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基因”对于构建综合性公立医院文化体系作用研究

2018-12-07蔡莹莹张挽澜张春瑜任在方李天庆王燕森

中国医院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基因中日友好医院价值观

■ 蔡莹莹 张挽澜 刘 晓 张春瑜 任在方 李天庆 王燕森

基因决定生物的百态,“文化基因”决定着文化的百态。因此,明确一所医院的“文化基因”及其特征,厘清“文化基因”对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是推动医院文化体系构建的关键。本研究以中日友好医院为样本,通过概念阐述、内容分析、数据比较等方法探讨“文化基因”对培育医院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产生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通过对“精神基因”“精神命脉”“精神标识”等概念的阐述,形成了“文化基因”的范畴[1]。近年来,越来越多政治学、医学、伦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学者,采用“文化基因”这个概念来说明、解释其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本研究以“文化基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于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

1.2 概念阐述

基因是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支持生命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和传递生命信息。人类社会是自然生命的社会学表现,医院是社会的缩影。如果用人体比喻一所医院,各部门及其组织机构是人体的器官和肌体,承担人体运转的不同功能;全体职工是构成肌体和血液鲜活的细胞组织,在循环系统中不断新陈代谢;文化则是核心指挥系统,是大脑神经中枢,通过分布全身的神经系统指挥人体运转。“文化基因”通过对文化信息的记录与传播完成文化的传承。

1.3 研究方法

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例,通过概念阐述、内容分析、数据比较等方法,分析医院“文化基因”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作用,探讨“文化基因”影响下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在综合性公立医院文化体系构建中发挥作用。

2 结果

“文化基因”是医院文化形成的核心要素[2],根植于初创期,包含“原始基因”“精神基因”“物质基因”等内容,决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随着文化演进过程中文化引领者角色特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2.1 “文化基因”主要内容

2.1.1 公益性是医院文化的“社会基因”。医疗事业属于关乎人民生命与福祉的核心事业。在我国,公立医院是以医疗事业为核心,以医护人员为职业主体,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的重大民生安全与社会保障事业。而医疗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患者为中心”是公立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最根本出发点。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基本社会属性,“社会基因”健康,生命才能保持健康生存与发展。中日友好医院建于1984年,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在国家应急救援、专科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对口支援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抗击非典、抗洪抗震、奥运医疗保障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体现公益性的国家任务中,医院不断得到历练与成长,奠定了文化基础。

2.1.2 “德”与“善”是医院文化的“精神基因”。作为医疗执业的主体,医生和护士是医院最主要的人群。在西方现代医学中,“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南丁格尔誓约”分别是从事医疗和护理两大职业群体的核心精神价值观与职业道德守则。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唐朝“药王”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核心思想,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且当“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而激发感同身受的“大慈恻隐之心”;明朝医家裴一中在《言医·序》中提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不可作医”的观点,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先生进一步将之引申为“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成为诸多后辈的座右铭。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士提出“人善群,群善人,人伦善自然;医济众,众济医,医道济苍生”是代表社会高知群体的医者在东西方语境中共同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德”与“善”乃我国从古至今医疗文化所尊崇的为医济世“正道”。在中日友好医院的新员工誓词中,明确凝炼出“以科学和人道精神照护生命与健康;秉持‘昌明进取,正道力行’的院训,投身医学事业,努力使医院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医疗事业先进的思想源和强劲的动力源”的精神旗帜,表达了医院文化思想里对“惟健康可成就圆满”的高尚精神追求。

2.1.3 历史文化是医院文化的“物质基因”。物质基础需要历史的累积。医院的“物质基因”决定其行业地位和社会声誉,是医院向全社会展示的文化形象。回望中日友好医院30余年来文化发展轨迹,在1984年建院之初,医院拥有23个西医科室、14个中医科室,中西医在主要特色科室平行设置,建立了相对独立完整又相互支撑的中西医学科文化体系,为医院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2.2 核心价值观是医院文化建设方略的精神法则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的系统工程。“文化基因”对系统发挥作用的法则,是制度。良性的指导制度发挥积极作用,凝炼先进文化;反之,则走向制度的反面,最终导致系统的松散与瓦解。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个精神法则,是现代社会制度下人类群体产生文化自律的精神归属,统领医院文化建设方略的制定。

