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及应用研究
2018-12-07郝秀娟
郝秀娟
凌河镇社区中心 山东安丘 262127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紧缺问题逐渐凸显。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行业,但受到水资源不足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各地农业种植减产问题十分严重,如此也对农户的经济效益乃至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基于上述,对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概述及特点分析
1.1 技术概述
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垄上覆膜的方式对比水汽进行收集,之后再开始种植农作物。垄沟作为一个小型的积水点,通过该方式,形成垄、沟相间的种植模式。以往的膜覆盖种植技术,主要是为了保存温度,加快农作物成熟。而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不仅具有提升温度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集水作用,可为在旱地中生长的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提升产量。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降水量在10mm以下时,水分几乎被完全蒸发,不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该技术可有效的吸收少量降水,并促使植物根部完全吸收。
1.2 特点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种植领域中,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且成效显著,是干旱地区农业种植的重要推广技术,其可对种植条件进行有效改善。该技术集垄沟技术、垄沟集雨、覆盖抑蒸等技术优势于一身,具有雨水富积和就地入渗的双重效果。可有效防止早春、秋冬季节土壤水分的蒸发。大小垄面恰好可形成良好的集流面,将少量的降水进行充分收集,并将其渗透给植物的根部,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天然降水的应用效率。此外,该技术还具有增加集温的作用,可对种植区域进行扩充,抑制田间杂草生长,避免土壤盐碱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
2 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应用
2.1 技术要点分析
我国地域广阔,但各地区温差较大,为此,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一般需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完成铺膜之后,若遇寒冷天气,需将铺好的地膜及时的破除掉,以免产生水汽结冰的问题对农作物生产产生影响。第二,在正式耕种时可选择深耕,并要预留出足够的集水空间。第三,在正式耕种之前,需保证土质松软,以此为铺膜奠定良好基础。第四,施肥,相比于常规的种植方式,覆膜种植更加容易吸收土壤中的肥料,因此,在施肥的过程中,一般需加大施肥量10%左右。第五,在选取种子时,要尽可能选择茎干挺拔、抗倒伏能量强的种子。第六,强化田间管理,技术人员要及时的进行除虫、除草、松土。覆膜之后,膜下经常会出现植物根茎腐烂、长虫等问题,为此,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很有必要。
2.2 技术使用性
为对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应用实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即针对降水量以及旱地玉米种植对于农作物产生的影响进行实验,实验地点选择了我国北方地区,该实验区特点为植被稀疏、囊干燥、大风等等。在春节的播种时期温度约为7℃左右,植物生长旺盛期温度可达35℃。旱地玉米种植对于天然降水的依赖程度较高,正常情况下,自然降水均集中在6-9月份,其他的月份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将降水有效的保存在土壤中才是旱地种植的关键所在,如此才可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恰好可实现上述目标,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缓解地区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进而也为其快速推广和普及奠定了良好基础。
2.3 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通过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的实践应用,可对我国干旱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与此同时,也更加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种植区域的劳动条件和耕种条件进行改善,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此外,在该技术的作用和影响之下,还可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方向发展,对种植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有效改善,实现了农业、牧业、林业的协调稳定发展,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社会主义新农业建设、农民的增产增收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2)生态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特点及其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比了其他种植技术与该技术的应用差距。通过实验可知,旱地玉米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的集水能力更强,同时还可大幅度提升肥料的应用价值,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和养分。鉴于此,在今后的生产种植中,特别是一些干旱的区域,可对该技术进行大范围推广和普及,以此提升农作物产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