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彝语地名的语言性

2018-12-07吉克罗子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1期

吉克罗子

摘要: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考察彝语地名的语言性,在语言系统里的地名有着重要的语言发展历程和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气息,本文试图以小见大,以马边彝族自治县沙腔乡的彝语地名的语言性研究为个案,尝试运用语言学中的音译特征对彝语地名进行不同的命名方式及文化内涵的研究,尝试从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对彝语地名进行进一步整理与归纳,并试着对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或成果进行综述和总结。

关键词:彝语地名;语言性;沙腔乡彝语地名

地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一种语言词汇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系统中命名的符号,而彝语地名正是彝族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彝语地名的构成有一定的语法规律,地名用字的分布和本民族语方言的分布密切相关。所以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彝语地名的语言特点,是彝语地名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打算以马边县沙腔乡地名为例,主要从语言、词汇、语法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彝语地名进行语言方面的整理归纳并总结分析。

一、选题背景

沙腔乡是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辖乡,解放以前,沙腔乡位于“沙清觉莫”从字面意义上可以将这个彝语地名理解如下几个含义:(1)种植冬小麦的坝子;(2)用绵阳的毛做披着;(3)即为“木沙瓦杜”之意,即找个地方土地贫瘠、狗和陡峭;本文中意蕴取为第一种意义较为符合。这个地方是外来人员进入凉山腹地的中途休息站,同时也是凉山腹地彝族进入汉族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地名是专门指代大大小小的地域的语言符号,地名数量庞大,但并非一盘散沙,而是包含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方位指称系统。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沙腔乡的地名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全国性地名研究现状

纵观中国地名学的发展历程,可以以清末民初为界明显地划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即在前一阶段是漫长的传统地名学阶段,而在此之后是现代地名学的兴起阶段。中国地名学从传统迈向现代是一个一步一步不断渐变发展的过程。》,东汉时期,班固著成了《汉书地理志》,它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具有地名学研究意义的地理志书——。在班固之后《尔雅》、《释名》、《说文解字》都对地名学均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升华。以上这些历史性著作为我国现代地名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彝语地名研究方面

论文方面,沈媛的《宣威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张小花的《双柏县彝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期刊上,巴莫阿依的《凉山彝语地名初探》,吴光范的《彝语地名学初探》,沙马达各的《凉山彝语地名命名方式及文化内涵》,《彝语地名的汉字译音规则别树一帜》,《凉山彝语中的汉语借词》,《峨山彝语地名的文化语言学解读》。这些前人研究过的论文以及成果都论述了彝语地名学的由来以及它的变化发展,其中大部分相关论文内容都揭示了彝语地名命名的方式以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如在沙马达各的《凉山彝语地名命名方式及文化内涵》中,论述了彝语地名的几种命名方式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彝语地名的命名方式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三、对研究成果的评述

(一)综述--从以上文献研究现状可以看到,全国性的地名研究成果丰硕,区域性的地名研究成果也颇为多,在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区域地名研究其量增多,对不同地方的地名进行了多方面成系统的研究,但是针对彝语地名的此类研究不太全面,未达完整系统化研究。比如,本文以区域性研究论文《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西安地名研究》与《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曲阜市村居地名研究》为基本范例,以小见大来阐述彝语地名与之相对形成的一些不足之处。从搜集到已经发表过的文献资料来看,彝语地名研究成果蕴含着本民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但未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下针对彝语地名的语言性进行过完整系统化的研究。

(二)举例式论述

笔者想通过对以上文献的综合研究与对比分析之后,尝试以沙腔乡的彝语地名为例,从部分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下探讨(论述)彝语地名的部分语言性研究的可行性论据。以下是沙腔乡彝语地名代表性例子:

地形地名:“大宜岗乃坚”,意为用來做休息站的垭口。单音节,单纯词。

合成地名:“市直月儿坝”,“市直”指的是有树的地方,“月儿坝”指的是放羊的平坝,意为这个平坝有树而且可以放牧。五音节,合成词,联合型词语。

姓氏地名:“吉克觉坝”,“吉克”指的是姓氏,“觉坝”指的是平坝,意为吉克家住的平坝;这类地名是把名词放在前面起了限定修饰作用,呈现出“吉克+特征”的独特面貌。四音节,合成词,偏正型词语。

植物命名:“庶母拉达”,意为种植着柳杉树的山沟,例外还比如:翁子爵莫、拉桔度德、衣侧波西。四音节,合成词,偏正型词语。

运用代表性地名来举例论述彝语地名所表现出的部分语言特性,从中发现彝语地名中在音节构成方面单音节的很罕见,构成类型方面居多的是联合与偏正,其他的也不罕见,但笔者不敢确定其有或无。以上论述是经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些只言片语性的整理与归纳,并试着从语言学的几个语言特征的角度对彝语地名进行了少量例子的论证。但是系统性的较规模的对彝语地名的研究,即在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整理研究到现在都还不太完善。

四、结语

从以上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发现,地名文化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对彝语地名的研究也将逐增其量。彝语地名研究成果蕴含着本民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但未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下对彝语地名的语言性进行过完整系统化的研究。

如今语言学者越来越重视地名的研究,重视少数民族语地名的研究成果来解决我国民族语言研究当中的难题,这对我国语言学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另外各民族语言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地名中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历史的遗迹,这对民族语言研究又是取之不尽的源泉。从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对彝语地名进行研究,论述彝语地名命名方式及文化内涵背后所形成的语言学,语言特征,指出研究地名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项极具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小宁.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西安地名[M]重庆师范大学。.2013.

[2]沙马打各.凉山彝语地名命名方式及文化内涵[M].西昌学院学报.2005.17

[3]吴光范.凉山彝语地名学初探[J].云南社会科学分类。200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