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艺剧场品牌建设与运营发展

2018-12-07李家讴

曲艺 2018年10期
关键词:曲艺剧场团体

李家讴

曲艺作为说唱艺术,历史悠久,在中华艺术发展史上,说唱艺术曾归于“宋代百戏”中,在瓦舍、勾栏(均为宋代民间演伎场地)表演;到了近代,则归于“什样杂耍”中,大多在诸如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徐家汇、天津的“三不管”、开封的相国寺等民间娱乐场地进行表演。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给了已经发展成熟的众多说唱艺术一个统一而稳定的名称,统称为“曲艺”,并进入剧场进行表演。20世纪50年代,北京还建立了主要用于曲艺演出的剧场。近年来,到小剧场听相声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文化娱乐时尚,如何吸引更多观众到剧场看演出,曲艺剧场的品牌建设与运营发展成为当前摆在小剧场面前的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梳理与改变中国曲艺演出全产业链条

为什么要对中国曲艺演出产业的全产业链条进行梳理与改变,很多演出团体以前都是埋头搞艺术创作,在上游拥有极其丰富的节目资源,但是生产了内容却苦于无法“走出去”,只是国际与国内零星的巡演安排,很难从根本上实现营收,甚至连基本的制作成本都无法收回。如果通过建立曲艺剧场品牌安排演出输出,国内各个演出团体与演出场地、剧场院线之间可以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在节目创排期间便开始沟通并开展协作;统一行销包装;统一全国运营;提前在全国进行票务推广;有了节目和内容,与专业的票务行销公司就可以展开更多的合作。解决项目的系统与营销问题,以前都是演出团体、演出场地和票务公司各自为战,通过建立曲艺剧场品牌产业平台,就可以将产业的上游、中游以及下游进行完美融合;通过各个演出团体与演出场地和票务运营公司,对中国曲艺演出产业进行整体化的梳理。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曲艺演出产业的现状,彻底解决中国曲艺演出产业的痛处,必须进行全产业链条的梳理和改变。

物美价廉的演艺内容供应,科学的现代演出管理体系与专业的演出团体运营管理团队以及人才储备、先进的品牌管理系统平台与市场运营,是未来中国曲艺剧场品牌演出运营的三大挑战。

盘活与振兴品牌曲艺演出产业平台

目前,整个国家曲艺演出产业平台建设过程中,很多演出团体经过近些年的积淀,在节目制作中已经累积了一定量的优质项目资源,有的团体也创立有自己的排演基地。现在,大家需要的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在未来与成熟演出剧场院线以及各地区演出团体联动结盟共同打造曲艺剧场品牌,与票务公司合作共建中国曲艺剧场品牌的演出营销管理系统。那么,如何让全国的演出场地能够统一系统构想?节目内容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品牌形象与观众是否能够产生共鸣?演出项目是否具备完整的管理及运营手段?逐步专业化的市场与营销管理能否快速的带来效益?这些是决定我们全国整个曲艺演出产业平台构建和运营能否成功的根本问题。

构建一个平台和建设一个城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架设好了桥梁,修通了道路,之后还要盖好房子,把人引进来,路上有了车,路边才有了生意,商业有了雏形,生活才会有保障,一个城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需要完整的具有绝对前瞻性的规划与设计,如果我们前期没有想好,城市功能区域划分不完善,导致我们买电脑都去一个地方、购物吃饭都去一个地方、看电影逛街消费也都去一个地方……今天没有规划好,明天就因为新的需求、旧的城区无法满足条件而再重建一个新城,然后再去修建地铁重复建设,致使很多人的大块时间浪费在路上,极大程度地加重了城市生活的负担。中国的城市建设大多如此,这也一直被外国的建筑与规划机构所诟病。

这里打的这个比喻,对于未来众多品牌曲艺演出产业平台建设,是同样的道理。那么,大家应该思考:我们是否已经充分考虑了未来20-30年的发展方向,是否大量地咨询了其他潜在合作体目前的项目、管理以及系统需求,是否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并同时对海外市场需求内容与渠道以及营销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周密的设计与充分的考虑,为了将来不再重复性建设,也为曲艺剧场品牌的演出产业平台发展提供前瞻性的规划引导,盘活专业演出场地, 振兴品牌曲艺演出。

