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管理对防控猪传染病的作用
2018-12-08刘俊
刘俊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卧龙镇畜牧兽医站 四川绵阳 622154
社会对猪肉制品需求量的增加,使得生猪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在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概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有必要加大畜牧管理力度,将猪传染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以确保猪的健康生长。
1 畜牧管理对防控猪传染病的作用
1.1 对猪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控作用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所发生的传染病,有部分属于细菌性疾病,生产环境不好、畜牧管理不当等,都是引发猪细菌性传染疾病的重要因素。细菌性疾病既有原发性的,也有继发性的,其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流行性,如果不能及时对细菌性疾病进行防控,就会对生猪养殖造成不利影响,生猪养殖场的生产效率也会大幅度降低。例如,副嗜血杆菌、猪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病原菌,如果猪感染这些病菌,就会对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引发其他的疾病。加强畜牧管理,使养殖人员充分认识到其对于防控细菌性疾病的重要性。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养殖场的卫生清洁工作,及时对养殖场消毒,阻断细菌传播途径,并为生猪提供均衡的营养,增强猪机体的抵抗力,以降低猪传染病的发生概率[1]。
1.2 对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作用
病毒性传染疾病对生猪的危害性极大,加强畜牧管理,能够对猪病毒性传染疾病起到良好的防控作用。例如,5-12周龄的仔猪很容易感染PMWS,尤其是断奶后的仔猪,感染此病的概率更高。并且,猪在排泄粪便,以及排出分泌物时,病毒会排出猪的体外,在病毒经过猪的消化道或者呼吸道时,其他的猪就会被传染。PMWS的原发性病原为圆环病毒2型,还可能出现其他病原的激发性感染。在对生猪进行日常管理时,只要采取科学的养殖方法,合理控制生猪的饮食,按照规定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等,就能够对该疾病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降低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2 加强畜牧管理防控猪传染病的策略
2.1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严格按照科学程序和规定的时间对猪进行疫苗接种,能够增强猪的抵抗力,降低猪患传染性疾病的概率。所以,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例如,猪瘟是一种常见的猪传染性疾病,一般公猪、繁殖母猪,以及育成猪,应该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进行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注射,每次的注射剂量为常规量的4倍。如果养殖区域内存在猪瘟疫情,应分别在猪三周龄时进行第一次免疫,在其八周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不存在猪瘟疫情的地区,则只需要在八周龄时进行一次免疫即可。此外,如果猪场具备条件,可根据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确定首次免疫时间。在注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四天后,猪机体就会产生免疫力,能够对猪瘟起到良好的防控作用[2]。
2.2 加大饲养管理力度
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加大养殖力度,做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并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以降低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概率。例如,合理运用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在断奶环节、育肥环节完全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如此一来,在猪群的生长过程中,才能够减少传染性疾病对猪的干扰。同时,采取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猪种质量,增强猪机体的抗病能力,并确保受胎率,增加仔猪的生产数量,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养殖效果,从而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效益,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更加稳定地发展。
2.3 做好农村养殖环境治理工作
我国农村地区的生猪养殖比较分散,许多农户都没有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畜牧管理意识比较差,一旦出现传染性疾病,影响面积就会比较广。所以,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强化养殖户的管理意识,使其能够采用科学方法养殖生猪。例如,定期对猪舍消毒,保持圈舍内良好的卫生条件,合理通风,确保光照的适宜度。当地畜牧养殖站应将养殖户组织起来,对其进行生猪专业养殖知识的培训,让养殖户学习先进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并对养殖户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内容还应包括常见的猪传染性疾病,以及这些疾病的特点、判别方法和主要防控措施。在养殖户熟悉这些内容后,才能更好地对猪传染性疾病进行防控[3]。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猪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传染性疾病,养殖人员应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同时,要加大饲养管理力度,对猪养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此外,还应做好农村养殖环境治理工作,为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其患传染性疾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