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党”何以变成网络新闻普遍现象
2018-12-08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哈尔滨150000)
标题是对一则新闻中心内容的概括,是读者筛选新闻的重要元素。读者通过新闻标题阐述的新闻基本内容决定是否继续浏览。由于新闻标题从很大程度上影响新闻的浏览量,在竞争白热化的网络新闻以及移动端推送的时代,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高点击率和高访问量成为媒介之间的主要竞争点。因此,很多网站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为博眼球提高点击率,才出现了“标题党”现象。
一、网络新闻中“标题党”的类型
跟原创新闻相比,大多数新闻网站更多的是转载的新闻。但是,大量转载的稿件,如果不对标题进行修改,很难能引起读者关注,同时搜索引擎也不会抓取。所以各家网络媒体为了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满足不同受众的特定需求,改标题就成了一种通行的规律,“标题党”现象也由此而生。现对网络新闻中存在的“标题党”的类型进行分析。
(一)管中窥豹,强化细节,弱化主题
由楚天都市报刊发的 《老人不听劝执意给骗子汇款民警上门保住近百万元》一文,本是揭示社会上存在的以老年人为坑害对象的诈骗案件,并对民警及时出手相助表示肯定,然而经过 “标题党”之手,把文章中列举骗子在电话中提到“此事不能让他人知晓”摆出来,作为新闻的标题,即《老人不听劝执意给骗子汇款称此事不能让他人知晓》,文章原本强调的揭发犯罪案件,以及遇到此类问题的应对方法,一概没有表达出来,反而模糊了主语,没有陈述清楚“此事不能让他人知晓”实际是骗子用语,误导了读者,难以反映事实的真相。
(二)无中生有,制造爆款博眼球
由人民网发布的《“中方入侵希拉里邮件服务器?”外交部回应:中方坚决反对窃密活动》一文,主要阐述了中方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坚决反对并打击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窃密活动。中方在倡导国际社会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通过对话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然而经过“标题党”之手却成了《美指责中方入侵希拉里邮件服务器 外交部回应:你觉得呢?》“你觉得呢”完全是新闻中根本不存在的字样,这种标题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事情似乎另有隐情,而实际上新闻中要表达的观点十分鲜明,并没有任何的遮遮掩掩。这种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不惜篡改标题以博眼球的,使新闻要表达的观点被曲解,是概念异化的表现。
(三)转移话题,社会化娱乐化倾向
环球网新闻 《英国游客称泰国游玩时被下药强奸警方以丢失财物案处理》一文中,主要介绍了英国游客经历这一事件的过程,以及泰国警方的反应。经其他媒体转载之后就成了 《真相细思极恐!英国游客被强奸究竟怎么回事?背后原因及详情毛骨悚然》不但没有描述出文章主要内容,反而是对改新闻事实进行了夸大,并对新闻中未提及的事件背后原因进行不恰当的渲染。标题党就是抓住了此类新闻的敏感词,并对新闻进行神秘化处理,企图吸引读者的注意,达到增加点击率的效果。这种标题的处理实际就是一种新闻娱乐化的倾向,并没有关注新闻的传达的事实,却故弄玄虚横生枝节。
二、“标题党”存在的现实基础
(一)自采新闻不足,靠改标题撑门面
按照 《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网站只能转载规定范围的新闻,或者在原创新闻的基础之上进行再加工,集合成专题新闻。这就意味着,新闻网站除了发布少量原创稿件外,搜集和整合来自其他媒体的新闻稿是其主要的编辑职责。这样一来,网络新闻资源相对匮乏,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面临品牌建立的困境。为了走出这种困境,并避免对原内容进行修改所造成的侵权,大量网站通过修改标题来弥补自己自采新闻不足的短板,以突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吸引受众的眼球。
(二)缺乏有序竞争,一心追求点击量
众多网络媒体生存的主要途径来源于各种形式的广告收入,受这种行业现实的支配,点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网站的经济效益。网络媒体要得到丰厚的经济效益,点击量是首要保证的基础保证。所以,各家网站都使出浑身解数,用具有爆炸性、尖锐性、庸俗化、娱乐化的词语激起人们的猎奇心理,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标题本该秉承的真实性以及规范性,违背了受众本位的初衷。
(三)传播载体不同,网络新闻标题更难出新
在新闻的表现形式上,网络新闻与传统纸媒存在差异。纸媒的新闻标题表现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单行标题,也可采用复合标题,且标题与内容一起出现;而网络新闻标题大多采用的是单行标题,题长受限,且新闻标题与内容是分开的,是递进式的分层展现。受众在浏览网页时,最先接触到的是新闻标题,因此,在面对网络海量的信息与受众有限的注意力时,只有新闻标题引人入胜,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标题对于网络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海量新闻存问题,监管成难点
从监管层面来说,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与网络新闻相关的规定与公约,但在执行方面,并没有可以操作的具体细则,对网络新媒体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对“标题党”现象没有相应的惩戒制度,没有形成法律威慑力,这也在不同程度上纵容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滥。
(五)阅读碎片化倾向加剧,不断迎合大众心理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媒介渠道呈现多元化,信息呈指数增长。面对爆炸式的信息增长趋势,网民的阅读形式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据统计,约20%的读者,浏览新闻只看标题不看内容,详细阅读内容的读者仅占一成。在重大的热点事件中,网民常表现出一种对正面信息的质疑与不信任,更愿意相信网络上的各种“揭秘”、“曝光”。 不得不说,“标题党”正是利用了受众的这种心理,才能得到广泛传播。
三、“标题党”造成的影响
(一)假新闻甚嚣尘上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一味地追求用标题来吸引受众关注,势必会盲目突出新闻的趣味性、显著性和接近性,使得新闻标题逐渐走向擦边化、虚假化的状态。再加上网络的传播特性,受众之间可以互相转发,势必会造成虚假新闻的无节制蔓延。
(二)错误引导舆论方向
前文有述,约20%的读者通过阅读新闻标题来了解一篇新闻的中心内容,这类人群是不浏览新闻内容的,但是受众通过 “标题党”了解到的信息是片面的、极端的,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这很容易给受众带来错误的信息和引导,进而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错误的价值判断。
(三)弱化媒体公信力
公信力,是一个媒体在受众心目中长期形成的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但近年来,“标题党”的泛滥,是对媒体公信力的巨大挑战。这一方面背离了新闻原则,污染了网络传播环境;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受众对媒体的不信任,严重损害了媒体在受众心中的权威与公信力。对于受众来说,加强媒介素养,提升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批判性思维水平是抵御“标题党”侵蚀的重要途径。
对于媒介来说,互联网降低了从事新闻生产的门槛,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新闻从业者媒介素养的缺失。因此,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网络把关人制度,坚决杜绝“标题党”现象,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相关政策及法律的威慑,来治理网络“标题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