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完整的品牌曲艺演出产业平台

现在,随着中国曲艺演出市场的发展,各地演出由以前的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展,曲艺演出市场的兴起,促成各个演出团体生产了大量优质的节目内容,但是门类杂多,题材各样,但是基于市场基础的薄弱,当下可以从众多题材中选择其一,明确这一品牌的主体观众是哪些人,明确目前最成熟最具竞争力的曲藝演出种类,通过统一的节目制作与品牌曲艺演出的创排,与国内各级城市建立紧密合作,逐步建立其他曲艺剧场品牌。同时,对曲艺演出市场的细分,也会让曲艺剧场更容易定位观众群,做出相对应的市场营销方案,也非常适合现在的互联网生活方式。

那么,如何建立中国的具有前瞻性的完整的品牌曲艺演出产业平台呢,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六点:①完备曲艺演出管理人才培训体系、②完善演出团体管理平台建设、③营销服务体系及政策扶持与资金导向、④创新的品牌曲艺演出内容供应、⑤覆盖多座专业演出场地、⑥物美价廉的节目内容支撑。

规范曲艺演出场地服务与管理

1.演出场地服务基本流程参考

市场推广 → 销售→ 筹备 → 活动举办 → 结算及报表。

2.演出场地管理系统基础架构预设

(1)场地预定

其中包括:多视图场地预定日历、鼠标拖拽式预订、列表式活动预订清单、多语言模糊查询活动、场地网上询价及预定。

(2)客户联系和销售管理

其中包括:销售机会管理、机构和个人客户账户、销售日志及任务跟进、重复账户检查。

(3)活动管理

其中包括:环节管理、资源库和价目表、合同管理、服务订单、活动统筹书、工作订单(派工单)、文件管理、系统发票管理、客户收款管理。

(4)报表系统

其中包括:流程单据、管理层报表。

(5)系统管理

其中包括:场地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系统用户管理、多货币及汇率、计量单位设置。

联合制作曲艺演出内容

演出团体可以提前一年到两年将演出内容安排好,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营销宣传,并通过全国其他演出院线大数量大范围的统一采购,最大限度降低演出成本和巡演成本;统一的营销宣传口径与设計也能够最大程度节省各个演出团体的宣传成本;通过全国统一的招商合作方式能够共享资源,最大化地满足赞助商需求;通过集群型品牌曲艺演出内容的输出,利用大量精品曲艺演出内容培育各地的曲艺演出市场充分有效发展。

在整合多方资源后,各地演出团体及院线相应得到互惠的参与体验,也将进一步积极回应,进而在整个曲艺演出系统平台进行相关联合制作的演出内容巡演推广。如遇更多制作内容需要考虑成本问题,可以申请一部分国家补贴,一部分自有投资,各团体之间也可以根据品牌内容考虑参与投资。

整合政府的扶持资源

1.国家部委资金扶持项目征集与引导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总体实力大幅増强,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聚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对文化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讲话,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断增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从2014年APEC峰会到2016年G20峰会,再到后来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等,在一次次主场外交重大活动中,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惊艳世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应该说,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形势把我们推到了改革发展的最前沿,不改革不行,不发展不行,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努力实现中央的战略部署,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使命。

2.关于财政部与文化部等相关文化扶持资金投入引导

伴随中央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相继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在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监管工作中,“出资人”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制约了企业主体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中央批准成立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和日常机构,并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作为中央文化企业出资人,目的就是切实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企业集团,培育优势产业,完善产业布局,推动中央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进而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当前文化企业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全国演出管理平台建设完成后,将依据整个平台资源与大数据分析、引导平台各演出院线以及演出公司和演出团体等单位,对于国家政策的解读与资金投入的引导,要努力为平台各文化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帮助、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帮扶的手段既有“化学性”的,给予平台各剧院和文化企业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输出曲艺剧场品牌的衍生商品

中国的曲艺演出市场目前存在普遍盈利模式单一的局面,目前文化产业领域拥有众多的艺术衍生品机构,通过网络平台,可以与线下渠道进行衍生品销售业务的合作开发。

例如在演出剧目的同时,推出形式各异的曲艺衍生艺术产品,包括音像制品、曲艺文学资料以及印有曲艺剧场品牌标志或与上演剧目主题相关的海报、纪念册、T恤、日用品等等。

通过对曲艺演出节目的筛选,提前进行设计和包装,通过平台统一营销。未来几年,面向观众销售曲艺演出相关的衍生商品,将有望成为衍生盈利模式的最大收入来源。

猜你喜欢

曲艺剧场团体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开心剧场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开心剧场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