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2018-12-08环球新时空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卫星应用 2018年4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北斗卫星

● 文 |环球新时空(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曹 冲

一、北斗产业跨越三大台阶,实现五大突破

北斗产业近五年的发展,令人兴奋不已。因为它是实实在在地在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简单地说,可以用跨越三大台阶、实现五大突破加以描述。这是因为我国有了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才能够让产业创新发展有了主心骨,有了根基,有了奔头,实现自主可控,掌握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1.跨越三大台阶

第一个台阶是跨越自主可控关。我国卫星导航应用是从推广GPS产品开始的,而且是从大地测量一类高端定位接收机开始的。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一台测量接收机动辄十万,或者几万美元。到21世纪初,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导航产品的核心模块和定位接收机整机几乎全部是进口的,直到2005年我国才推出了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PS芯片组。而随着北斗系统的建设,我国成长起来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芯片,乃至高端的定位接收机芯片的公司,而且其中也有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

第二个台阶是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卫星导航产业是新兴产业,没有现成的产业链,北斗系统发展不仅促进了包括基础元组件(芯片、模块、天线等),系统集成(终端、应用系统、服务支撑),以及增值服务三大环节组成的产业链的整体形成,还完善了以科技创新、产业推进和条件保障构成的产业体系,从而保障产业稳步有序可持续发展。我国快速成长出一大批以北斗卫星导航为主业的有实力有影响的公司,特别是具有明显活力和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而且其中不乏为成长性相当好的民营企业。近几年,它们借助北斗发展的东风,茁壮成长,产值从几千万元增长至几亿元,有的升至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不出数年,北斗产业中必然会有多个百亿元产值的企业出现。

第三个台阶是形成了北斗在国内外的全球影响力,为推进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优良环境,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墙内开花墙外香”,这种无形的力量已经也必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尤其是他们能够引领和带动一大批北斗时空技术和产业公司,开拓进取,推动信息产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长,塑造崭新的智能信息产业,创造伟大的中国服务国家品牌,服务全中国全人类。

2.实现五大突破

早期在推广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产业的过程中,北斗产业始终在某些方面难以得到根本性的突破。随着北斗系统投入区域服务,使得这些问题获得迎刃而解的良机,尤其是在五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是在汽车前装市场,许多年前就希望国产设备进入汽车前装,终于在近年来获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汽车厂家自觉的需求,前装成为风尚,进而会有望成为标配;二是在智能手机中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是国外芯片厂家在推进,而且国产芯片也进入手机,北斗系统本身已经在国内外具有品牌效应,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三是在高精度应用上也有根本性突破,如具有中国特色的驾驶员考试系统,原来难度很大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以及新兴的无人机植保系统和无人驾驶系统应用等;四是在室内外无缝导航与通信导航融合定位方面得到突破,代表重要的发展方向,会在未来的三至五年间出现爆发性的增长;五是在北斗国际化领域实现突破,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在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北斗系统的影响力在与日俱增。

二、北斗产业现状:机遇和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

北斗系统并非中国人自娱自乐的项目,它是国家和平崛起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背负着服务全球的伟大使命,由于它最终能够提供全天候、全时空的服务,所以能够当之无愧地承载这样的任务。不过,北斗全球系统还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尚需付出极大努力,才能担此重任。

1.北斗产业在快速前进,在国际上的份额比例快速攀升

卫星导航产业,近几年在国际上比其他产业好得多,但是应用设备产值年增长率基本上是以个位数增长,而且日趋饱和,在增值服务方面年增长率达到20%。而在我国产业整体上仍然以20%以上的年增长率发展,这是北斗系统的巨大推动力所在。根据欧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管理局(GSA)发布的《GNSS市场报告(2017)》揭示,2016年全球GNSS产业产值折合为人民币大约为不足9000亿元,比原统计研究结果低很多。可能是统计方法和依据有很大调整的缘故。而在2016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显示,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18亿元,较2015年增长22.06%。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808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70%。

2.全力以赴推进北斗标配化,真正发挥北斗的效能作用

如果将国内外卫星导航产业市场,纳入一个较为统一的坐标系看,客观地说,以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在全球产值的占比在15%左右。

全球GNSS市场当下正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尽管欧洲和北美市场逐渐饱和,但全世界GNSS设备的安装数量预期会从2017年的58亿台飙升至2020年的约80亿台——预估地球上平均每人拥有超过一台GNSS设备。就GNSS设备普及程度而言,当前的发展中经济体逐渐赶上了成熟市场。发展中国家关键区域移动经济不断扩张,购买力不断增长,因此全世界GNSS设备安装数量主要由智能手机主导(占80%的份额),而位居第二的是公路细分市场,也就是汽车车辆应用。2017年,GNSS在智能手机上安装的全球社会持有量达54亿台,在车辆上的安装数量则为3.8亿台。而中国的智能手机和便携式终端社会持有量为12亿台,车辆安装(汽车、摩托车、共享单车)的社会持有量超过1亿台。预计至2020年中国GNSS终端社会持有量将为18亿~20亿台。

