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研究

2018-12-07吕婧郝一川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因素大学生

吕婧?郝一川

【摘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际。然而,大量的校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各种人际交往问题凸显,对学业和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果不加以重视,很有可能诱发大量社会问题。因此,撰文发掘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因素

【作者简介】吕婧(1989-),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讲师,硕士研究生,连云港开放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郝一川(198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研究生,连云港开放大学,研究方向:旅游英语教育。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屡见报端,无论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都让人痛心不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从而才能有针对性的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几年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分析

1.生源地差异带来的影响。地域差异影响明显。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我校录取学生均来自江苏省。学校往年的生源以苏北地区为主,苏南为辅。苏南地区的学生成长背景和接触的环境更有优势,谈吐往往更加自然,善于与人交际和表现自己,应变能力强,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比来自市区的学生交际能力差。大多数农村学生性格偏内向,对话时不能稳定的进行眼神交流或者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在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少有深入的交流,大多数进行的是浅显表面的交谈,很少谈及个人生活情况和对未来的打算。是心理自卑的一种外在表现。

2.95后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在校园放眼望去,成群结队的青春笑脸都是95后的身影。他们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有着他们这代所特有的性格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状况。

(1)自我意识较强,思想独立,缺乏团队精神。95后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享受着众多家庭成员的关注和保护。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很早就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首先考虑自我选择和自我满足。在和他人产生利益冲突时,往往会忽视他人的感受。进入大学后,这种性格特征的弱点会暴露出来,需要参与班级事务或者团队合作时,不容易找准位置,经常会越权或者不听从合作指令,喜欢按照自己的行事方式或者单独完成任务。在和他人有矛盾的时候,容易产生纠纷。(2)敢于竞争,但受挫能力不强。95后学生的家长竞争意识灌输,学校考试制度让95后学生对于竞争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是由于成长环境优越,从小很少遇到挫折。缺少遇到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以及处理经验。遇到挫折后,不能够正确的面对,从而应发一系列的结果,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3.网络因素的影响。鲍海波、石明、张隆等学者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进行调查时发现,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很多情况都是依托网络进行的,然而,网络同任何一种新生事物一样,有利有弊,合理的利用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过度使用或错误的应用则会阻碍人的发展和进步。

(1)过度网络交流拉大了人与人的现实距离。现如今,学生对网络依赖严重。有许多人宁愿上网跟网友抒发心情,也不试着和身边的舍友或者同学交流,对集体活动时缺乏热情。以致脱离集体,进而导致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退化或者停滞不前。这是一个恶性的人际循环。

(2)从网络交往内容看,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危险性。网络世界包罗万象,充满诱惑。大学生对于事物的分辨能力还在发展之中,易受到网上各种消极、负面思想的影响和鼓动。

社交网络作为一个虚拟平台,现在我国有针对性的法律还在完善当中,有一些不法之人利用网络隐蔽性的特点和法律尚不健全的现状,针对大学生群体行使违法行为。由于学生防范心理不强,对网络交友没有必要的识别能力掉入陷阱,往往对学生的学业、家庭乃至未来都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4.关系群体因素的影响。

(1)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交往。学生干部这个群体由于在某些方面比较优秀,是老师和普通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他们一般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参加和组织各种活动,通过许多途径锻炼自己。通过一次次的历练,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无形之中会有很大的提升。普通同学往往认为学生干部跟自己不是一类人,认为他们功利性强。因此在学生干部安排任务或者宣传活动时,他们有时候不配合、不支持。导致这两个学生群体经常有一些小矛盾、小摩擦,两方的人际交往除了必要的接触,没有过多交集,这对班级的凝聚力也有负面的影响。

(2)特殊群体的交往问题。大学的每个班级都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根据不同的困难类别可以分为四类:学习困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身体残疾学生和心理困扰学生。这些学生在心理上觉得低人一等,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如果不能缓解,可能出现心情烦躁、情绪低落或者一些偏激的不良心理,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对策

从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种种因素来看,政府、高校、家庭、大学生自身都需要找准切入点,定位好应该扮演的角色,在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和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互补互助。高校应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做好大学生人际交际的课程设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通过专业讲座、共青团活动等形式唤醒大学生对提升自身交际能力的意识。使大学生的人际交际水平稳步提升,为他们毕业后投入社会做好準备。

参考文献:

[1]鲍海波,石明,张隆.网络在社会交往中的工具属性[J].探索与争鸣, 2009(12):55.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因素大学生
解石三大因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