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社会新闻需要掌握要领
2018-12-08
(哈尔滨日报社,哈尔滨 15000)
城市大爱、邻里互助、奇人异事、蹊跷案情……作为综合媒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新闻”正如其名,以反映社会大事小情、城市中喜怒哀乐为主要题材。走遍大街小巷,描写城市片段,或供读者以深思或获读者以赞许,或者只是一段故事,这就是社会新闻在一张报纸中不可或缺的“功效”。
除了弘扬正气、书写城市故事,社会新闻还肩负着鞭挞丑恶、匡正时弊,进行舆论监督的作用。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史无前例的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变革、观念更新、生活方式改变等。作为党报,社会新闻应以软实力,做好政策解读、观念输送,同时做好舆论监督,为政府帮忙、为民众解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此,在社会新闻的采写时,要注意以下要领。
一、舆论监督报道应有“度”
从业二十几年,面临过无数的线索和求助,有采用、也有舍弃,其原则就是“有利于城市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稿件的比例要合理,以光明面为主,配合舆论监督、案件、灾害类事件。
在此,我们谈谈舆论监督稿件的选题与报道角度。2012年夏,道外区大水晶街500余户居民停水5天,烈日炎炎,给居民生活带来困难。经调查,停水原因是进户水管渗漏,供水公司与物业相互指责“是对方责任”。事关民情,小事不小,在报道时,记者没有过多渲染管理部门的“缺位”,更多的提出“居民无水,生活不易”。见报后,记者与供水公司、物业积极协调,最终解决问题。
从打击黑车到窗口单位不文明形象,从食品加工黑窝点到无资质楼房售卖……舆论监督稿件应选择一个点进行报道,切勿打击一大片。写作时要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不形容、不扩张,写自己所见所闻,并保留相应录音、录像证据,必要时采取 “连续报道”是重要手段。1999年,哈市一家食品加工厂卫生情况堪忧,记者“潜伏”进入,见到加工间内飞满苍蝇。报道见报,这家知名企业十分嚣张,既不表态,也不配合管理、检查。对此,记者“穷追猛打”,连续几天进行报道,最终有关部门将其查封。在表面上,舆论监督是一种批评,但作为媒体,更应在督促上下功夫。让报道成为管理部门开展工作的一种佐证,争取达到双方配合,让舆论监督稿件有着落、解问题。
二、采访中寻找最耐读的细节
社会新闻自然离不开大千社会、家常里短,都是居民身边事。那么,如何能够让稿件耐读、有新意呢?采访中,寻找细节十分重要。
9岁男孩小嘉森患有白血病,2015年夏,已经外债累累的嘉森母亲向记者求助。感动于嘉森母亲的执着,记者还是走进了这个家庭,与很多困难家庭相似,嘉森一家也重演着不幸。为了找到报道角度,记者倾听着这位母亲的絮叨……直到说出了“儿子为了不拖累我们,都打算自杀”时,终于触动了记者的神经。原来嘉森在日记中几次写下了这样的话,让母亲偷偷地看到。当《九龄童的死亡日记》一文见报后,感动了众多好心人,几天时间,就筹款十余万元,给嘉森一家很大帮助。
此外,《一口痰,引发的纠纷》讲述了奥迪车驾驶员向车外吐痰,正好落在了后车的挡风玻璃上;《防洪通道乱停放,众司机抬车取道》是一辆捷达车乱停放,堵住了后面不少车,于是众司机下车,将捷达车抬离……件件小事引发纠纷,小小细节,既有故事性,也引人深省。
三、抓住励志典型,寻找城市力量
寻找励志典型,弘扬城市精神,这是媒体日常操作中,可遇不可求的“大餐”。2012年8月,一则“俩爷们落水,一大妈相救”的图片新闻引起编辑注意,讲述了一位六旬大妈见到两位男子落水后,英勇入水,将二人先后救上岸的感人故事。壮举可歌,记者当晚感到救人大妈——杨惠家中采访,连夜写出了一篇消息和一篇通讯,随后几天,央视等多媒体纷纷加入“最美大妈”的报道,最终为冰城又寻找到一位城市精神的代言人。
徒手接人的谢尚威、助人为乐好人张秀芬、救火战士高铁成、捐书达人韩振清……近几年,随着一位又一位见义勇为典型的出现,哈尔滨这座东北重镇的城市风尚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有了信仰,就有了力量,“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句话,在事实面前得到了印证。
四、增加稿件情趣,提高阅读性
社会新闻的稿件,选择面广、写法多样,除了一些典型、舆论监督报道外,还应有众多的有情趣、耐读的稿件,以增加读者知识,开阔读者视野,这也是读者对社会新闻的要求。当然,我们不提倡哗众取宠,更摒弃黄色暴力的低级趣味。而应选择能够对读者有益于生产、生活、破除迷信、身心健康、开阔视野的故事。
一起盗窃案件,从小偷也要拜师写起;鸳鸯来哈落户,竟引来野鸭子搭伙;古玩市场,两块断币重圆;拾到的七大梱纸币,是公交车丢的……林林总总,类似报道在见报后,均收到良好效果。
社会之大,每天都会上演不同的故事,或新奇,或好玩,或可笑,或具谈资……但社会新闻要保持健康、高雅,寓教于乐,稿件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益于社会的进步,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只要记者多接触地气,好新闻自然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