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芬商品是否存在
2018-12-07陈佳新
陈佳新
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 山东青岛 266011
爱尔兰曾经发生灾害,土豆价格急剧飞升,但人们对它的需求却增加了,这个现象被罗伯特·吉芬发现,此现象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从而使“吉芬商品”这一名词广为流传。在当时的爱尔兰,土豆是一种极为低档的产品,当土豆的价格上涨到比肉的价格还高时,消费者的收入效应使消费者想多买土豆少买肉,与此同时,替代效应使得消费者想买更多的肉更少的土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结果就是虽然土豆价格上升,但消费者依旧多买土豆,由此发现了吉芬商品这一名词。
1 正常品,劣质品,吉芬商品的异同
如果一种商品的销售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多而提高,那么这种商品被称为高档品或者普通品;如果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多而降低,这种商品则被称为低档品或吉芬品,低档品包括劣质品,吉芬品与生活水平低的消费者密切相关[1]。在经济学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带来此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很符合我们当代人的生活观念,但在吉芬商品上却大大相反。想象一下,1845年爱尔兰的饥荒让大多数家庭陷入贫困,土豆这种能维持生命和生活的低档品,必然会受到大家的大量购买。因为人们变得越来越穷,所以只能放弃购买正常商品而选择土豆,因为没有比土豆更便宜的替代品了,因此在土豆上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现象,即土豆的需求量随着土豆价格的上涨而增多。综上所述,成为吉芬商品的两个条件:一必须是低档商品,二是收入效应必须大于替代效应。
2 关于吉芬商品的争论
2.1 吉芬商品很难存在
关于吉芬商品的问题,中国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长时间,大范围的深刻性讨论,可是最后这场争端还是没有结果,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还是一头雾水。张五常先生认为:需求曲线一定向下,吉芬商品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2]。他在著作《经济解释》中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倾盆大雨,雨伞会卖的越来越贵,但它的需求量会增加,而雨伞的需求量增加不是因为雨伞的价格上升而是因为外面大雨连天,也就是我们考虑了下雨天这个其他因素的存在,因此并不是吉芬商品。其实在中国经济短缺时代,就会出现物价上涨,百姓进行商品抢购的情况。在商品抢购事件中,也是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
2.2 吉芬商品理论基本成立
汪丁丁,黄有光等先生认为吉芬商品应该是存在的,把事实当成了理论,他们没有考虑外在因素的干扰。而且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是可以塑造的,如果偏好变了,吉芬文化也是可以塑造的[3]。当价值由稳定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生活用品的价值决定时,劳动力才成为商品,吉芬商品在这种情况下是成立的。
3 对吉芬商品传统解释的新思索
西方经济学说忽略了对吉芬物品的定论需求法则这个前提条件。所谓的需求法则是在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因商品自身价格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即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成反比关系[4]。当影响商品需求的外在因素不固定时,商品的消费量会随之改变,需求曲线因此发生移动。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中所谓的需求的变动。对吉芬商品的特殊现象进行解释时,有一点不可忽视。举个例子说明,当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会导致粮食等食物短缺,粮食等食物的价格因此会大幅度的上升,迫于无奈人类只好寻求其他维持生活的食物:土豆,在土豆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增多的同时价格也会提高。所以吉芬商品违反了需求定论,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吉芬商品并不存在。
4 结语
综上所述,吉芬商品一般来说是不存在的,但吉芬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正确适度的消费。需求定律是解释人类消费需求的定律,它是正确的。虽然正确但是它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然而科学家们似乎不经意之间忘掉了这个定律而进行研究调查。因为需求定律并不存在,有些经济学家观察到的只是实际需求,争论就此而产生了。其实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边缘效应的,任何事物都不是越多越好的,事物的发展应该在限定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值[5]。对自己也是如此,要对自己有明确的评价,不可过于高估或者低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