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研究
2018-12-08周荣
文/周荣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研究
文/周荣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亦是当地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要提高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收入,就必须立足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就业能力提升
1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重要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流动已成为普遍现象。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获取的收入也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整体相对较低,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受制于文化水平也有欠缺。目前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增加的两个突破口一是就业能力的提升,一是创业能力的提升。其中就业能力的提升是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创业能力的提升要综合考虑创业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创业动机、资金拥有量、社会关系网络和民族地方创业的氛围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作用。
2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的经济视角分析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因此,基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是必选的要求。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有权分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将提供劳动力要素的质量作为核心环节,从而提升劳动力质量,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作为城市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理应获得更多的社会公共福利。就业能力提升机制和创业培训机制供给理应将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纳入其中,使其获得更多的提高劳动收入的机会和可能,提高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个人收入和家庭经济收入总和,通过返乡创业等政策激励和创业培训,切实发展当地少数民族经济。
3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的社会视角分析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演变有直接的关联,调查显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女性农民工外出打工后,返乡创业的人数远远落后于城市流动人口数,由于女性人口的外流,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社会结构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外出打工的少数民族女性外嫁,加上现代婚恋观念对传统民族地区婚姻习惯的冲击以及我国男性人口数量的显著增加,导致了民族地方农村大龄男性农民的“结婚难”现象愈加严重。事实上,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收入,不仅受制于她们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职业分类、婚姻状况,同时还受制于本民族的传统的社会观念和职业传统。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的提升不仅是其家庭本身的经济发展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的科技视角分析
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增加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一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会发生重要变化。依托于互联网络平台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教育公平和全民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为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分享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对于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增加提供了更加现实的可能。智能手机的普及更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便捷的路径,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增加提供了更多的要素选择。
5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的文化视角分析
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尤其民族歌舞、民俗的表演,很多都是由少数民族的女性来展现并广为流传的。提及少数民族,社会公众的第一反应都是民族地方精美的民族服饰和优美的民族歌舞。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很多少数民族女性农民离开了家乡,她们在城市从事普通工作,而原来所居住的村落也成为“空心村”的一部分,他们与传统的文化传承渐渐远离。除了固定的拉力发展旅游业的民族乡村,从事民族歌舞表演的少数民族女性已经将民俗表演作为固定职业以外,对于大多数背井离乡的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而言,是否还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实难题。很多人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习惯于城市生活环境,很难再完全融入传统的民族乡村生活,因而对于这一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加、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就必须跳出原来的视野,立足于当下的现实困境,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思路。
6 结语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不仅是自身家庭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不同的视角探究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收入问题,寻求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增收的对策与思路,对于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和创业能力拓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杨云燕.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佤族女性农民工婚育变迁——以云南省沧源县莱片村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5(1):36-42.
[2]杨国才.边疆少数民族妇女流动的特征及变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60-161.
[3]李玫.民族地区返乡女性农民工创业动机与创业规模[J].理论与当代,2013(8):34-35.
周荣(1977—),女,江苏赣榆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立项重点项目“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SHA00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