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宫满调使柳活 老骥伏枥魏文华

2018-12-07张巍

曲艺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快板文华段子

张巍

2018年8月5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魏文华在津仙逝。八十余岁她仍站在舞台上,一颦一笑间书写的是津门女相声演员的传奇人生。

魏文华,天津人,相声兼北京琴书艺术家。1937年出生于艺人家庭,6岁随父母于东北各地演唱曲艺和地方杂曲,其父魏雅三系曲艺乐师,其母魏墨香系时调演员,丈夫为相声名家刘文亨,其弟魏文亮也是相声名家。

魏文华最为观众熟知的还是她的那些“柳活”,她的“柳活”节目很多,如《学评戏》《学大鼓》《学梆子》等。她嗓子好,能够惟妙惟肖地学唱一些戏曲、曲艺名家的唱段。她早年录的《学梆子》里面学唱银达子《战北原》,一句“有老夫传将令我就把尔的头杀”真假嗓结合,发挥出了女演员的特长。她在《学评戏》中学唱小白玉霜《秦香莲》,鼻腔共鸣运用巧妙,是她柳活的经典之作。

1947年,魏文华拜相声老艺人张文斌为师,学习相声表演,学演了《六口人》《报菜名》《翻四辈》《反七口》等传统段子。新中国成立初期回到天津,1952年再拜相声老艺人武魁海为师,学演的段子有《八扇屏》《暗八扇》《富贵图》《捉放曹》《黄鹤楼》等。1956年参加天津市南开区相声队,与老艺人张振圻搭档。二人珠联璧合,演出效果极佳。

虽然魏文华之后从事教学工作,但仍没有丢下舞台。1996年至1998年她与魏文亮、王文玉等人合作,为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录制不少传统相声,作为资料保存。她的表演格调清新,台风端重,嗓音高亢脆亮,韵味浓郁,是新中国为数寥寥的女相声演员中之佼佼者。说、学、逗、唱四功全能,但其上演的学唱型(柳活)节目更受观众欢迎。代表曲目有《学评戏》《黄梅戏》《学梆子》《学大鼓》《汾河湾》《捉放曹》《对坐数来宝》等。

多才多艺跑生活

魏文华的从艺经历更像是生活奋斗史。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更是生活的支撑,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她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早在魏文华六七岁时,随父母带着弟弟魏文亮从天津逃难到东北,以串窑街、串饭店、串旅馆、撂明地来讨生活。父母溜活她在旁边听,学会了《刘翠屏哭井》、《八月中秋》等,也跟妈妈学会了小曲、评戏、京戏。

1949年,举家迁到秦皇岛后,魏文华跟随父母在剧场演出,当时同样在剧场演出的高家姐妹高翠环、高银环演唱的是唐山大鼓,私下里魏文华跟着学,没多久就可以跟着一起登台演出,《刘金定观星》《双锁山》整个四本她都会唱。

在秦皇岛不到一年,魏文华一家回到天津,进园子演出魏文华可以唱小曲、评戏、京戏,京戏能唱《武家坡》《捉放曹》《二进宫》等,有些唱段也没人教,都是在演出过程中听两遍就自学成才的。

赶场演出时,二毓宝唱时调,廉月儒唱单弦,魏文华唱铁片大鼓,遇到老艺人刘万廷来,她还可以同先生合说相声《黄鹤楼》《六口人》。除此之外,魏文华也同李润杰学过快板,能唱《两万五千里长征》《朝鲜妈妈》等作品。

1963年,由于政策原因,一大批女相声演员转业进入工厂,魏文华因为嗓音条件好留下来改学北京琴书。转年,魏文华正式拜北京琴书表演艺术家关学曾为师,成为关先生在天津唯一女弟子。北京琴书的表演形式是半说半唱,比较通俗,与相声有点相像,它的大部分说唱里都有包袱。虽然北京琴书看起来简单,却不好唱,唱起来总是在板内,不易与观众互动,魏文华凭借自己的努力虚心求学,也由此成为一位优秀的北京琴书演员。

独辟蹊径女相声

过去女相声演员不多见,如今很多老一辈的女相声演员已经故去,在世的也多不登台了。魏文华成为天津女相声演员的代表,也开辟了她的一条艺术特色之路,留下众多以“柳活”为主的代表作。

在东北演出时,魏文华和弟弟魏文亮被张文斌看上,由此张文斌成为姐弟俩第一个师父。过去不需要女同志说相声,所以一开始只是魏文亮跟着学,魏文华在旁边听着也学会了。有一次师父张文斌生病,魏文华代替师父给弟弟魏文亮“量活儿”,演出大获成功,从此她开始正式跟随师父学说相声。当时魏文华学的是逗哏,但是《六口人》《反七口》等段子也能捧。

女相声演员的活窄,《大娶亲》《拴娃娃》《大保镖》《文章会》等段子都不能說,《捉放曹》《黄鹤楼》《洪羊洞》一开始还能使,现在也不能使,因为里面有“爸爸儿子”,《对对子》可以,但是不能说《写对子》……1952年前后,魏文华开始主要说相声,希望在相声领域寻找适合女性的相声,主要从“柳活”切入,常说的段子有《富贵图》《八扇屏》《报菜名》《打灯谜》《五红图》《假博士》《洋药方》等。

很多老先生也不赞同女同志说相声,但魏文华认为自己既然从事这行就该努力学习,活路窄但是可以精,争取女演员上台说相声不让观众讨厌。

1956年,在张振圻的帮助下,魏文华将唱快板的柳活加长,比如《学梆子》加上河南梆子、“南昆北弋”,《学评戏》加上其他评戏等,逐渐形成了魏文华自己的特点,也积攒了观众缘,经常攒底演出大受好评。

课徒授艺为天职

魏文华大半辈子留在相声舞台,后又留在相声讲台,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艺术传教给学员,积极培养后备力量,为天津及全国演出团体输送人才,为相声艺术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1986年,魏文华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1993年返聘回校教相声。魏文华第一届教授的8位女学员都没有脱离文艺圈,其中7位仍留在相声行业。遍及全国的学员们有在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更有甚者自己创办曲艺学校,在魏文华的影响下让相声艺术代代相传。

女相声演员稀少珍贵,魏文华教授的大部分也都是女学生。有了自己的经历,她在授课中也有自己的经验。女学生可学的段子少,“柳活”“子母活”加上“贯口活”也不超过20段。虽然局限性大,但魏文华通过教授唱快板拓宽思路,例如新段子《二万五千里长征》《拴娃娃》等也都比较适合,他认为女学生说相声有限度,但是唱快板没有局限,同时唱快板还能练基本功,像《八扇屏》《报菜名》《富贵图》等一样都是练嘴劲。唱一部分快板,加一部分没有限度的传统段子,这就是魏文华对于女学员的学习规划。

虽然魏文华从事教育,也教授过不少学员,但是在自己收徒这件事上却是万般考虑,前后咨询众人意见,就怕耽误了徒弟们的前程。弟弟魏文亮劝她打消顾虑,多为艺术传承做贡献;苏文茂劝她也不是乱收徒,只要后辈艺术条件好就该给予帮助提升;李伯祥劝她要对自己有信心,多想艺术不怕流言;李金斗更是以实际行动规划好收徒各项事宜并亲自主持。在大家的支持下,魏文华首次收下4个徒弟,如今徒弟们也都没有脱离舞台。魏文华执教近30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众多优秀相声人才,为相声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快板文华段子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为快板艺术正名
张文华
家中段子手(二)
快板艺术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段子手”老李
漫画段子
段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