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8-12-08张立真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依存度摩擦国际贸易

张立真

(中国政法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089)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举世瞩目的大国,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就一直稳步向前发展。1979年双边贸易额仅有24.5亿美元,2014年双边贸易进出口额为5906.8亿美元,增长5.1%。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240.2亿美元,增长1.9%,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6%,下降0.1个百分点;美国自中国进口4666.6亿美元,增长6.0%,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9.9%,提升0.5个百分点。美方贸易逆差3426.3亿美元,增长7.5%。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到2016年这个额度又增长至5196.1亿美元,30多年的时间,两国双边贸易增长约211倍,不失为一个奇迹。不仅如此,与早期相比,中美的双边经贸合作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合作内容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双发引擎。但是,有贸易存在就会因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在发展进程中也是不断出现着各种的贸易摩擦。

二、导致中美双边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问题

人民币汇率可以说在中美之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自2003年开始,美国就多次以中美贸易失衡为由拿人民币汇率向中国政府施压。我国政府一直本着求同存异、最大可能缓解摩擦的立场,在2005年对我国汇率进行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度增值。但美国仍继续拽着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为了转移经济疲软的压力以及国内种种矛盾,又对人民币汇率频频出手。而实际上拿人民币汇率来制造贸易摩擦只是美国的一个表面意图,真正的目的就是遏制中国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日渐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则是美国的经济一直在走下坡路,一升一降,自然会让其感到被追赶的压力。而汇率问题,则是一张屡试不爽的“万能牌”。

(二)美国利用贸易规则主导权压制中国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仅十几年的时间,对于相关贸易规则及争端解决机制的运用不熟给实际贸易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方面,这是由于作为一个“新生”通常会出现的情况,需要在之后的贸易实践中不断掌握和学习。我国政府和民间在这方面也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需要加强对规则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也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规则及争端解决机制上的制定权注定给非制定参与方的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知识产权的争端中,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当中。随着中美贸易失衡加剧,为了弥补因此带来的损失,美国开始利用知识产权问题来和中国对抗,说中国产品多是侵权的,因而研发成本不高,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并导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三)对美贸易依存度高且贸易品种相对单一

中国对美国贸易出口的依存度在对外出口中是相当高的。虽然能从中获利丰厚,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一国的经济也越来越难以摆脱国际市场的影响。而有效避免损失增大的方法之一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对美国的高依存度,导致金融危机后中美贸易受到巨大冲击,需求迅速萎缩,让中国意识到了对美国高依存度的危害。虽然中美贸易量很大,但是两者在贸易种类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对中国出口多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而中国对美国则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半成品,如玩具、纺织类产品等低附加值的产品,这些都是极易被取代的产品。因此,就需要以价格方面取胜,而在这种情况下,又容易导致倾销的嫌疑,贸易摩擦也便屡屡发生。

(四)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始终未获得美国认可

在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中,中国适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直到入世15年后。入世后,包括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东盟成员国等50多个国家都给予了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而美国却一直将中国归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在实际的贸易中给中美贸易制造了不小的问题,尤其是在倾销的认定上。通常情况下,“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增加了中国商品被判为存在倾销行为的可能。

三、应对中美双边贸易摩擦的对策

(一)中美两国应加强由上至下的互信交流机制

中美之间的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中美在政治、经济、贸易、金融、军事等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的竞争与合作中。所以,当中美两国出现贸易失衡和摩擦时,不是任何一方能够单方面解决的,而是要双方在互信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因此,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两方应该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对话机制。并且,作为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大国,在对话机制中也应考虑将全球经济走向纳入共同的利益探讨范畴。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两国高层及政府机构间要加强沟通;二是民间经济团体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以弥补因理解问题的差异而造成的摩擦。

(二)熟练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并积极参与规则修改、制定

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力的逐步提升,我们不仅要充分掌握现有的国际贸易规则与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正当利益,同时,在国内法的制定上也要与这些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努力争取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作为一个全球贸易大国,我们有理由将其贸易理念灌输到规则的具体制定中去,这对于日后贸易中减少摩擦是极为有必要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中国参与规则的制定,能够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在国际贸易中的有利地位。我们不仅要做国际贸易规则的应用者、执行者,更要做国际贸易规则的引领者,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贸易便利化,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三)扩大内需以降低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

众所周知,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扩大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必然成为了中国摆脱贸易依存度最好的出路之一。另外,扩大内需可避免因过于依赖国际市场而带来的风险,也有利于减少中国同其他国家产生贸易摩擦问题。但是,对于怎样扩大内需则是见仁见智的。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应把扩大就业特别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当成扩大内需的关键因素;二是消除贫富差距,使广大的城乡居民能够公平地分享改革开放成果。这是扩大内需的两个根本和源泉。而目前政策多侧重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促进消费的政策除汽车、家电外,多数乏善可陈。在促进消费方面,现有政策侧重于刺激城乡居民扩大消费支出、减少储蓄比例,缺乏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消除过大收入差距、完善社保体系扩大居民消费的长远观点。这样的思路和政策,即使短期实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从长期来看可能得不偿失,甚至导致国民经济结构的恶化。

(四)通过发展自主品牌和提升技术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正如前文所说,我国现今出口产品还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半产品,附加值较低,而且外部竞争激烈,在劳动力成本日趋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发展自主品牌,生产的产品要有核心技术。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最终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的多样化出口。一方面,国家应在政策方面,基于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对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等创新的大力支持,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培养;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有忧患意识,为了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要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并且做好知识产权方面的自我保护。

(五)中国应积极争取美国“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逐步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个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并被世界上多数国家所认可,美国之所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实质上也并非从要件上来判定,更多则是从保护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这就要求,一是仍然通过不断的双边对话与交流加深美国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认识,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知。二是继续争取更多其他国家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从而影响美国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美贸易虽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摩擦,但是,从长期的、整体的发展趋势而言,两国的双边贸易潜力仍然是巨大的、有待深化开拓的。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必定不会是一切顺利的,笔者相信仍然会是一种先彼此互补,然后因竞争而产生贸易摩擦,再通过协调机制解决摩擦,最后继续扩大合作的路径不断走下去的。这对深刻理解促进中美两国贸易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许诗诗.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新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7,(4).

[2]倪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0,(45).

[3]雷达,李屹东.后危机时期中美经济摩擦政治化的性质、原因、发展趋势[J].探索与争鸣,2010,(5).

[4]黄庐进,唐怡.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王丽娜.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解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3).

[6]王亚飞.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依存度摩擦国际贸易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江苏省农地依存度的时空变化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摩擦是个好帮手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韩媒担忧对华贸易依存度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