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翻译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018-12-08刘晓静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种人才语言

刘晓静

(榆林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翻译界与文化教育、科技、经济、政治等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为频繁。此过程中翻译产业复合型人才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如此,按照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按照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来培养合格的、符合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性的翻译产业复合型人才即成为相关用人单位和教育机构目前的当务之急。

一、翻译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发展要求与需求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对翻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内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活动日渐丰富,涉外旅游行业、涉外商贸行业、国际交往行业等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提升中。但是,可承担起对外交流任务的高水平、高素质专业翻译人才却远远与市场需求不符。

按照“十二五”规划及经济跨越式发展和转型发展要求,翻译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和复合型的翻译人才缺口仍旧很大,甚至持续以不断加大的态势发展。据统计,中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为6万人左右,但是翻译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却将近50万人,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量甚至可达到100万人。

“一带一路”发展国策下,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极为迅速,翻译事业的日渐繁荣势必会进一步提升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此,如何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继而培养出符合要求与标准的合格翻译人才,就成为目前翻译产业发展所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翻译产业发展对翻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翻译在21世纪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决定着翻译产业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向。自从我国在2001年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之后,各类国际交流、国际会议、现金结算、贸易交易频频出现,使历史悠久的翻译充分发挥着其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作用。与此同时,翻译产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语言服务,其背后的各类小语种培训机构、生产语种转化服务设备的研发企业、提供各类语种间翻译服务的公司、提供各类语种转换咨询与建议的中介机构等,都伴随着经济的社会化、国际化发展而日渐作为巨大的产业链条而快速成长起来。

翻译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特色文化产业类别,其属于对外交流、国际贸易和合作中必不可缺的信息服务和语言转换产业,同样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国际化、开放化发展,为满足对外交流、国际贸易和合作等的持续发展需求,包含手译资格考试、笔译资格考试、口译资格考试等在内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考核标准必然更为复杂,相应的,对翻译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关注力度,也会随着复合型翻译人才需求量及翻译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提升。

二、基于经济发展要求翻译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一)翻译复合型人才培育方式与需求不符

翻译产业化发展要求翻译复合型人才培养在以人为主进行针对性培训的过程中,解决客观存在的质量和数量远不能满足语言转换服务的市场需求的情况,尤其是高级翻译人才极为匮乏的情况。两者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高校教育忽视翻译产业发展及对翻译复合型人才的重视方面。各高校教育难以提供高质量、全面性的翻译课程,比如教育复合型人才培训所需的翻译法律知识、翻译技术、翻译项目管理等与翻译相关的专业课程。其次,无法满足语言转换服务的各项差异化需求。比如,目前翻译人才的培养还主要集中在英语语言转换人才的培养,缺乏对意大利语、法语、德语等小语种语言转换人才的培养,目前所提供的培养方式以及语言转换服务的人才专业技能培养质量及水平,与人才需求不具备契合性。

(二)政府扶助及引导职能发挥明显不到位

国内相关部门在翻译产业发展方面的引导及政策规划并不到位。我国翻译产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政府部门在监督和引导方面的作用并不乐观。众所周知的是,国内教育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尤其是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同样翻译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样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但是很显然的是,目前政府尚未顾及翻译产业人才的培养扶植,虽然已经提出了人才教育战略,但是可执行力度方面和执行水平方面与期待之间还存在极大的差距。政府方面如何及时构建与翻译产业化发展相关的政府,如何为翻译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引导提供政策和资金助力,以推动翻译产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则是目前政府职能在翻译产业符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板。

(三)翻译产业构成要素无法提供推动作用

基于市场需求是翻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定位,然而目前国内提供语言转换服务的各类企业并不能形成完善的翻译产业链,甚至多数翻译服务企业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规模较少,虽然国内从事语言转换服务的企业大大小小近15039家,而正式从事翻译工作的技术人员将近3.5万人,其他以不同形式从事语言转换服务的工作人员将近10万人。

