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监狱基础英语》课程与教学探索
2018-12-07段晓婷
【摘要】本文回顾了六年的《监狱基础英语》教学历程,从课程设置、特色、考核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监狱基础英语》课程未来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建设;口语考试;职业准备
【作者简介】段晓婷,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监狱基础英语》课程是我院在监狱警察系开设的行业英语课程。本文旨在梳理笔者个人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以期探索出《监狱基础英语》课程更好的教学途径。
一、基本情况回顾
1.课程设置。2012级学生时,英语课程的设置为总学时240学时,四个学期的《普通英语》共计112学时,第二学年分两学期学习《监狱基础英语》,共计64学时。在这个阶段,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要求的影响,英语课程设置较多。在2014级学生时,《监狱基础英语》课程调整到较为合理的32学时,开设一个学期。同时,另一个英语课程的重大改革是课程由考试课变更为考查课,自此也改变了整个课程的面貌。
2.课程特色。相较于《普通英语》教学,《监狱基础英语》课程有两大特色。一是贴近我院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选用学院自编教材,分十個章节对涉及监狱、监狱警察、监狱管理、罪犯矫治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介绍,满足学生英语学习和职业准备的双重需要。另一大特色是在考核中加入了口语考试,考核内容来自教材每章节后的模拟情景对话。考试形式为在学期末,让学生分组表演对话,教师依据学生表现分别赋分。依据教学实践,口语考试是教学过程中能让大多数学生活跃起来的部分。虽然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都能进行积极地准备,在过程中有所收获,部分同学的表现还十分亮眼。这就使《监狱基础英语》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区别于其他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3. 考核方式。
如图1.1,考试课阶段的《监狱基础英语》考核以笔试为主,虽然口语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不大(总成绩中占比15%),但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考试,体现了对口语能力的重视。变更为考查课阶段,口语能力的考核比例提高,形式也不断丰富。笔者把之前在笔试中考查的定义、短语等内容改为口头方式考查。通过一对一的考试,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多劳多得”的氛围。考试中,教师和学生更加贴近,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可以更多地和老师交流,并通过完成一个个小目标获得成就感。从2015级学生始,口语考试成为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
二、课程教学内容发展历程
《监狱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经历了由“丰腴”到“骨感”,再到“丰满”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阶段,为了面面俱到,“一口吃成胖子”。这个阶段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为前人的经验,缺少了自己的理解。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考量,教学内容偏多。第二阶段,加入自己的思考,开始“大瘦身”。为了应对课时量减少,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笔者在教学中去掉偏理论性和概念性、距学生需求较远的内容,只保留基础性常识和与职业工作联系紧密的内容,力图达到“够用”就好。这虽减小了教学进度压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删减幅度过大,教学内容几乎只剩“骨架”,无形中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也剥夺了学生进步的可能,课堂教学内容急需增补。
第二阶段,深入探索,“健骨增肌”。在2017级学生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对知识框架进行重组和加强,使其更完整,更符合课程要求。其次,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增补,使之更丰富、更贴近实际。另外,对口语考试做了一个尝试,由原来的面对面考核,变成视频考核。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能更好的克服紧张情绪,从而有更好的表现;教师通过视频回放,可以给学生更准确的评价,评分过程也大大缩短,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课程改革未来展望
1. 教材修编。现阶段的教材为我院第一次行业英语建设的尝试,本身就存在一些不足,又历经多年,已远不能满足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需求。致使教师备课任务繁重;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自身素质和工作热情,不利于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教材不能有效辅助学生学习,影响了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修编的教材,应更多模拟警察工作场景,提高实用性,发挥好英语的交流工具作用,使之更适合司法行业,更符合我院毕业生就业去向多为监狱警察、铁路警察的实际需要。
2.改进考核方式。虽然我院英语教师在行业英语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很多研究和实践,现行的考核方式仍有改进的空间。首先,应该更加突出实用性,使用性。模拟更真实的场景,让学生更多自主的表达,而不是背诵教师准备好的内容。其次,应该对口语考试的考核进一步规范。现在考核中,教师更多依据个人标准进行评价,不够科学准确。在这方面,其他同类院校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今后,《监狱基础英语》课程应该建立更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行业英语应用水平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宏.略论警务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测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视界,2013(4):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