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籍编辑中的常见文字问题

2018-12-08

活力 2018年17期
关键词:通假本字蔡桓公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哈尔滨 150070)

古籍编辑中增删改易不宜轻率。校书最忌讳任意改字,古书中文字问题较多,有时很难断定是非。下面笔者谈一下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见的几种文字问题。

一、古籍中的异体字问题

引用古籍的文字,尽可能使用简化字和通用字,但个别容易引起歧义的字仍可使用异体字。例如,我社在出版《东北地区东段中俄边界沿革及其界牌研究》一书时,清末官员吴大澂,规范字中已经汰“澂”留“澄”,如果文字处理为“吴大澄”,就会使读者无法判读是不是那位著名的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吴大澂。所以,在编撰中,吴大澂的“澂”字,在行文叙事中仍保留其原貌。

二、古籍中的避讳字问题

所谓避讳就是中国封建时代人们为尊敬君主、君主的亲属、圣人、贤者和长辈,在讲话时不直呼其名,在写文章时不照字直书,而用其他的字、词代替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起源较早,至少在周朝就有了。据《公羊传》记载,孔子作《春秋》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后来,这种习俗经过封建朝代长时期的应用,花样不断翻新,需要避讳的地方越来越多,而且不少朝代的皇帝自己都还规定了一些避讳的范围和方法。古书上避讳的情况是很多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1.避国讳。秦朝时置钱唐县,唐朝时便改为钱塘;唐朝时曾置明州,到明朝时改为宁波。为避清康熙皇帝玄烨讳,很多清代的书籍、刻本中常改“玄”为“元”,甚至就连常与生地配伍的中药玄参也改为元参。南京本名建业,晋元帝司马睿定都建业,为避晋愍帝司马邺讳,将“建业”改名“建康”。

2.避家讳。即父母祖先的名字,作为小辈,在日常言行或行文用字时要回避。司马迁的父亲名“司马谈”,所以在《史记》中,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名。 “赵谈”改为“赵同”,“张孟谈”改为“张孟同”。杜甫母名海棠,所以一生不作咏海棠诗。苏轼的祖父名“序”,所以苏洵碰到写“序”的地方,改成“引”字,苏轼则以“叙”代替。

3.避圣讳。即避圣贤讳。如,现在不少人姓邱,其实,这些姓邱的先人最早并不姓邱,而姓丘。丘原是一个地名,即是以今山东临淄 (古称营丘)这一地命的姓(周武王封其功臣姜子牙于此,建立齐国后姜子牙的子孙凡住在营丘的,都以地名为姓遂为丘氏)。春秋末年,孔丘被举为“圣人”,这样,丘姓就和孔子的名字犯了忌讳,所以就改“丘”为“邱”了。有些历史人物的名字由于和当时皇帝的姓名犯忌讳,有一些被改了。比如在《汉书》里,把“庄子”写成了“严子”就是为了避东汉明帝刘庄讳。如果不了解这一情况,就不知道“严子”是何许人物。

三、古籍中的通假字问题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从语音方面来看,有以下四种情形:

(一)同音字通假: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同或相近。例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二章》)(“畔”通“叛”)例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通“早”)例③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例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例⑤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二)双声通假:是指通假字与本字的声母相同,韵母不同。例①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胡”通“何”) 例②太后盛气而胥之。 (《触龙说赵太后》)(“胥”通“须”)例③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庄子·逍遥游》)(“培”通“凭”)例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例⑤毋内诸侯。 (《鸿门宴》)(“内”通“纳”,两字同声部。)

(三)叠韵通假:是指通假字与本字的韵母相同,声母不同。例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参”通“三”)例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具”通“俱”)例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例④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例⑤置之河之干兮! (《诗经·伐檀》)(“干”通“岸”)

(四)音变通假。指通假字与本字的声母和韵母都不相同。例①扁鹊望桓侯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读“xuán”。 )例②将军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读“pī”。 )

从字形(同偏旁)方面来看,有以下两种情形:

(一)同声符的字可以互相通假。其根据仍然是音同或音近。在古汉语中,按谐声规律而言,声符相同的字,古音必然相同或相近。 例①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史记·陈涉世家》)(“适”通“適”)例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匪”通“非”)例③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

(二)以简通繁,即用一个笔画较少的字代替一个笔画较多的字。例①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例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取”通“娶”)例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受”通“授’)

古籍整理类图书具有专业性强、学术含量高、文化价值大等特点,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璀璨文明的传承和弘扬,在出版此类图书时不仅要求编辑工作者有较高的文化使命感,而且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古籍编辑的文字功底、文献知识、古文阅读能力和学术心态等,往往影响着古籍整理类图书出版的最终质量和价值。如何寻找一个更合理、更可行的校对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校对原则等,都还需要不断探索,需要实践检验。

猜你喜欢

通假本字蔡桓公
词句中的人物性格
成语别字成因刍议
通假字
讳疾忌医
环县方言本字举例考释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释
《洛神赋》“清阳”词义训诂
浅说通假字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