中日友好医院在深刻认识历史文化传统和自身基因特征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凝炼先进的主流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学科、管理、人才“四轮”驱动核心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探索医院管理体系中的文化建设方略。

首先,医院秉承“昌明进取、正道力行”的院训,提出办院“救人为本、经营为道”的“本道经”,树立以“义利观”为原则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先义后利,利为义取,义利并举,行之长远”。目前,医院建立了“一年转观念,两年入轨道,三年开局面”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在具体实践中,推行“脚站在地上,根扎在土里”的做事精神,使用“五维做事法”,坚持“以数说话、说话算数”的务实求成行事文化方略。

在学科文化方面,坚持西方现代医学中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发展思想,分别形成了“惟健康可成就圆满”“惟研究方可成就奇妙”“建设经典的学院型医院”的学科文化理念。努力做中国医疗事业先进的思想源和动力源,积极构建适应重大社会需求和解决关键医疗问题的高水平现代学科群,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风湿病学、疼痛医学等优势学科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在管理文化方面,在国家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方针指导下,以患者、社会、医务人员为对象,完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倡导“医疗照护”和“顾客服务”分别为业务技术和经济经营两大管理体系的职责。积极探索新机制,推行医疗组制、护理垂直管理、全院床位统一调配、基于医疗和成本的绩效分配。敢为天下先,对外提出创建专科及专病医联体的构想,并付诸实践;对内建立“条统到底、块管到位”的立体管理格局。

在人才文化方面,坚持人是医院文化的决定性主体。面向7类人才,形成“适才适所、适类适法”的工作方略,制定“要做事、善做事、依法度做事”的人才考量标准,重点倡导学科带头人应该具备广阔的心胸和高贵的人文素养,培育优秀团队及后备人才。

2.3 医生是医院文化的引领者与传承者

文化通过“文化基因”传承,人作为文化发展的引领者与传承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公立医院内部的社会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多种社群。医院文化是多种社群文化汇聚而成的社会人文体系。人文是医院文化中的“造血基因”,医生是医疗人文的灵魂,是保持医院文化先进性的引领者与传承者。医生群体文化影响着医院文化的形成与传承,应格外重视其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个性中寻求共通的文化认同,进而走向群体共融。

2.3.1 西医与中医文化差异。根据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计划》,提炼国家层面对中西医人才培养不同的指导方向。结合中西医在学科与人才上的差异,对中西医“文化基因”特点进行比较(表1)可以发现,在中青年医生中西医人才选拔与培养的速度远高于中医。这是由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人才评价体系决定的。西医有机会在学科上快速成长、成熟,中医在成医的道路上,则需要文化与制度给予更多的时间积累。在人文精神上更应尊重与包容中西医群体不同的文化基因[3]。

表1 中西医“文化基因”特点比较

由图1可见,截至2017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医生群体占总职工人数的26%,其中西医医生与中医医生的比例为5.5∶1。相比较大部分西医为主导的综合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中医群体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群体文化的独特性产生了重要的文化力量,决定了医院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中西医兼备发展的文化导向。

图1 2017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在职职工构成

2.3.2 医生年龄结构差异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比较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各年龄段医生构成,西医以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中青年医生为主,在青年成长、老龄退出的代谢过程中,人才数量呈增量趋势;而中医60年代资深前辈的数量高于后来者,人才在新老更替与传承中,将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文化地位上,西医群体中的中青年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在中医群体中,随着时间的演进,中青年医生的话语权会逐渐削弱,文化传承将成为中医面临的重要挑战。

3 讨论

“文化基因”是在传统文化中孵化而成、在文化传承中不断发展的最小文化因子,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时空中传承、传播文化的基本功能单位。文化至实至虚,影响着医院运转中不可见的规律、观念、制度、机制和一切可见表征。“文化基因”决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指导医院运转的最高文化纲领,在医院内部不同组织间科学规律、物质因素与人文环境的制约下,表现于医疗行业共有的文化特征和特定医疗群体的个性特征中,进而搭建出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文化基因中日友好医院价值观
启事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更正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浅析泉州侨批的传统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