但是,假使将其计入翻译产业的内部构成与因素,多数提供翻译服务的企业规模小之又小,甚至只在1—2人左右。国内翻译服务企业服务能力的低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暴露无疑。此两次盛事中巨大部分翻译服务及收益都被国外企业赚走,国内翻译产业的年产值与国外相比,只能望其项背。

国内翻译服务的提供企业,在产业链和体制上与国外同等机构的差异导致目前翻译产业的发展相对艰难。国内语言转换企业自身的硬伤不仅制约翻译产业的顺利发展,同样会制约翻译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翻译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问题的应对建议

(一)明确政府引导职能,强强联手拓展人才培育网

针对翻译复合型人才培育方式与需求不符问题,目前可以做的依旧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推动翻译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在尝试提升翻译产业综合竞争实力的过程中,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国际化发展为最终目标,明确可以为翻译产业链发展提供辅助和扶助力量的政府部门,梳理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方式入手,引导和规范相关部门的扶助行为。比如,进一步细化翻译产业人才培养的科目,在各类高校设立对应的科目,缩小国内与国外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差距,完善考试与培育的制度、规章,为翻译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提动翻译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等,这也是促进翻译产业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客观前提。

对于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语言转换服务需求庞大问题,各高校和教育部门可联合各培训机构,从根本上为人才的培养铺设庞大的辅助网络,比如,设立包含意大利语、法语、德语等各类小语种的高质量、全面翻译课程及语言转换课程,提升翻译人才专业技能,着重培养应用性的综合翻译人才,完成语言转换服务需求、数量、质量之间的匹配。

(二)发挥翻译产业的反哺能力,创新全新翻译教学模式

在翻译产业化的过程中,重视国内翻译产业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方法、过程与国外现状之间的差距,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强化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比如,强化翻译教育机构、翻译企业与各个国家、国际译联和翻译协会的交流与沟通,引入成熟的、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教育理念,借助现代化国际信息资源的扶助,提升语言转化服务供应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加快国内区域范围内翻译产业化进程及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速度,将语言转换服务提供企业转化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进而促进发挥翻译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的积极动力。

对于目前翻译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质量与水平问题,以及翻译产业构成要素无法提供推动作用问题,建议进行现有翻译人才教育模式的改进,紧密联合或者结合翻译实践与传统课堂讲授,以探索教育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的模式为起点,尽量避开空洞说教。教学改革模式如果可以从应用型翻译教学创新需求角度入手,那么可将教学改革模式分成两个板块。其一为构建“高校”主导型,即将企业需求与高校翻译教学融合,完成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求,以便培养出应用型翻译人才。其二,可按照企业/市场模式的改善要求,以此为主导,围绕企业/市场需求,进行翻译企业需求和技能要求的深入研究。此两个模块可成为翻译产业“产、学、研”运作模式构建的基础及辅助。

(三)强化“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增加校企实践合作力度与频次

从强化“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角度而言,可将重视翻译教学实训和实习视为工作重点。可借助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企业和知名翻译企业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翻译教学实践甚至预先上岗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翻译实习实训基地,努力表现和提升自身实力,继而为就业及摸索企业需求奠定基础。各类国际会议和翻译实践活动也可成为提升学生技能的重要平台。

可建立外国语学院翻译中心和校内实训基地,以不同渠道和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俄、英、日、葡萄牙、法等语种的翻译,以及口译、笔译服务,为政府如外贸局等提供投资项目指南翻译等,借此来提升校企合作力度,并为学生提供翻译实践能力提升的机会,继而为社会、企业、政府等创造经济效益。

[1]葛秀丽,陶瑞雪.新媒体视域下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翻译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217-218.

[2]李萍.复合型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思考[J].学术探索,2013,(6):121-124.

[3]余亮,柏宣宇.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5):36-38.

猜你喜欢

语种人才语言
人才云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语言是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