊拉克撤军,美国在中东开始实施收缩战略,干预中东事务的动力和决心大不如前。特朗普上台后以“有限存在平衡”的方式重新介入中东事务,扶植沙特和以色列等传统盟友以平衡伊朗和俄罗斯影响力的上升。

伊朗向俄罗斯开放哈马丹空军基地

加强军事介入。为回应叙利亚化武事件,特朗普先后于2017年4月和2018年4月两次下令美军对叙利亚政府军目标进行直接军事打击。目前,美军在叙利亚实际兵力已近 3000人,主要驻扎在叙北部库尔德武装和伊德利卜省叙反对派控制的区域。截至2017年9月,美国中东驻军规模达54325人,是非战争时期的峰值。

修补与传统盟友的关系。面对俄罗斯和伊朗的竞争,特朗普希望拉近与沙特和以色列这两个盟友的距离,改善被动的局面。特朗普上任后的首访选择了中东,与40多个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首脑举行利雅得峰会。美沙两国签署了1100亿美元巨额军火合同,同时还达成未来10年总额为3500亿美元的后续武器交易协议。特朗普还“破例”访问耶路撒冷犹太哭墙遗址,表示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巴以和平方案。2017年9月18日,美国启用首个部署在以色列的军事基地,以应对来自伊朗的弹道导弹威胁。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宣布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同时强调美国仍致力于推动双方都能接受的和平协议。2018年3月4日—15日,美以举行代号为“杜松眼镜蛇2018”联合反导军事演习,参演美军达2500名。

退出《伊核协议》。特朗普政府将伊朗视为美与地区盟友共同的敌人,认为其“威胁越大”,美国的中东同盟体系就越牢固。自上台起,特朗普就指责伊朗发展弹道导弹技术违背协议精神,称《伊核协议》有“灾难性的缺陷”,号召中东国家“孤立伊朗”并签署制裁伊朗的法案。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制裁。10月,美国新版《国家反恐战略》将伊朗列为“首要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将打击恐怖主义与遏制伊朗相挂钩。11月,美国将启动对伊朗的第二轮制裁,目标是将伊朗的原油出口降为零。美国的对伊制裁,目的就是要全面遏制伊朗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扩张,防止在中东形成所謂的“什叶派弧”。如果制裁失败或者伊朗拒绝合作,美国或可能将以色列或沙特推向前台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

特朗普虽然加大了对中东的战略投入,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东战略收缩的整体态势,其在巴以问题上的表态,更是直接伤害了中东地区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感情,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使美陷入“失道寡助”的被动局面。特朗普的中东政策调整,使得美伊关系严重倒退、中东地区出现站队外交和新的军备竞赛,给中东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增添了新的变数。不过,美国与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以色列等传统中东盟友具有根深蒂固的战略关系,是中东几乎所有问题都绕不开的关键角色,也将是中东国家未来不得不重视和借重的主要外部力量。

未来美俄争夺将“斗而不破”

中东地区正处于新旧格局转换之际,美俄在中东的战略竞争加剧,进一步凸显了中东的地缘战略价值,也增加了中东形势的复杂性。

形成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复合型”安全问题。叙利亚战争收官之战伊德利卜战事戛然而止,使得叙利亚政治进程前景渺茫。美单方面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进一步激化巴以矛盾,使得中东和平进程遭受严重冲击。美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使得美伊、伊以爆发战争和武装冲突的风险显著上升。“伊斯兰国”实体虽已溃败,但其成员化整为零,更是加剧了恐怖主义扩散的危害。据联合国负责反恐事务的副秘书长弗拉基米尔·沃龙科夫8月23日提交的联大报告称,虽然“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遭遇重大挫败,但其对国际安全构成的威胁仍值得高度关注。他表示,“伊斯兰国”在两国的成员总数估计超过2万人,其核心部分仍可能继续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存在下去。

特朗普“破例”访问耶路撒冷犹太哭墙遗址,表示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巴以和平方案

地区各主要力量加剧争夺。英国不断深化同沙特、约旦等地区国家关系,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同时积极介入也门和卡塔尔。法国高调反对美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立场,积极同地区国家开展对话,加大对沙特、埃及、卡塔尔等国的军售。欧盟也加大了对巴以和平进程的斡旋力度,敦促美国遵守伊朗核协议。卡塔尔断交危机、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独立、黎巴嫩总理哈里里辞职、土耳其出兵叙利亚北部地区等重大事件都是生动体现。

地区力量分化组合加速。随着美俄博弈不断深化,中东地区以伊朗、沙特、以色列、埃及为主导的传统秩序已然崩溃,但新秩序尚难形成,在相当长时间里将是以美国、沙特、以色列为一方和以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为另一方的两大阵营对垒局面。

在中东地区新的复杂形势下,美俄地缘政治博弈将更加激烈,从而加速中东地缘政治力量的分化与重组,重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下一步,美俄将围绕地区主导权在军事和政治领域持续较量和巧妙运筹,并展开更加激烈的争夺。

俄美深知只有加强军事存在,才能有效控制相应势力范围,在战后政治重建中发挥影响力。俄虽宣布从叙利亚撤走主要军事力量,但却通过保留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确保俄在中东拥有永久军事存在。俄罗斯将精心经营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组成的反美“什叶派弧型地带”,进一步强化同伊朗、土耳其的“三驾马车”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同沙特、以色列等美国传统盟友的关系。

美俄双方会尽力避免产生正面军事对抗,在激烈争夺的同时开展有限的合作

特朗普则将继续按照“阿以关系先于巴以关系正常化”的思路推动解决巴以问题,为美“亲以、联阿、反伊”的中东政策打造杠杆。9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了叙利亚新战略,将驻叙美军的停留期限无限延长,目的就是长期分裂叙利亚,以此拖住并削弱俄罗斯。此外,美国有意将库尔德地区培植为新盟友,以此作为干预中东事务新的变量。未来,不排除美给予库尔德控制区更大的自决权,甚至表态支持其独立建国等方式,以获得更大的地缘政治利益。

总的来说,虽然美国在中东地区仍拥有较大主动权和回旋空间,不会轻易给俄留下战略真空,但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更在意“美国优先”,不愿充当领导者角色和中东地区盟友的免费保护伞。而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虽然迅速提升,但主要是利用美战略收缩之机,难以与美在此展开全面的战略竞争。这一点,从10月23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和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的会晤中就可见其一斑。双方均表示,俄美军方在叙利亚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沟通,愿意就叙利亚和其他问题扩大对话。可见,无论美俄在中东地区如何角力,出于各自的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双方都会尽力避免产生正面军事对抗,在激烈争夺的同时开展有限的合作。

责任编辑:张传良

猜你喜欢

中东地区美俄盟友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环球时报:美国找盟友,就像渣男在养鱼!
中国东盟友谊歌
中东政治伊斯兰运动与教派权力冲突
是对手,更是盟友
中东地区未来商业航空领域缺口巨大
美俄聚焦东南亚
基于证据理论的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演化分析
中东地区当前的宗派地缘政治格局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