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
2018-12-07赵玮
赵玮
潍坊市建行经济开发支行 山东潍坊 261041
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追求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向追求质量效率的集约型增长模式。推行供给结构性改革,调整资本存量、做增量进而提高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诉求。
1 银行信贷投放的概念
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从产品上主要包括贷款、票据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从期限上包括短期、中期、长期;从币种上包括本币、外币。为便于研究,本文将银行通过各类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统一称为“信贷投放”、将币种统一换算成“人民币”且不再考虑期限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方法,本文所称的“银行信贷投放”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社会融资规模、委托贷款社会融资规模、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社会融资规模的四部分之和。
2 商业银行转型面临的困境
2.1 信贷资源错配自我强化
经济正常运行时,商业银行向效率最高的企业贷款,获取最大的贷款收益。当出现较小的不利冲击时,商业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将信贷资源部分配置给高抵押、低效率企业。由于冲击较小,信贷资源错配程度较低,向高效率企业贷款的收益仍然大于向低效率企业贷款的收益,商业银行将逐渐调整信贷配置恢复到正常状态。而当不利冲击较大时,商业银行向低效率企业提供大量信贷资源。低效率企业通过信贷获得充足的资本,提高了商业银行向低效率企业贷款的收益;给定信贷资源总量,高效率企业可获得的资本减少,向高效率企业贷款的收益降低。两方面共同作用,商业银行向低效率企业贷款的收益可能更大。因此,不利冲击足够大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严重扭曲,向低效率企业贷款不再只是规避风险的信贷配置调整,而是符合商业银行贷款收益最大化动机的选择,商业银行将持续向低效率企业贷款。信贷资源配置低效率企业降低经济总体效率,不利冲击将扩大,导致信贷资源错配自我强化,商业银行缺乏主动转型的激励。
2.2 地方政府对信贷的低水平干预
虽然我国一直强调政企分开,但国有企业在经营、市场预期等方面始终没有脱离政府的显性或隐性干预,以及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创造优惠的信贷条件。经济状况正常时,政府较少直接干预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因为整体信贷环境较为宽松,信贷可得性较高。但经济状况不利时,商业银行收缩信贷,市场流动性下降,部分企业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这里存在一个逆向选择问题,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更多地使用自有资金或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对地方政府帮助获取商业银行信贷的需求不高,而面对危机经营不善的企业反而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低水平的政府干预仅关注信贷支持的规模,不重视信贷结构和质量,并未合理规划地方产业的发展升级。商业银行或向地方政府建议的企业行业贷款,或向国企和高抵押企业贷款降低风险,导致整体贷款质量进一步下降。在地方政府的低水平信贷干预下,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进一步下降,更难以实现转型。
3 商业银行转型的相关建议
3.1 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
我国金融行业已实现重大的跨越,现有的金融市场及金融体系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也不断提升,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不论是金融行业的水平与质量还是一个国家金融的发展力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是因为我国金融资源存在错配与不合理的现象,即可贷资金没有流向高效率的地方,导致不能更好的服务经济的发展。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间接融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商业银行占据垄断地位,银行作为资金需求者与资金供给者的中介机构,将社会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减少最终贷款者与借款人之间的融资成本和时间,从而大大的减少金融交易成本,实现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终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改善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所以,一要改变信贷管理结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在支配了大部分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服务于大型国家企业,大型事业单位,而对于非国有经济、地方性企业以及小型企业服务的金融资源有限,可能会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应当适当放下信贷管理权限,增加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管理权限,满足欠发达地区或者地方性小型企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调动整个国家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的积极性。二是适当调整信贷投入比例,一方面提高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的信贷力度,对于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国有大型企业正常流转合理的资金需求,适当均衡的投放,确定更为合理的授信额度;另一方面,加大地方性企业的资源占有率与利用率,当前需要扩大对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信贷投入,综合授信。
3.2 政府加快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首先,推进国有企业信贷优势地位的改革。只有逐步消除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显性或隐性担保,商业银行才能更有效率地依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来确定信贷配置。其次,引导储蓄率适度降低。通过减少存款的供给,压缩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倒逼商业银行拓展贷款对象,达到进一步优化信贷配置的目的。最后,培育金融市场竞争性。发展面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发展多元化融资市场,为原先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企业提供更多融资选择。大型商业银行若要拓展这部分业务,必须提供更优质的信贷服务。
4 结语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既应注重全国共性,也应发挥地方特色,各地区可以根据经济结构及产业特点探索适合本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