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结合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2018-12-08赵海燕长春光华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体育锻炼体质

文/赵海燕,长春光华学院

前言

现代大学生运动时间过少、营养过剩的生活方式已给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运动是增强人体体质的重要方式,体育锻炼已成为提高大学生增强体质和健康促进的最积极有效的方法,已越来越受到体育界和广大国民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工作相对薄弱,尤其是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运动健身的措施则极为匮乏。因此,加强大学生体质和健康促进的研究,提高大学生的科学健身意识,并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学生体质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构建符合大学生的身体特点,建立具有实效性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进而引导学校、社会和家庭根据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科学安排体育锻炼,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中函待解决的问题。

1 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机制

1.1 生理学机制

运动作为一种应激源,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引起各种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脑中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首先触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从而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乃一内啡肤从垂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细胞处释放,同时,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特别是B一内啡肤等内源性阿片肤物质、儿茶酚胺、5-HT等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统一应激状态下全身各系统的机能,它们含量的改变可能在运动导致的情绪变化中起媒介作用等。发现运动可使紧张压抑减轻;提高欣快感、协调性;减少疲劳与激怒;并认为这些情绪变化是运动引起血浆6-内啡肤升高的结果。运动对脑内神经递质的活动有积极影响,能够改变神经递质的浓度,影响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从而引起各种心理效应。

1.2 心理学机制

应激是有机体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体育运动是一种重要的强制性应激源,它主要表现在为完成特殊的目标或按照某种特定要求去行动而对身体施加的压力。在运动中机体处于应激情境之中,会动员生理和心理的资源与力量尽快的或尽可能的来适应运动情境。“适应”不仅包括对运动环境的驾驭,也包括忍受威胁或伤害、重新看待以往的事件、正视现实、积极利用各种运动技术与技巧控制局面等各个方面。经过长期的运动,将会巩固或牢化这种应付模式,使得机体产生适应性调整,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护心理健康。

1.3 社会学机制

体育运动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实现或加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体育运动是经人们美化和理想化的特定的社会文化方式,人们可以借助体育运动这一社会文化方式,通过认识、调整和改造其心理品质与行为方式,并使其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使异常的心理得以矫正。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正常生长和机能的全面发展,也能促进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到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的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意志、情感、个性等心理品质。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个人社会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心理咨询结合运动干预的途径

2.1 健康管理的构建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是建立在总结和积累故有体系的基础上,是与大学生健康有关的诸多如健康教育、体育活动、家庭及社会等因素相结合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综合性健康管理。它将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归为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大的方面。并提出学校除了要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测工作外,还要对校园软硬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建设,提供包括校内基本保健、心理咨询、营养指南、学习生活方式指导、体育锻炼(包括场地)等项目的服务。要求大学生在新生入学时即参加到健康管理的队伍中来,对他们进行持续的健康管理即不断的干预---咨询---再干预---再回馈。大学生健康管理把被动管为主动管,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了健康信息的互动交流。

2.2 健康管理档案建立

大学生健康管理档案的建立为我们根据学生的健康信息设定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依据。让每位参与健康管理的学生及时了解了自己的健康并实现了信息的回馈;帮助我们展开了个性化、人文化的干预指导及常规化的体育及健康教育,为大学生预防疾病和健康管理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为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了参考的价值。通过提出建立针对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档案,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2.3 运动处方建立

运动处方简便易行、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是大学生调停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如能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加显著。高校体育工作者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和态度,开展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是要加强大学生心理效用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从而用运动处方来科学指导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 结语

心理咨询结合运动干预不仅促进了大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的不合理因素。将学校健康教育、运动干预、医院、家庭及社会健康影响等因素科学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构建出了全方位、系统化的大学生健康管理新局面。配合健康管理体系的应用,可将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干预---医院的体检---心理咨询机构的大学生的健康信息综合化,健康评估全面化,健康教育互动化,为统计分析健康信息、收集整理评估结果、实施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浙江省农村大学生的人格状况及体育运动干预价值[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2] 赵彦.我国学校实施学生健康管理新战略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04)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