在市场上既然有那么多的GNSS终端,其中不乏具有北斗功能的终端,但是目前对于北斗存在“大众无感”的疑惑,这是因为许多应用是隐性的。我们有关方面统计数量往往仅限于国产北斗兼容机芯片的数量,所以向外宣布的应用数量一直停留在数千万套的水平。实际上,在2013-2015年间,我国具有北斗兼容机功能的终端年销售数量连升三级,突破一百万、一千万、一个亿,目前社会持有量已超过五亿台大关。

正如前面所说的“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因为全球主要的智能手机芯片和GNSS芯片供应商,均将北斗作为其不可或缺的标准化配置。因为中国是个大市场,要进入这一市场,北斗系统一定是必选项。而且从发展趋势来讲,GNSS四大系统也将成为标配化的选择。因此,我们应该全力推进北斗兼容机标配化进程,让北斗应用实现显性化,让我们国人真正享用北斗系统高科技的获得感,让北斗系统进一步发挥其新时空引领智能信息产业发展的伟大作用。随着北斗系统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们的北斗产业会越来越强大,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巨大市场的优越性,将其逐渐转变为竞争优势,进而成就核心竞争力。

3.旨在高远,要摆脱单打一的落后思维,通过融合发展更上层楼

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转换思维方式,要从建设全球利益共同体的角度,高瞻远瞩地去规划好北斗发展,要摆脱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等落后思维,克服浮躁心理,脚踏实地、齐心协力地开拓践行,做到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服务好全球用户。 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北斗系统和新时空服务等高新科技,发挥“创新驱动、融合引领、智能惠民”的战略策略思想,将北斗时空作为牛鼻子和核心主线,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串联集聚,实现军民用、天地基、室内外、有无线多重技术系统和产业体系的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新兴的智能信息产业发展,让智能城乡、智能出行、智能社区、智能家庭、智能健康、智能行业、智能企业、智能汽车、智能终端等泛在遍布,让智能服务人人共享,推进数字经济、知识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无所不在地发展,服务中国梦的圆满实现。

三、实施三大对标行动计划,打造北斗升级跨越版

北斗产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北斗系统推进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能够不失时机地把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升级跨越发展。在“十三五”至“十五五”期间,我们坚持“北斗导航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时空融合引领跨越,智能信息服务分享惠民”的战略发展方针,实施三大对标行动计划,为打造从北斗导航定位授时产业升级跨越发展至新兴的智能信息产业开拓远大前程。

1.对标全球GNSS产业发展,赢得国际竞争发展的话语权

以2020年为限,结合北斗系统全球化进程,加快GNSS进入互操作的步伐,以北斗/GNSS标配化为抓手,促进实现北斗的技术国际化、产品融合化、产业规模化、服务产业化、市场全球化,为我国赢得GNSS的国际竞争发展话语权,逐步确立中国为导航定位的强国地位。直接的结果是形成全球最大的GNSS单体市场,在用户数量和产值上均有望位居全球第一。

2.对标美国PNT,打造中国新时空,赢得产业发展主动权

2021-2025年间,我们以中国新时空直接对标美国的定位、导航、授时(PNT)发展规划,以北斗时空信息融合为基础,以通信导航技术融合为契机,推进天基地基、室内室外、地内地外的定位导航授时技术的融合,推进时空技术为轴心主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合,进而推动位置服务、移动健康、物流运输、精化管理监护、应急联动安全救援等为系列方向的智能信息产业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蓬勃发展,赢得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打造享誉全球的中国服务国家品牌。其直接结果是创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最大的一个产业,即智能信息产业。

3.对标中国现代化自身发展,结合中国梦,赢得体系化和知产权

2026-2030年间,从北斗导航产业向智能信息产业的全面升级跨越,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标志。其突出特点是实现了体系化推进,实现了多种技术系统、多个新兴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从根本上摆脱了与国外“剪不断、理还乱”的知识产权纷争纠葛,在信息时代的新兴的智能信息产业领域,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新时空服务体系,也形成了相应的强大知识产权体系,这是实现中国复兴强国梦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组成部分,其伟大意义现在还无法评估。

四、展望

今后50-100年间,我们将以卫星导航系统的时空为基石,集成光学、声学、电学、磁学、机械惯性学等多种物理手段,融合有线、无线、互联、物联、传感、超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网络数字系统和智能化技术,形成可互补、可交换、可替代、可共享的信息标准和资源,形成时空技术为主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新兴的智能信息产业,形成连接贯通整合一切的新时空服务体系,实现包括地下(和水下)与深空在内的海陆空天所有空间,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的所有时间,以及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所有环境条件下的时空信息泛在智能、实时动态、普惠共享服务。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北斗卫星
北斗时钟盘
miniSAR遥感卫星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静止卫星派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