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籍小说人物对话英译研究
2018-12-07刘恒旺
【摘要】汉文学典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载体,其译作有助于促进海外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典籍小说往往最能展现社会风貌,其本身及译本在拥有高度文学价值之余,对社会历史学方面的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由于小说人物对话的特色与功能,其翻译向来是一大难点。本文将以《红楼梦》杨宪益英译本为例,阐述小说翻译中人物对话的翻译困境及翻译策略。
【关键词】典籍英译;《红楼梦》;人物对话翻译;翻译困境与策略
【作者简介】刘恒旺,早稻田大学国际交流研究科。
一、小说人物对话翻译困境
汉典籍小说英译研究一直是翻译学的重点。典籍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由于其自身的特色与功能,在英译过程中常常会使译者陷入困境。对话作为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用语措辞方式的不同可反映人物性格及身世背景。在小说《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有一百余名,但语言特色都各有不同。刘姥姥为鄉野老妇因此用词粗俗,譬如在求凤姐接济时说“你老拔根汗毛都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薛蟠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在第二十九回中作出的酒令就十分粗鄙。译者在翻译时如果不能辨析不同人物的语言特色并将其翻译出来,将会有损译文读者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认知,无法“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感受相同”( 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97)。由于《红楼梦》中主要角色皆为官宦人家的成员,受教育程度高,时常会使用到习语与典故。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宝玉引用了典故“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如果译者不加解释,照着字面来翻译的话也许会使得译本读者觉得十分茫然;但若是直接提取其“少见,破天荒”的语用意义并译为英文,译文中对话就远不如原文中精彩。此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对话时使用的语言也有所不同。贾宝玉与同伴说话时使用的词汇不如在其父贾政跟前的用语正式得体,翻译时应注意到这些细微的区别,并在译文中呈现出来。对话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一大动力。小说对话中常常会出现“言为此而意在彼”的情况,此时译者也许会处在两难的境地:若是直接将言外之意译出,则使得译文不如原文有韵味;若是按照字面意思译出,译文读者因为社会文化背景导致的思维方式差异很有可能无法像原文读者一样体悟到其中隐藏的深意。由于对话在情节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如果译文读者不能理解某些语句中的言外之意,也许会觉得情节突兀。譬如《红楼梦》六十六回中柳湘莲得知尤三姐的身世后说道,“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罢了。”,他虽没直接说明自己认为尤三姐“不干净”,但言外之意便是如此。如果翻译时处理不恰当无法使得这种言外之意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小说中柳湘莲态度转变,拒娶尤三姐便显得有些突兀了。
因此,在翻译小说人物对话过程中译者需要注意到人物不同的语言特色,并妥善处理对话中使用到的习语和典故,揣摩人物语言中的言外之意并尽量在译文中以同样隐晦的方式体现出来,方能使得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感受一致。
二、翻译策略
在《红楼梦》的众多英译本中,接受度最高的两部分别为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所译。本文选取的分析对象为杨宪益与戴乃迭合作翻译的英译本,一来因为杨宪益出生于中国,幼年接受传统教育,对于中文典籍文本的把握应当非常到位,可以完整汲取原文中要传达的信息;其次因为戴乃迭母语为英语,在润色译本时可以以母语者的敏锐语感判定译本传达的信息是否符合原文本想要传达的内容。杨译本中翻译人物对话中的典故、言外之意时采用的策略并非完全直译,也并非完全意译,而是采用了一种折中的方式:按照字面进行翻译,但为了译文效果与原文效果实现对等,会采用改变句子结构,使用修辞手法,增减词语等辅助措施。
在第《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凤姐打趣黛玉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这句话里有一个“吃茶”的典故在。古代婚礼习俗中聘礼中会有茶这一物,凤姐以此来开黛玉的玩笑。在杨译本中,这句话被译为:“Drink our familys tea, a daughter-in-law to be!”,译文简短押韵,英文中顺口编的玩笑话大多具有此种特点,因此译文读者读到此话能够感受到凤姐的幽默;关于吃茶这一典故虽然并没有被译出来,但并不影响理解。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宝玉惊讶于宝黛二人关系突然变好,说道“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杨宪益将其译为:“Since when did Liang Hong and Meng Guang become so intimate?”首先将“是几时”,“孟光梁鸿”严格按照字面意思译出,但“接案”却译为“变得亲密”。这样处理使得译文读者读起译文来即便不清楚典故也能明白其中的逻辑,而且保留了名字,并未全然牺牲掉典故本身。
三、结语
在翻译典籍人物对话过程中译者常常会因为人物的语言特色及引用典故、言外之意等而面临翻译困境,此时无需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翻译策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数种翻译策略进行糅合,翻译中可适当增译减译或添加解释性词语,以实现译文传达信息与原文展示信息的一致。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Fraser 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M].Edinburgh:Cadell & Davies,1797:14.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3]Yang,Hsien-yi and 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 Foreign Language,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